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府》里的古琴故事第四回吴宗汉暗助弟子

唐门琴府 2023-12-11 23:58:53

梅庵派第三代传人吴宗汉

吴老师称赞唐先生 “你真是天才和毅力,兼而有之”

吴老师暗中买弦帮助弟子渡过难关,永记师恩!

唐健垣博士《琴府》里的古琴故事

《琴府》1971年在台湾出版,是现代古琴史上的巨著,对港台和海外古琴起到“实质性的推动”。

这个系列,讲讲《琴府》这部书里的感人事、有趣事、和珍贵史料:)

1982年唐健垣到美国洛杉矶谒吴宗汉、王忆慈老师伉俪

各位好,我是安葆岩!

唐健垣先生到台湾师范大学读书,跟吴宗汉、王忆慈两位老师学琴。这位吴老师是梅庵派古琴的第三代传人。

古琴有流派的嘛,从唐朝就有流派的记载,啊说有吴派好像长江江面宽阔,慢慢的流去远方;而另一个蜀派像是河水快速的奔流。咱们在《打开天窗说古琴》第七八集里聊过,艺术是人类的游戏,游戏玩的久了,必定会形成玩法,就是艺术风格。

那么唐朝之后,历代都有关于流派的记载。到了现代,古琴的流派有10个左右。流派不要变成帮派,拉帮结伙的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不要这样。流派传承的是艺术风格,这是艺术里非常宝贵的东西。

但是现在某些弹琴的人有个发展趋势,统一成五线谱派,没有艺术风格。如果大家都把五线谱作为唯一标准的话,中国古琴艺术就算看上去很兴盛,其实已经死掉了。

好,我们聊聊梅庵派,它是古琴流派中,最年轻的一个。1920年一次古琴盛会上,各流派云集,这次梅庵派表现出众,出了大名。这也是个精彩故事以后慢慢讲。

梅庵派的创始人,叫做王燕卿,是山东人。王燕卿跟好多人请教过古琴,搜集了很多的古谱,学到了一些,但是呢,这些又不能够让他完全满意。

他就自己钻研,看很多古琴之外的书,多少年反复琢磨,苦思冥想。

艺术这种事,是靠自己的。王羲之孩子生下来也不会拿毛笔,都是要自己琢磨才能领悟到的。就像佛经故事,某人被热油烫伤了手,跟他的母亲说,你替我疼吧!他母亲说:疼在你身上,我想替也替不了啊!学艺术是个人的体验,你花高价可以请名师,他引导你,但是你还是要自己感受。有时候艺术甚至是孤独的,在孤独中有领悟、有创造。

王燕卿后来说,他没有把老师和琴谱作为唯一的标准,他不被限制。他去追踪古琴艺术的本源,在弹琴中反复比较轻重、长短,尝试各种变化的可能性。这么钻研呢,慢慢积累了很多心得。王燕卿说,古人的高明艺术啊,现代人也可以达到,关键在于你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也就是说,如果是真心喜欢,会去琢磨,去感受;假喜欢么,就是不动脑子,学个样子而已。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王燕卿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可不容易,这叫开宗立派,跟自己较劲,突破自己,这里面的艰苦一般人想象不到。

后来江苏南通的高等师范学校,邀请王燕卿去任教,学校里有几所房子,叫做梅庵,梅花的梅,庵就是小草房的意思。梅庵派因此得名啊!王燕卿就在这儿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四五年,教了很多学生。其中发扬他的艺术最有力的学生是徐立孙先生,他是第二代传人的代表人物。那么咱们这一回要说的吴宗汉啊,他是徐立孙的弟子。第三代传人,1967年吴宗汉到台湾,把梅庵派的古琴艺术带到了台湾。

吴宗汉先生

68年,吴宗汉收了唐健垣为徒。吴老师怎么评价唐先生呢?他是这么说的:这个年轻人是甲骨文的学者,中文根基非常好。而且人性很好,尊师重道,啊,我中风在医院,他时常来探望,跟我聊天宽慰我,是个弟子应有的样子,让我非常感动。说到学古琴,学琴的年轻人我见过不少,大多不能持之以恒。可是这个唐健垣啊,与众不同,他跟古琴好像是前生有缘分似的,学的越久意志越坚定。唐健垣学琴的情况我是津津乐道,经常讲给朋友和其他学生听。

那么唐先生为了振兴古琴,做了各种计划,编《琴府》,办演奏会、办展览、斫琴。他当然会把这些计划跟老师说,吴老师听了很高兴,但是也担心他太年轻,不知道真正做事的辛苦,具体执行当中遇到各种困难,他会不会半途而废呢?结果唐先生是言出必行,三年之内,所有这些计划,一个一个都实现了。吴老师称赞唐先生啊,说你真是“天才和毅力,兼而有之”!

唐先生第一次见吴老师的时候,觉得他挺严肃的,其实一相处,发现吴老师性格宽容、大度,没有门户之见。

唐先生暑假回香港,吴老师说,你回去可别耽误了弹琴。亲自写了封信,推荐唐先生去找香港的女琴家蔡德允,那是他多年的老朋友,吴老师说他见过的当代女琴家里,蔡德允弹得最好。唐先生就去拜蔡老师学琴,六个星期,学了《梅花三弄》《普庵咒》两个曲子。蔡德允也是书法家,她弹琴、写字都很有气度,不是柔弱的,人称是“女中丈夫”。后来蔡老师在香港学生很多,是香港的古琴宗师。

九十年代末,唐健垣在蔡德允老师家中

唐先生编《琴府》认识了一位孙毓芹先生,那么大多数人肯定是初学或者学得不深,什么时代都一样,金字塔型。可是这位孙先生弹琴很好,会的曲子多,还会斫琴!当吴老师知道在台北居然有这么一位高手,非常惊喜,很快就结识了孙先生,经常一起雅集。过了两年,1972年吴宗汉先生移民去美国,就向国立艺专推荐孙先生接替自己的教授职位。而且呢,鼓励自己的那些学生继续跟孙毓芹先生学。您就看得出,这吴老师是真心希望古琴发扬光大,真心希望学生学好,说你们要转益多师,多跟几位老师学习,学他们的长处。

当年吴宗汉夫妇、蔡德允年轻的时候,都经常一起参加今虞琴社的雅集,今虞琴社那是三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琴社。琴社里的吴景略先生,是高手,对吴景略的艺术,吴宗汉绝对没有妒忌,而是毫不掩饰的推崇。他跟唐先生说过:以后你见到吴景略先生啊,你赶紧跪下,磕头,拜师,告诉他,你是我吴宗汉的弟子,他一定会收你。

1980年唐健垣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吴景略教授家中学琴 桌上为吴家宝藏数琴之一“云和头”之【长风】

后来1980年,唐先生果然去北京,跟吴景略先生学琴,我问唐先生:那您,磕头了没有?唐先生笑了,说,并没有。

您看,这些事都显出吴老师大度。

那么吴宗汉老师知道唐先生夫妇编《琴府》,困难重重。说,这两个人为了编书是心力交瘁,所有的钱都用在拍摄、复印等等的事儿,导致生活拮据、衣食不周。他的夫人,这个唐太太,因为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竟然晕倒在地。他们这个艰苦啊,实在是笔墨所不能形容。——这都是吴宗汉老师的原话。

吴老师就跟唐先生说:这样吧,台湾有些人想学古琴,买不到琴,或者琴弦断了买不到新的。你可以从香港带一些过来,我有学生需要的话,我帮你加一点钱卖掉。这样别人有琴弹了,同时也可以补贴你的生活!

唐先生就从香港,带琴和琴弦过来到台湾,吴老师时不时就帮他卖掉,果然补贴了一些生活费。

那么吴老师的儿子是在美国作医生,他觉得父亲中风之后,到美国来比较方便照顾,于是1972年,他们准备移民去美国。

唐先生跟吴老师这么亲密,就帮忙收拾行李,打包,在床下就发现了一个纸盒,打开一看,欸,这不就是自己从香港带来的那些琴弦。唐先生那么聪明的人,就猜出了几分,去问师母王忆慈,师母沉默了一会儿说:你带来台湾几十副琴弦,其实这两年来哪有那么多人买呢?吴老师看你编书花费太大,你天天吃白面条,青菜,身体怎么受得了?他想资助你,又怕你自尊心太强,不肯收,因此就说有人买琴弦,其实大都是吴老师买的。而且我们决定把这些弦再送回给你,作为毕业礼物。只希望你终生发扬古琴,不负老师三年教导。

当时唐先生脑袋嗡的一声,好像被雷击中了一样,满面泪流,跪在地上叩谢师恩。唐先生说,我不是为这些琴弦,为的是这百年难遇的好老师!

吴老师在台湾六年,教了很多学生,这段时间呢,大陆的政治运动特别激烈,没法弹琴。于是梅庵派的古琴,在台湾兴盛了起来。

那么吴宗汉先生移居美国,老伴儿王忆慈照顾得无微不至,要说“我自己倒杯水吧”,“别别别,你躺着别动啊,我给你倒”。他们的儿子是医生,所以康复治疗,很得法;吴先生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努力锻炼。这半身不遂逐渐就好转了,过了七八年,行动自如,而且弹琴的手法,都恢复到当年那么灵活!

1991年,吴宗汉先生在美国加州去世,享年88岁。

那如果您听古琴曲不多,对梅庵派不太了解,想听听吴宗汉先生的录音,去哪儿听呢?您可以去看那个电影《倩女幽魂》,不是张国荣、王祖贤那个啊,是更早的版本,1960年,大导演李翰祥拍的,前一代的大师。电影里面,聂小倩晚上弹古琴,吸引书生,那个配音就是吴宗汉先生弹的梅庵派的名曲《玉楼春晓》。

欢迎转发!(整理:安葆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