梁启超写书,揭露王安石变法真相,司马光被骂惨,宋朝亡于内讧

正道故 2024-02-18 03:17:22

在很多的历史书籍中,王安石变法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更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对王安石进行口诛笔伐,对王安石不公平的论断,绝非历史的真相。梁启超先生专门撰写了一本《王安石传》,为王安石变法进行翻案,更揭露司马光等人的荒谬行为,大宋王朝就是灭亡在文人朋党相争当中,亡国的教训非常深刻。

梁启超先生考察了与王安石有关的各类宋朝史籍,以及官员之间的信件往来,从客观的角度,高度评价王安石为国为民的变法历程,尽管王安石变法有得有失,有成功有失败,这些都是正常的社会发展规律,任何一种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没有绝对的把握,而后人对王安石过多的贬损,则多出于个人的私心私欲,极不公平,梁启超先生特别著书,为王安石平反。

入京为官,好事多磨

梁启超先生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忠君,爱国,爱民的贤臣良相。王安石担任一个小县令期间,虽然朝廷多次下诏,要求王安石进京为官,但王安石总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赴任,甚至还专门向朝廷上奏折,请求宽恕。有人认为,王安石是一个不贪图荣华富贵的人。

王安石当时不愿意进京为官,主要是因为他的家庭确实有很多难处,那时候,王安石的父亲刚去世不久,他的母亲年老多病,需要有人照顾,他的弟弟尚未成婚,姐妹也要准备出嫁,所有这些家庭琐事,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王安石的身上,王安石一旦前往京城任职,就无法照顾自己的家庭,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结果。

朝廷在三番五次下令之后,最终决定给翰林院学士的职位,调令王安石入京为官,这也是王安石仕途走向巅峰的开始,也是王安石变法的契机。这时的王安石没有犹豫,很快就答应了朝廷的安排。有史料记载,王安石之前拒绝朝廷的调令,说他是因为嫌官职太小,而这次翰林院学士的官位,王安石能够欣然接受,是觉得这个官够大,把王安石说成了贪图富贵之人。

事实上,王安石愿意接受翰林院学士的官职,是因为那时候,他的父母已经双亡,他的弟弟已经成婚,他的姐妹也全部出嫁,家里再也没有后顾之忧,王安石可以放手入京为官,了无牵挂,为帝王开创一番事业。

王安石变法,为国为民

实施改革变法,富民强国,是王安石一生的志向,而这个时候的王安石,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同样想要改革强国的宋神宗,君君之间有很多的默契,这让王安石放手开展变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如果没有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变法终究是落空一场。

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理念,是要通过让老百姓变得富足起来,从而增加国库收入,先富民,后富国,再强军,这是他整个改革的主要脉络。王安石奏请皇帝成立专门的改革工作机构,先后出台了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省军法等数十条新法令,给当时颓废破败的大宋王朝,带来蓬勃生机。

很多人在评论王安石变法的时候,都将他诬陷为搜刮民脂民膏,增加国库收入。这种评价,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王安石变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无论他开设银行贷款,还是减轻老百姓徭役,大力发展商业文明,每一项新法令,每一项改革措施,直接受益者就是底层的老百姓,这绝不是搜刮民脂民膏。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抵触,是因为变法的最大受害者,就是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王安石的每一个变法,可以说是劫富济贫,它触动了士大夫阶层和当时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把富人群体的利益,割让给了底层的贫穷老百姓,这正是后来人一直谩骂,阻挠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原因。

遭遇阻力,十年三起三落

王安石得到宋神宗的重用,但他在实施变法的十年间,也遭遇到了无数的阻力。这些阻力,大多都是当时的朝中重臣,这些文人墨客,自以为为国为民着想,总是寻找各种借口来打压,诬陷王安石,阻挠他实施变法。梁启超先生把这些过程,写得非常精彩,甚至比诸葛亮舌战群儒更精彩许多倍,这也看出王安石变法的无奈与悲哀。

所幸的是,王安石背后有宋神宗皇帝的大力支持,他的各项变法措施,才得以贯彻落实。尽管在很多地方,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个别官员并没有贯彻执行到位,甚至歪曲王安石变法本质,但绝大多数的变法,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认可。

宋朝当时重文轻武,许多文官大臣思想守旧,他们得过且过,宁愿忍受国家衰落的现状,也不愿意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发现大量的社会问题,却不愿意去触碰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包括司马光,欧阳修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也对王安石的变法,提出过强烈的反对意见,甚至采取阻挠的措施,这让王安石变法,没有取得最佳效果。

王安石的仕途生涯,也是有起有落,他在变法的十年时间内,曾三次出任朝廷的宰相,又连续三次被罢官,王安石三起三落,也证明了他的变法,遭遇内部阻力之大,而这些利国利民的变法,没能得到贯彻落实,最终导致宋朝强盛无望,衰亡于内讧。

司马光等人,误国误民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司马光等人的表现极为卑劣,这些以文人自居,位高权重,动则引经据典,反对王安石变法,总是以祖宗礼制,制约变法实施,思想上因循守旧,不思创新进取,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让大宋王朝日益衰败,真是误国误民的卑鄙行径。

王安石被罢官之后,司马光出任宰相,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王安石变法所立下的各类法令,恢复旧时制度,让本来已经欣欣向荣的大宋王朝,又再次返回到了黑暗的旧社会。

曾经和司马光一同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欧阳修,他在晚年的时候,开始反思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欧阳修看到宋朝当时经济社会,在王安石变法作用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国库日益充盈,政通人和,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欧阳修经过反思,他认定王安石变法是正确道路,他也为当初反对王安石变法,感到悔恨不已。

然而,欧阳修的反省,并未能恢复王安石变法的改革举措,那些因王安石变法而丧失利益的士大夫们,只会加倍将王安石置于死地,甚至在王安石死后,都禁止人们设灵堂悼念王安石,把王安石的著作,全部当成歪门邪说,严禁人们传阅学习。这种毫无底线的朋党之称,正是宋朝治国生态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朝廷文化背景下,宋朝灭亡必是迟早的事。

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

尽管王安石怀着一颗为国为民的爱国心,一心想要让宋朝强盛起来,但当时的朝廷治国理念,却不允许王安石有太大作为,虽然宋神宗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文武百官和士大夫们,对王安石变法百般反对,各种阻挠,耗费了王安石大量精力。

王安石变法最大的难度,并不在于改革措施本身是否科学,而是在于受到文武百官的抵制,这种文人之间的意气用事和朋党之称,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效果。虽然王安石的一些变法措施,有的脱离实际,无法得到真正贯彻实施,但任何一种改革,都是一种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绝对的把握,成功和失败都是存在可能性,那些士大夫专挑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反面案例,对他进行轮番攻击和陷害,最终导致王安石被罢官免职,王安石变法也以失败告终。

历史感悟

团结一致,才能办成大事。王安石有定国安邦之才,可惜却没有遇到一个君臣同心同德的好时代,他的理想抱负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思想统一,团结一致,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王道。内讧不断,争论不休,只会误国误民。

特别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1 阅读:63

正道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