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是如何爆发的?

钱洪昌笔下漫谈 2024-02-24 17:50:51

八王之乱的爆发,与晋武帝确定皇位继承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晋武帝的太子司马衷是个自痴,他得知“天下荒乱,百姓饿死”,竟说:“何不食肉糜?”

太子是国之储君,皇位继承人,他关系到封建政权的未来与命运。

太子衷痴愚不慧,“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斗尸。

有的大臣甚至主张把他废掉,另选继承人,如侍中和哈就当面向晋武帝说:“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

太子少傅卫准亦“每欲陈启废之”,他抚摸晋武帝的座位说:“此座可惜l”当时有条件可供选作皇位继承人的另一个人是齐王司马枚。

司马故是晋武帝的同母弟。早在司马赘诛曹爽集团独掌曹魏政权时,因为司马饮聪明好学,门马豁就很器重他。

司马兹死后,他的长子司马师执政。司马师没有后代,以其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饮继为后嗣。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执政。

司马昭“以景帝(司马师)既宣帝(司马游)之嫡一…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玫。”在议论立晋王世子时,司马昭企图立司马故,由于大臣们都主张立司马昭的一长子,后来才立司马炎为世子。

司马炎受魏禅即皇帝位,是为晋武帝。司马饮被封为齐王,曾任镇军上将军、侍中、司空、太傅等职。

齐王饮是个很有才能而又勤于政事的人。据《晋书·齐王佼传》记载:西晋政权刚建立时,齐王佼总统军事,他与大臣们共同努力,使新政权内外安宁。

西晋实行分封制后,晋武帝允许各王国自选官吏,他几次上疏建议,王国的官吏应由中央任命,以便加强中央的权力。

他见诸王家人的衣食费用都出自府库,又几次上疏建议,诸王在王国内都食有租赋,衣食费可以自供,应该停止发给,以减少国家的开支。

当时有的官吏不按朝章办事,.他非常注意整肃官风和法纪。

他针对当时社会的弊病,向晋武帝建议要去掉奢侈,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

遇到水旱灾害时,他还在自己的王国内振贷农民,丰年时也比较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齐王饮选些主张和实施,在当时的统治集团中,确实比较有见识,也是腐朽的士族权贵们无可比拟的。

齐王饮在朝廷和社会舆沦中都食有很高的威望,就连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齐王为百姓所归,公卿所仰”,“朝野之望,属在齐王故。”

大臣们见太子衷不能处理政事,许多人都希望晋武帝更易储君,以齐王饮继承皇位,继续稳定和巩固西晋王朝的统治。

在太子衷与齐王枚二人当中,到底确定谁为皇位继承人呢?晋武帝“素知太子阴弱,恐后乱国,”而对齐王饮则赞赏他的才干,’,.“…爱饮甚笃”。晋武帝曾经考虑过要废掉太子衷,立齐王收为继承人。

他把另立储君的意见拿去与太子衷的生身母亲皇后杨艳商议,“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I”杨皇后既然不赞成废立,并要晋武帝坚持“立嫡以长不以贤”,她的意见自然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晋武帝终于根据这个意见确定仍以太子衷为皇位继承人。

“立嫡以长不以贤”,是我国封建皇权继承制度的传统。

我国自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本特点,就是封建君主独裁专制。

封建君主专制又是与封建宗法制度紧密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政治上的权利。

专制皇帝把封建国家当成他一家的私产,把政权与家族宗法关系结成一体,用亲亲关系把封建统治集团组成一个严密的宗法等级统治系统,形成皇帝一家的天下。

皇位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封建宗法制度的根本原则。

封建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法原则组织国家政权,企图借此维持和巩固皇室的家天下统治。

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封建社会的种种灾难与祸害,以及封建政治上形形色色的弊端,都曾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晋武帝为了让太子衷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是用尽心机的:其一,弄虚作假为太子护短:一次,晋武帝召集大臣,突然要考太子,他把东宫的大小官员都调离赴宴,然后命人把题目送到东宫让太子回答,他与大臣们都在殿上等着看答卷。

太子衷妃贾南风请给使张乱炮制一分答案交卷。

“帝省之,甚悦。先示太子少傅卫灌,王粗大幽踏。众人乃知灌先有毁言,殿上皆称万岁。”太子不才,晋武帝十分清楚,有什么必要公开考试呢?既要考试,又不把太子叫来当众考。

既要到东宫去考,又把东宫的大小官员都调离赴宴而不另派监考官;太子考试时既然东宫的大小官员都已调离,帮太子弄虚作假的张乱又偏在那里,晋武帝收到答卷后自己心里明白,却偏要让很了解太子情况而又曾经向他说过“此座可惜”的太子少傅卫准先看,卫准看见假答卷必然眼踏,殿上一阵高呼,考试就算结束。

很明显,这次考试是一场事先布置的骗局,晋武帝企图通过假考试,掩盖太子的短处,改变朝野对太子的舆论。

另一次,晋武帝对和墉、苟领、苟助说:“`太子近人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既奉诏而还,颁、助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

睛曰:`圣质如初耳!’帝不悦而起。”和嘴曾经向晋武帝说过太子“恐不了陛下家事,”这次让他表态,他仍是刚正不阿。

荀颇其人“无质直之操,唯阿意苟合于荀助、贾充之间。”荀助“久在中书,专管机事”,“深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在争,”此人也一贯馅媚于贾充。

贾充是西晋的开国功臣、外戚,他的女儿贾南风是太子衷妃。

当初朝廷为太子议婚时,晋武帝曾经不同意太子娶贾氏之女,荀领、苟助等人竭力保举,终于成婚。

其后晋武帝见贾妃“性酷虐”,“将废之”,荀助等又“深救之,故得不废”。

叫荀领、苟助同和睛一起去观察太子长进如何,二苟会讲真话吗?将来太子继位,贾充权重,后宫又有贾妃,对他们不无好处,何况经过考太子以后,开武帝的意向已明,他们自然随声附和。

让二苟陪和嘛一去,无非是要和睛也象二荀一样为太子说点好话,谁知和暗仍然讲出真诺,这就不能不使晋武帝“不悦而起”。

晋武帝这次弄假没有完全达到目的,可是自此以后,大臣们谁也不敢再提易储之事。

其二,赞美皇孙,让朝野寄以希望。

太子衷的儿子司马适,年五岁,据记载,一天夜里,宫中失火,晋武帝登楼观看,司马掩在旁“牵帝裙人朋中曰:`暮夜仓碎,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这番话被传是一个五岁的孩子所说,未必可信,即使是司马迈所说,这孩子将来也未必就是非凡之才。

可是,晋武帝却借这件事大肆宣扬,“尝对群臣称遐似宣帝”,并又“为皇孙通高选僚佐,”使“天下咸归仰之”。

晋武帝之所以宣扬皇孙适,其实是因为“太子不才,然恃通明慧,故无废立之心,”就是要为太子衷继位找寻依托,弓}人望梅止渴,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其三,放出齐王饮,排除太子衷继位的障碍。

晋武帝晚年体弱多病,他身旁有一伙专事馅媚构陷的官僚如荀助、冯统等人。

齐王饮对荀助一伙馅诀自进之徒,非常痛恨。

“助等以朝望在饮,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日:`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帝曰:`何故?’助曰:`百僚内外皆归心于齐王,太子焉得立乎!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征矣。’统又言曰:`陛下遗诸侯之国,成五等之制者,宜先从亲始。

亲莫若齐王。’”“宜遣还藩,以安社翟。”正在为太子衷继位铺平道路的晋武帝,对齐王饮在朝已暗生猜忌,荀、冯二人的挑拨与策划,正好打中他的心事。

公元282年(太康三年)十二月,晋武帝下诏让齐王饮就国出镇青州。

当时晋武帝与荀助等人,都“以齐王饮有时名,俱惠帝有后难,”“帝欲为身后之虑,故出之,”放出齐王饮,“以固储位”。

这一措施,既示意朝野不要再对齐王饮抱以幻想,也为太子衷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除去了一大障碍。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曾说.“惠帝必不可以为天子者也;武帝护之而不易储,武帝病矣。

0 阅读:4

钱洪昌笔下漫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