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什么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首秀?

太宗悦史 2024-06-30 22:10:49

众所周知,战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谁要是不图强,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毕竟如果不是死路一条的话,历史上也不会将这个时代称为战国。而魏国就是战国第一个崛起的国家,他是如何崛起的呢?

秦国、齐国?算个屁

战国后期的魏国与韩国并没有什么两样,说它是秦国的附属国家都不为过,要不然也不会仅仅只三个月的时间就亡国。

但是在战国初期,它可是强大到令后起之秀秦国,一直强盛的齐国都要低头的国家。

当时魏国西边的领土远达洛水以西,洛水以西是什么概念呢?已经逼近秦国后来的都城咸阳,当时秦国的都城是在雍。

而更加重要的是,既然国土面积都已经到达洛水以西,那就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雄霸天下的函谷关也在魏国的版图之内。

不过,当时的函谷关并没有经过发展,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关卡。

既然如此,为什么魏国不直接灭了秦国呢?

魏国是肯定想要灭掉秦国的,但是却迫于现实,不得不改变策略。

因为秦国地处关中,它的都城雍位于关中的最西边,如果要灭秦的话,那必定要举全国之力。

要知道,秦国在战国初期,可是谁都看不起的国家,别人开诸侯大会都不带他。

为什么人家都看不起秦国呢?因为秦国相当的落后,落后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一大部分的人还保留着游牧的习惯。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商鞅变法颁布的一条规定是,谁开垦的田地就是谁的。

这要是放在其他的国家,完全是不敢想象的,毕竟哪里还有不开垦的田地?也就只有秦国才有这种情况。

如果魏国要灭掉秦国的话,必定要深入秦国,而一旦深入秦国,补给线就得拉长,因为秦国境内没有粮食供应。

落后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如果发达的话,说不定已经被魏国灭亡。

反倒是东边有着相当好的发展前景,因为魏国的中心处于山西,而东边就是河南、河北。

河南、河北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在农业社会可是相当诱人的存在。只要拿下了河南、河北,就能够保证粮食供应。

而往东边发展有一个国家肯定不乐意,那就是齐国,但齐国又不是魏国的对手。这也是为什么魏国在鼎盛时期,一度与齐国接壤。

无论哪一个国家强盛,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魏国也是如此。

那么,他强盛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重视人才

鲁国由于孔子的存在,是春秋后期第一个文化中心,而第二个文化中心是哪里呢?就是魏国。

魏国凭什么能够成为第二个文化中心呢?因为魏文侯礼贤下士。

魏文侯也可以说是孔子的学生,因为他的老师子夏就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魏文侯与子夏谈论音乐,魏文侯提出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古时候的音乐听起来没什么意思,现在的音乐听起来倒是很有意思?

子夏回答他,古时候的音乐都是古典高雅的音乐,而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音乐当然也要贴合生活。

因此,基本上都是男欢女爱。

而你作为一个国君,听现在的音乐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倒是听古时候的音乐有很多的益处,因为现在的音乐相当于郑卫之音,郑卫之音还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亡国之音。

魏文侯作为儒家的一份子,他肯定也认识其他儒家的朋友,田子方就是其中的一位。

田子方曾经与魏文侯一起吃过一顿饭,由于魏文侯懂音乐,要不然也不会与子夏谈论关于音乐方面的问题。

而在当时,贵族吃饭一定会有音乐伴随。

魏文侯在吃饭的过程中,不断的指点乐官,说这个音高了点,那个音低了点。

田子方看不过去,直接就说:“你虽然懂音乐,但也不能胡乱指点演奏者。”

难道他错了还不能指点吗?不能。

因为魏文侯是君王,如果说君王这个事也要管,那个事也要管的话,国家迟早会乱成一团。

因为你要是懂的话,管的对,无所谓。但你要是不懂,管的错的话,那就是一场大乱。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句话叫作:“宰相自有度,国君自有法条、法度”。

魏文侯还有一个儒家的朋友,叫作段干木。

魏文侯想要将段干木纳入朝廷,但是段干木一得知这个消息,拔起腿就跑。

他为什么要跑呢?因为他不想为魏文侯所用,更加不想加入那个肮脏的朝廷。

而魏文侯呢?也不勉强,但每次路过段干木附近的时候,都会站起来,双手放在马车的横木上,表示尊敬。

子夏、田子方都用言外之意教训过魏文侯,但是魏文侯是怎么做的呢?并没有在意。

如果将魏文侯换成秦始皇的话,估计他们两个脑袋都不够。你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敢来指导我?

而段干木自认清高,不为君王所用,明摆着就是不给面子。

要知道,后来洪武时期也曾发生过这种事情,因为洪武时期的官员待遇太低,又很严苛,只要朱元璋一生气,就得担心人头落地。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部分的读书人躲在山里不敢出来。

而朱元璋是怎么做的呢?杀你个干干净净,不出来行,那就去见阎王。

由此可见,魏文侯的心胸是有多么的辽阔。

也正是因为魏文侯宽厚待人的原因,本是卫国人的商殃才千里迢迢赶到魏国。

不过却不曾想,随着魏文侯的去世,当时的魏国已经不是当年的魏国。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资治通鉴》

有了大量的人才,难道就可以了吗?不可以,你还得会用,而魏文侯明显就是会用。

其次,各有千秋

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改革变法的国家,而负责改革变法的这个人叫作李悝。

值得一提的是,李悝虽然改革变法,在现在被定义为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但他却是儒家出身,与魏文侯一样。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儒家里面也有个别的实力派,不是谁都只会沉迷于理想中的那个儒家世界,后来的张居正也是如此。

李悝是怎么变法的呢?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尽地力之教”。

为什么叫作尽地力之教呢?因为当时魏国大部分的一户农民除去上交给国家的税收,除去吃喝用度,除去各种风俗活动的开销,一年到头别说剩,还倒欠几十石。

百姓都如此穷,更何况国家。

而要富民,那就要做什么呢?当然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呢?

首先,不要只种一样经济作物,要多种多得,就比如种小麦的同时,再种高粱。虽然地是同样的地,但如果发生天灾的话,就算小麦不长,高粱也会长。

而一般情况,房屋的旁边都会有空余的地方,干嘛不在这空余的地方种上一颗又一颗的经济作物,就比如大枣,增强自给自足的能力。

其次,收获一定要快速收获,就如同有人拿着鞭子抽自己一样。毕竟时间拖得越久,不安定因素就越多,天灾可是谁都预料不到的。

难道你说,别人就能听吗?能听,因为李悝代表的是政府。

更何况也并不是说说而已,一旦到了种植的季节,又或者到了收获的季节,都会由政府进行组织。

李悝的改革变法虽然有效,但远远没有商鞅变法那么深入,一直深入到国家的法律层面。这也是为什么到后来只有商鞅变法才能够走到最后。

而除了李悝这个人才之外,还有另一个人才,那就是吴起。

吴起是一个势利之徒,势利到了什么程度。他答应他的母亲,如果不出头,绝对不回老家,就连他的母亲去世,他都咬住牙,不回老家。

但是他的军事能力特别的强悍,一手将秦国压着打的魏国武将就是他。

当然除了他的军事能力强悍之外,也不排除他的个人魅力。

因为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什么待遇,他也什么待遇,甚至有个别的时候,士兵出现问题,他就会亲自下场帮忙。

就比如,有个士兵生了毒疮,他呢?竟然亲自用嘴将毒疮中的脓液吸出来。可想而知,那个士兵有多感恩。

这也是为什么士兵的母亲听到吴起的所作所为,当即痛哭流涕,因为当年士兵的父亲生了毒疮,也是吴起将他的脓液吸出来。

而后来怎么样了呢?战死沙场。

李悝是治国之才,吴起是治军之才,西门豹就是治地之才。

西门豹的就任地点是在邺。

新官上任要对一个地方有所贡献,当然要了解这个地方的经济、政治、风俗。

西门豹一了解就得知了一件事情的存在,那就是“河伯娶亲”。

所谓的河伯娶亲,就是地方上的官员以及地方上的豪强联合巫婆,以河伯的名义强行征收钱财,还美其名曰为了当地的发展做贡献。

因为河伯是水神,如果不给河伯定期贡献的话,河伯发起怒来,大家可就都没有收成。

如果说仅仅只是征收钱财,那也就算了,他们竟然还要给河伯娶妻,这个妻可是活生生的女人。而这个女人既然要嫁给河伯,那就要扔到河里。

西门豹暗地里记下这件事情,到了第二年河伯娶妻的时候,他亲自带着手下到达现场,故意将遮住河伯妻子的帘子拉开,果不其然,那名女子正在痛哭。

西门豹故意说:“这个女子都这样了,怎么能嫁给河伯?别说河伯了,就连我都看不上,还是给河伯重新找一个。既然重新找,那也不能让河伯在那里等着,毕竟河伯要是生气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先叫一个人去跟河伯说说。”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巫婆。

西门豹的手下将巫婆扔到河里去,结果,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就是不见巫婆。

西门豹又将跟随在巫婆身边的女巫也扔了进去,叫她催一催巫婆,赶紧回来。

可是时间又一分一秒的过去,还是没有见女巫回来。

西门豹转头又将地方豪强也扔了进去,当然,地方豪强的结局也是与巫婆、女巫一样回不来。

既然地方豪强也回不来,那就只能叫地方官员去。地方官员当即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求西门豹饶命。

西门豹说:“饶命可以,今后如果再干这种事情的话,那就别怪我无情无义。”

相信一部分的人总感觉这一段历史有点熟悉,因为这段历史就是录入小学课本里的《河伯娶亲》。

西门豹靠着自己的以毒攻毒,将地方一害彻底铲除,但另一个问题,他必须要面对,那就是水利问题。

因为如果不是水利问题的话,就不会有河伯娶妻这种闹剧。既然如此,那就要治水。

西门豹治水也是一把好手,他总共修了十二条水渠,这十二条水渠虽然到现在已经消失,但是在汉朝的时候还依旧存在。

有个别的地方官想要挖掉这十二条水渠重新修建,毕竟有任务就有收益,但当地的百姓纷纷站出来阻止。

阻止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十二条水渠是西门豹修的,你们谁都不许动。这就是百姓,一个官员对他们好,他能够记上几百年。

国家的强大需要李悝、吴起、西门豹这样的人存在,但是还得需要另一样的存在,那就是军队。

毕竟如果没有军队的话,拿什么巩固国家?

最后,发展军队

魏国最精锐的军队叫作“魏武卒”,相当于古代版的特种兵。魏武卒的入选条件相当的苛刻,因为要成为魏武卒,身体是一定要强悍的。

强悍到什么地步呢?负重一百公斤左右,行军百里。

因为魏武卒的装备太过于精良,单单是铠甲就要穿三层,而头盔当然要戴的。

除去铠甲、头盔这种最基础的配置之外,还需要携带武器。武器分别有三种,剑、弩、戈。

要知道,剑佩戴起来或许轻松,但弩和戈佩戴起来可是相当的不轻松。

弩可不是是一只手拿在手里就能够射出去的那种弩,而是需要一个人躺在地上用脚才能撑开的弩。

这种弩一射那就是五百米远,可想而知,体积远远不是剑能够比较的。

而戈普遍比人还要高,论佩戴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弩。

既然条件苛刻,也就有一定的荣誉感,因为你不行,我行。

单单只谈荣誉感行吗?不行,因为人是要吃饭的,只有荣誉感是吃不饱的。

只要加入魏武卒,国家不但分配土地、住房,还免税。最主要的是,就算年老退出魏武卒也不用交税。

说简单点就是一句话,只要加入魏武卒,一辈子衣食无忧。

魏国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靠的就是魏武卒。

但后来随着“军功爵制度”的出现,魏武卒变得不敌秦国,因为无论你的装备再精良,也怕一群不要命的。

而魏武卒的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花费太高。

魏国强盛的话,还好,魏国一旦衰弱,对于魏国的经济将会造成一定的打击,因为待遇太高。这也是为什么荀子说魏国的军队是危国之兵。

不过这也不能够怪魏武卒,毕竟你魏国的君王要是一直都像魏文侯的那种,魏武卒又岂会成为魏国的负担。

结语

如果不是魏国的话,战国时期的历史肯定会发生改变。因为是魏国的强大,给予了各国压力,各国才纷纷变法。说简单点,就是魏国开了变法的头。而如果没有魏国,各国也会进行变法,不过可能时间会进行推迟。毕竟古老的制度已经不适合战国时期的发展需要,要是不变的话,就只能等着灭亡。

0 阅读:39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