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底线是老干妈造车,雷总,说到亏钱,您真准备好了?

都都评汽车 2023-12-30 07:34:09

中国汽车终于在新能源赛道完成了赶超,各种跨界造车纷至沓来,有手机界的华为小米,有造电视的创维,有玩摩托的大运,包括新势力的蔚小理,也算是互联网公司的跨界。汽车行业准入门槛很高,但再高的门槛也拦不住各行各业大佬那颗躁动的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好事,哪怕是老干妈汽车,也不是不能接受。

这些跨界车企,除了已经在汽车圈基本站稳脚跟的蔚小理以外,最被外人看好的莫过于小米汽车了。

只不过,大家看好小米,是看中它的技术研发能力吗?进入汽车行业,算上准备时间也不超过3年的一家“婴儿”级的车企,不要说比亚迪这样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巨擘,哪怕是零跑、小鹏这样比较注重技术研发的新势力车企,追赶起来也并非易事。

我倒是觉得,小米的优势在于高性价比和生态,当初凭借山寨机的售价,品牌机的质量,良币驱逐劣币,整顿了山寨手机市场,同时也打得三星、LG这些外国品牌丢盔卸甲,小米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只不过,不管是手机还是智能家居,小米并没有给消费者留下高端、豪华的印象,相反,它是性价比的代名词,在一分钱一分货的基础上,还能给人以惊喜。

现在小米汽车,我感觉路走偏了。汽车电机的转速是越高越好吗?是的,但前提是同成本。在最高限速120km/h的高速上,高转速大多数时间是无用武之地的。提高的成本终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让消费者提高预算,然后卖给他们并不适用的东西,是否背离了小米汽车的初衷呢?同款车,有两个配置,配20000转的电机卖20万,配15000转的电机卖15万,你会选哪个?

再比如说800V平台,的确是电压越高,技术含量越高,充电越快,同时电耗也更加理想。但凡事都有个边际效应。比如说1C电池提升到2C(几C就是几分之一小时充满),充电时间从1小时变成半小时,收益是非常理想的,因为速度快了一倍。而2C提升到3C,速度只提升了10分钟,收益就比较有限了。而3C提升至4C,20分钟变成15分钟,收益几乎只是理论上的。

小鹏G6,所谓的800V高压平台,只有551V,最高充电功率280kW,而小米的800V快充据说有871V,最高充电功率能达到495kW。数据上看差距很大,但实际使用,一般也就是20分钟和13分钟的区别。而且快充需要专属充电桩的支持,使用频率远没有想象中的高。相对而言,还是便宜些更加重要,不是吗?

的确,后发有后发的优势,但是后发必然会面对更加内卷的市场。在小米SU7面前,25万级横着奇瑞星纪元ES和智界S7,有20万级的极氪007和小鹏G6,20万的800V平台,22万就有508TOPS算力的双Orin-X芯片和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主打800V和智驾的话,小米SU7能不能卷得过?

个人认为,小米应当学习的是零跑和哪吒,零跑C01和哪吒S,把C级车带到了15万,曾经的零跑C11增程版,被认为是亏钱的,但是零跑挺了过来,研发成本被摊薄,加上销量有了起色,有了和供应商谈判的资本,也实现了逆袭。这才是亏钱的正确姿势。

小米相对于零跑和哪吒,品牌和营销都有不小的优势。在宣布造车之初,雷总称我们有钱,亏得起。那首发的小米SU7,真的不妨亏一波,交个朋友。第一炮打响,用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继续走性价比之路,才是小米汽车的正途。

1 阅读:417
评论列表
  • 2024-01-07 01:13

    接下来就看 杜蕾斯 啦。

  • 2024-01-14 07:11

    小米k50pro刚把我的sim卡烧了,真好,四五千的旗舰机竟然能够有普遍的中频虚焊问题,就这品控造的车谁爱开谁开吧

    AGONY 回复:
    毕竟都是外包[呲牙笑]

都都评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