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博物院女院长,一生未婚,跳塔身亡,死前给司机留下纸条

和裕聊过去 2024-06-30 13:18:44

她是民国名媛。

她是曾国藩的曾侄女。

她拦下了蒋介石将运往台湾的800多件文物。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博物院女院长。

她却从七层塔上一跃而下。

死前给司机口袋留下纸条。

她叫曾昭燏。

01

曾昭燏,出生在晚清时期,她的曾祖父是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

“虎门无犬子”的说法,在曾家后代身上再一次被验证。

曾昭燏兄弟姐妹都是业界的佼佼者。

她的大哥曾昭承,二哥曾昭抡,弟弟曾昭拯,分别是哈佛硕士,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博士,著名书法家,妹妹曾昭懿师从“万婴之母”林巧稚。

图|曾昭燏与家人

用现在的话来说,一家子都是学霸。

果然环境影响人,难怪孟母要三迁。

曾昭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感染下,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2岁就考入长沙艺芳女校。

这个女校的创办人是她的堂姐曾宝荪,曾宝荪坚持不婚。其实不光是曾宝荪,同族的还有曾照燏的二妹曾昭懿,曾昭懿的老师林巧稚,还有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吕碧城。

因为此时的女性所处的时代,正值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但凡受过教育的女性,开始追求个性解放,开始争取在经济上的独立,摆脱男人的束缚,追求男女平等。

在追求男女平等的道路上,婚姻被视为最大的障碍,因为女性一旦进入婚姻,就会丧失对事业的追求,会困在婚姻的围城中,琐事缠身,没有精力去搞事业。

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曾昭燏等女子就树立了较为极端的婚姻观,索性就不结婚。

当然,不婚也有不婚的好处,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

曾昭燏从女校毕业后,堂姐邀请她留校任教。

但是思想开明的哥哥曾昭抡鼓励她走出湖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长见识。

在哥哥的帮助下,她考上了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后来因为中文成绩突出,转到了中文系。

在中文系,因为写得一手好诗词,她被称为“当代李清照”。

当然她被称为“当代李清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跟随老师胡小石学习甲骨文和金文,并爱上了考古。

1935年,她原本在南京金陵大学读研究生,但是就在即将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候,她做出退学的决定,自费去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

其实在她决定读考古的时候,她已经对自己的职业做好了规划。

她决定学习西方的考古方法,用来发掘悠久的中华文明。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哥哥的经费支持,曾昭燏的异国求学之旅也非常顺利。

她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伦敦大学的考古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曾昭燏还被委派去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院和慕尼黑博物馆进修学习,她因此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官方委派到国外学习博物馆学的学者。

02

全面抗战开始,南京、上海等地相继失陷,这些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国外,在国外的曾昭燏也因此受到了歧视。

国家积贫积弱,国家的子民也被打上了弱能的标签。

为了争口气,曾昭燏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同时收到了伦敦大学任教的聘书。

这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机会,就连家里也劝曾昭燏留在伦敦大学教书,把握机会。

但是她毅然拒绝了伦敦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

回国后,听说抗日经费短缺,她将留学时省吃俭用的钱和自己的一枚金戒指,全部捐给了抗日前线。

接着她就受邀加入了中央博物院,并跟随这些学者到了李庄,李庄就是林徽因与梁思成这些学者避难的地方。

图|原中央博物院

条件艰苦到煮皮鞋吃。

尽管如此,曾昭燏立即投入到云南大理洱海境内的考古抢救工作,她在洱海的考古发现,被命名为“苍洱文化”。

另外,她与夏鼐等人进行了彭山汉代崖墓挖掘抢救工作。

作为团队里面的唯一女性,但她从没有因为是女性而搞特殊。她与工作人员过着野外考古生活,每天工作都在十小时以上。

她克服生理困难,风餐露宿,爬山下沟,负责所有考古笔记的记载和整理,她当时做的笔记在学术界被认为超越了中国传统金石学的范畴。

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曾昭燏和那些学者们一同回到南京,她立即投入了战时文物损失清理工作和战区文物保护工作。

抗战时期,中央博物院被损毁成了断壁残垣,曾昭燏看到破败不堪的博物院,心里难免恓惶。她立即组织中央博物院主体大殿的修建工程。

在她的主持下,中央博物院还建了一个陈列厅,里面的陈列品向民众开放。

解放战争时期,她邀请恩师胡小石和营造学社的人,对南京栖霞山附近六朝陵墓及栖霞寺等11处古迹提出保护方案。

1948年,国民党大局已定,当时蒋介石决定退守台湾时,下令将文物打包迁生台湾。

而作为中央博物院工作人员的曾照燏极力反对文物迁往台湾,她四处奔走劝说无果后,怒斥道:如果文物在迁出的途中有何损失,主持文物迁出的人,将成为民族的罪人!

在曾昭燏的一再周旋下,第三批运往台湾的852箱文物,被运回了大陆。

曾昭燏一方面拖延时间,一方面借口文物太重不好打包,让很多大件文物得以保留在大陆,如国之重器“后母戊鼎”。

图|蒋介石正在看后母戊鼎

曾昭燏本人也不顾家人的劝说,独自留在了大陆。据说胡适到台湾机场后,还在打听她的下落,听说她选择留在大陆后,他很失落地说:可惜了一个人才。

据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回忆说:曾昭燏之所以留在大陆,也许是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大殿和陈列厅凝结着她的心血。另一个让她留下的理由是她热爱的考古事业在历史文化悠久的大陆才可以实现。

她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博物院的新生,是我事业的起始。

择一事,终一生,曾昭燏热爱考古事业,她甚至将自己嫁给了考古事业。

03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博物院更名为南京博物院,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她搬到了办公室旁的宿舍里。

她和工作人员一起,对南唐遗迹进行了发掘,地宫挖出的建筑、彩画、雕刻、陶俑,为研究南唐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另一项大的发掘工作是,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并写下了发掘报告,成为重要的学术资料。

因为工作出色,她被任命为南京博物院院长,因此她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院院长,也是第一位女性考古工作者。

图|曾照燏给工作人员讲文物保护

在男性主导的考古界,曾昭燏却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中国的考古界,曾有“南曾北夏”的说法,“南曾”指曾昭燏。而“北夏”指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

正当曾昭燏要在考古界大展宏图时,一场风波打破了她的命运轨迹。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曾昭燏曾引以为傲的家族,竟成为了她的包袱。

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中,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

她经常难以入睡,还常自言自语,最后不得不住进南京丁山疗养院。

1964年的冬天,她提出要让博物院的专车送她的治疗医生回家,将医生安全送到家后。

她让司机将车开到南京中山陵灵谷寺,称自己想在灵谷寺散心。

司机会意的将车驶至灵谷寺,她将一包苹果留给司机吃,自己独自打开车门,向灵谷塔走去。

在塔下的茶室里,她拿出一支笔,写了一个小纸条放进了大衣口袋里,这时司机师傅也来到了茶室,曾昭燏把大衣递给了司机,自己到塔上去散心。

临行前,她特意叮嘱司机:口袋里有重要物品,别丢了。

说完,她直奔高塔而去,这座塔有九层高。

就在十多分钟以后,外面的游客看到一个身影从塔上飘然而下,落入枯草丛生的石阶上,接着石阶被鲜血染红。

这么大的事,灵谷寺景区的人立即报了警,相关部门赶来验尸后,结果是:从灵谷塔七层跳下。

作为南京博物院的院长,她的跳塔事件影响非常大。

公安立即介入调查曾昭燏的死因,作为曾昭燏的司机,被列为了重要嫌疑人。

然而,就在公安部查看曾昭燏留下的遗物时,他们在司机的怀里的大衣口袋里搜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今日跳塔与司机无关。

可见,曾昭燏的跳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做好了准备。为了不连累司机,她在大衣口袋偷偷留下了纸条。

图|灵谷塔

她的办公桌旁挂有一张蔡元培的照片,另一幅是毛公鼎拓片。蔡元培是她的精神领袖,而毛公鼎拓片则是她对事业的极致追求。

再说我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文章呢?

我觉得在那个对女性并不是很友好的年代,像曾昭燏这样敢于打破女性天花板的人,应该被记得,女性能有今天的地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离不开她们的努力。

另外,她打破了职业歧视,仍然是现代女性的标杆。

至于她的死,并不用过多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我们更关注她生前的贡献,南京博物院和考古历史上,都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0 阅读:0

和裕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