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智慧,从战败后的“三笑”,看曹操是何等的气概与胸怀

钱洪昌笔下漫谈 2024-04-06 09:20:38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以其天才的创作艺术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而曹操的形象无疑是其中最为成功的。

刘备“仁”者有余,但才气不足,孙权虽大名在外,终究未见其实。就以最常见的“笑”而论,有谁笑得像曹操那么壮美、那么豪迈?笑,不仅尽显曹操的才华智慧,而且展示了其不同常人的风貌。

在小说中,曹操笑的时候很多,但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能展示其个性特征的当是败走华容道时的三次大笑。

时当赤壁大战,由于孙刘携手,群雄并力,曹操百万雄师败绩。曹操欲扫平江南、一统天下的宏愿,随着周郎的一把火而风流支散。且看作品对曹操“三笑”的描写:

……曹操在几名战将的死保之下,从火海中逃得性命,而所从者不过三千余人。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

众将问其原因,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冲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斜刺里赵子龙一彪军杀出。幸有徐晃、张双敌赵云,曹操得脱。当冒雨行到葫芦口,军皆饥馁,马也困乏,操教暂歇。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

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这一笑又引出张飞。

两边军马混战一团,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逃到华容道,道路泥泞,不堪行走。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纷纷不整。待过得沟壑,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

众将问:“丞相何又发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此处埋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为首大将关云长截住去路。若非云长重义,曹操怕很难逃得性命(见《三国演义》第50回)。

关于曹操的“三笑”,毛宗岗在第50回回前评曰:“曹操于舟中舞槊之时,既大笑;而在华容道败走之前,又大笑。前之笑是得意,后之笑是强颜;前之笑又适己,后之笑是骂人;前之笑既乐极生悲,后之笑又非苦中乐,前之笑和后之笑都无是处。

千古而下,又当笑其所笑。”窃以为此评不确。在这里,关于曹操的三笑有三个问题需要弄清:一是曹操受此重创为何还能笑出来?二是败军之将何以犹不服输?三是逆境之中何以还能谈笑自若,纵论兵法,头脑又如此清醒?

观其“三笑”,可玩味者三:

其一,“三笑”显示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风范和气度。赤壁一战,曹军八十万败北,曹操几乎性命不保,这是多么大的打击!然而身处绝境,曹操竟犹然笑之,这就大大的不同凡响!这是一

个久经沙场,见惯生死,胜败不惊的人才有的气魄和胆识。

假若曹操不笑反哭,则与庸才无异,其予军心则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再图伟业也就无从谈起。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以成败论英雄”,而真正做到这一点,殊非易事。因为反面的例子即使在《三国演义》中也俯拾皆是。

那个以四世三公出身自恃的袁绍,拥兵百万,可谓实力雄厚,却因无识人之明而自取其败。官渡一战,本初败绩,竟抱子痛哭,昏倒于地,口吐鲜血,一病身亡。刘备兴兵伐吴,兵败彝陵,因内心愧悔,无颜见“江东父老”,于白帝城抱恨终天。

江东周瑜,英年主帅,雅量非常,却因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三气”而亡。赤壁一战,曹操损失惨重,但并未沮丧灰心,一蹶不振,甫有生机,即谈笑自若。这是何等的乐观、自信!何等的豁达、大度!以此论之,曹操真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失大丈夫之志!或曰:曹操遭此大败,心志失常,所以才有此反常举动。

以此而论,曹操的“失常”不也太多了点吗?想濮阳战吕布之时和割须弃袍于潼关时的大笑,又该如何解释呢?曹操一生,胜仗虽多,败绩亦不少,而其大笑,亦每每发于危境之中,这与华容逢关羽前的三次大笑所体现的虽败而不隳其志的性格特征,是以一贯之的。

其二,“三笑”展示了曹操作为军事家的盖世风采。因为曹操的笑不是“冷笑”、“狂笑”,不是色励内荏的表现,也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他的笑是有原因的。他一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二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三笑“诸葛亮、周瑜到底无能之辈”,设若我在此处用兵布阵,便当如何。

试想,百万雄师初败,曹操自己性命尚且旦夕不保,而仍能临危不乱,笑谈兵法,真不愧是一个大英雄。曹操不唯有气魄,也很有军事家的见识。

因为曹操于此所论用兵之道很有见地,是他观察地形后得出的结论。尽管自己兵败在逃,但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潜在素养,又使他往往忘却眼前的危险,设身处地地为对手布局谋兵,而其所论又无不正确,证据就是他的“三逃”。

大概是作者容不得曹操的轻狂得意,所以不无嘲讽地让他每每话音刚落,即引出一彪人马,杀他个七零八落,给他个下马威。但这不正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他和诸葛亮、周瑜英雄所见略同吗?这难道不是对他的军事才能的肯定吗?

常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而曹操却以他豪迈无比的笑,表达了对对手的蔑视和自己东山再起的信心。

其三,“三笑”还暴露了曹操恃才自负的一面。“三笑”之所以发生,而所笑原因又如此一致,既表现曹操并未真正认识到对手的厉害和自己失败的原因,也表现他有一股强烈的不服输的劲头,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恃才自负。

“一笑”之后的“一逃”,已证明了对手并非庸才;“二笑”之后的打击,曹操依然执迷不悟,可见,他自负到了何种程度。回顾曹操一生,他的确有着许多值得自负的资本,就连他的天赋也是一流的,人所不及的。

小说描写曹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他曾诈作中风之状,欺骗父亲,以离间叔叔与父亲的关系,而自己得以恣意放荡。

时人桥玄,谓操有“命世之才”;南阳何,言操有“安天下之能”。又汝南许劭,向有知人之名,操曾往见之。劭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操闻言大喜。这也使得曹操对自己的天赋与才智十分自信。

小说第21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曾借龙之变化,纵论时事,品评天下英雄。他称袁术为“冢中枯骨”,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斥刘表“虚心无实”,贬孙坚“藉父之名”,讥刘璋为“守户之犬”,至于张绣、张鲁、韩遂辈“碌碌小人”,更不足挂齿。

在他看来,所谓英雄,当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他之所以自谓英雄,正是他自负性格的生动体现。

“宴长江横槊赋诗”时,他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其志得意满之态溢于言表。大宴铜雀台时,他又说:“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应该说,一个人有自信本不是坏事,但自信发展到极端就会变成自负,而过于自负之人又往往表现得专横跋扈,刚愎自用,低估对手,盲目乐观,缺少自知之明。

所以,曹操新败,宜哭而反笑,便是他过于自负的表现。自负的结果,只能给自己增加失败的筹码,所以赤壁兵败,也就是意料中的事了。

纵观罗贯中对曹操这个艺术形象的刻画,真可说是做到了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使人物既傲然独立,不流于俗,又显得真实可信,血肉丰满。小说除了以重大事件表现曹操的性格特征外,往往在政治军事斗争的大起大落中穿插曹操的一怒一笑一嗔一喜,来展现其独具特色的性格魅力。

小结

作者不仅写了曹操的三次大笑,而且在他笑的前前后后,一再穿插惊魂“方定”、“甚慌”、“大喜”、“大惊”、“一怒”等细节,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这种真实而略带夸张的写法,不仅为人物平添了浓郁的喜剧色彩,同时也使小说的情节起伏跌宕,摇曳多姿。

0 阅读:1

钱洪昌笔下漫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