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铁律:这样对你的人,十有八九是“嫉妒你”

亦开怀说心理 2024-06-23 00:15:09

-01

什么是“嫉妒”?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种“复合型情绪”,包括:羡慕,不甘心,憎恨,不公平感,挫败感。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封存着“对他人的嫉妒”;

正常情况下,在没有特定触发条件时,嫉妒心并不会产生。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因素下,某人的行为举止,唤醒了你潜意识中的嫉妒,你的情绪就开始剧烈波动。

引发嫉妒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个:

第一:争夺“爱意”(关注)

如果你家里有2个孩子。

年龄差距不大,从小一起长大;无论父母偏袒哪一个,对哪个孩子更亲密,都会引起另一个孩子的嫉妒心。

比如:妈妈抱着其中一个孩子时,另一个孩子会通过哭闹,愤怒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就是一种嫉妒。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争风吃醋是嫉妒,为寻求某个重要人的关注所作出的行为,也是嫉妒。

第二:被同阶层的人“赶超”

比如:你跟发小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学历,在30岁之前,你们俩的轨迹基本一致。

但在你的努力和机缘之下,你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收入,生活,完全赶超了对方。

这个时候,对方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TA到底哪里比我强?凭什么比我过得好?不就是运气好吗?”

朋友最后一名,你很难过;

朋友考了第一名,你更难过。

第三:“过得好”的人,常常刷存在感

本来呢,对方过得好与你并没有什么关系。

可每一次你们接触,聚会,或者在你刷朋友圈的过程中,都能看到对方在炫耀,显摆。

对方的这种行为,就会引起你的不满。

如果你的生活在这个阶段过得并不怎么好,很倒霉,那么你的嫉妒心就会被数倍放大。

第四:嫉妒存在于“竞争关系”中

常见于:

职场同事之间的竞争,情场里的竞争,甚至亲戚朋友之间的“权力竞争”。

-02

身边的人嫉妒你,有哪些表现?

第一:带有攻击性的行为

比如:在聚会上,总是跟你对着干,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要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观点;

会指责你,贬低你,挖苦你;

会故意透露出你的缺点,你的囧事,当成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第二:忽然疏远你

这里有个前提:你们之前的关系,交情一直都不错。

但某个阶段,对方忽然疏远你,对你的态度越来越冷淡;

拒绝跟你接触,拒绝你的约会邀请,拒绝和你有什么交集。

你可以回忆一下:

对方态度的变化,是不是在得知你过得越来越好之后,才开始冷淡的?

这种忽然之间的变化,反常的行为,就是嫉妒的表现。

跟你相处频繁,他担心无法控制嫉妒心;

每次看到你,跟你聊天,他都坐立难安。

嫉妒的前提,其实是“羡慕”;羡慕你有,他却得不到,积怨已深,就变成了强烈的嫉妒。

而嫉妒愈发强烈,就会变成“恶意”。

第三:嘴上瞧不起你,暗地里却模仿你

嫉妒你的人,语言和行为是不一样的,是反常的。

比如说:

他很羡慕你拥有的,羡慕你得到的东西,但是他嘴上却很倔强地说:

“有什么了不起的啊,这算什么”。

实际上,他的心里早已翻江倒海,羡慕至极。

这种嫉妒你,羡慕你的表现,常常是通过“模仿你”。

你买了新车,他也要买,硬着头皮也买;

你买了奢侈品,他也要买;

你家有什么,他也要紧跟着你的脚步;

就连平日的穿着打扮,对方也会下意识模仿你。

过度的关注,模仿,就是对方嫉妒你的表现。

嫉妒是“一把双刃剑”。

合理的嫉妒能催人上进,能成为一个人的动力;

努力赶超,努力向上,努力超过那个“羡慕嫉妒”的人。

狭隘的极端的嫉妒,则会唤醒人性的恶意。

就像《恶意》这本书中,因为嫉妒,就能伤害自己最好朋友的生命。

能够掌控嫉妒的人,往往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无法掌控嫉妒的人,就会变得暴躁,狭隘,充满攻击性。

无论是嫉妒别人还是被人嫉妒,都应该具备这种心态:

你成功了,并不意味着别人是失败的;

别人成功了,而你没有成功,也不意味着你一无是处。

人不仅要看见自己,接纳自己,更要学会“释放善良和尊重”。

别让嫉妒,成为“蒙住你双眼”的阻碍。

话题:你会不会嫉妒别人?你有过被嫉妒的经历吗?

作者亦开怀:

关注我,每天都可以看更多两性情感,婚姻家庭,社交性格等知识~

1 阅读:225

亦开怀说心理

简介:两性情感心理学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