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铁律: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亦开怀说心理 2024-06-21 00:39:55

《一千零一夜》中有个故事:

渔夫在海岸边发现了100枚金币,他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和焦虑。

他很担心,害怕国王会来偷走他的金币,所以他经常营造出一副自己很穷的样子,甚至用皮鞭抽打自己。

但在国王眼里,他真的在乎这100个金币吗?国王甚至对这个渔夫并没有多少印象。

这个小故事,就是典型的“投射效应”。

渔夫将自己狭隘的观念,扭曲的想法,转移到国王身上,误以为国王就是这样的人。

什么是“投射效应”?

一个人将自己潜意识里所不能接受的部分,转移到外界;包括自己的愤怒,嫉妒,狭隘,丑陋,脆弱,自卑等负面情绪。

明白了投射效应,我们再来分析你讨厌某个人的原因。

-01

你为什么莫名其妙讨厌对方?

这里有一个前提。

你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竞争关系”,对方也没有伤害你的利益,侵犯你的边界;

你只是看到对方不舒服,潜意识里对TA有强烈的反感之意。

为什么会如此?

第一:情感投射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对方全身上下都是优点;

TA的胖,在你眼中是丰腴的美;

TA的不修边幅,在你看来是“不拘小节”;

TA的大大咧咧,在你看来是率性真诚。

当“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被光环效应蒙蔽了理智。

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对方好,周围人都不如对方。

可当你不爱了,不喜欢了呢?

对方在你身边出现的频率越高,你就越反感。

此时,你看到对方所呈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并且被你放大数倍。

想象一下,在社交中是不是这样?

你喜欢对方,所以觉得对方好;

你不喜欢对方,所以你觉得对方哪儿都不好。

第二:相似性投射

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一面镜子。

透过对方(透过镜子)身上一些不好的地方,一些缺点,你也看到了自我存在的一些隐蔽缺点。

只不过,你身上的缺点一直以来被你忽视或者说被你“刻意忽略”。

比如说:

朋友来找你抱怨感情,抱怨婚姻不幸,抱怨家庭问题,你被TA的倾诉唤醒潜意识里隐藏着的悲伤。

你本就是内在价值感较低,甚至有些自卑的人,对方的抱怨,将你潜意识唤醒。

于是,你就讨厌这个人。

你无缘无故讨厌对方,其实是因为对方身上有跟你一样的特质。

看到对方,唤醒了你讨厌自己某个地方的痛苦记忆。

人性潜规则是什么?

永远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凡是跟自己对立的,不同的都是错的;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惜投入更多的成本去辩证,哪怕是“雄辩”。

总之:别人可以错,但我不能错。

第三:期待投射

你没有完成的事情,可对方完成了;

你不具备的生活,可对方轻而易举就具备了。

还记得东野圭吾在《恶意》中写下的故事吗?

人性骨子里的阴暗面,多数时间都被道德感,教育,理智所压抑;

一旦被某些人或事刺激,人性的阴暗面就被触发。

-02

如何避免投射效应的影响?

无论你是何种原因讨厌对方,讨厌这件事本身,都会给你带来不同程度的情绪影响。

有些人会让你焦虑内耗,有些关系会让你痛苦不堪。

你要做的就是去改变,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外界、让环境来适应你。

该如何做呢?

第一:如果讨厌的念头无法缓解,就远离对方

你试过很多方法,勉强自己接受对方,试着发现对方的优点;

可做了很多,你依旧无法改变讨厌对方的想法。

那么你能做的,就是远离对方,保持距离,眼不见心不烦。

第二: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你要去接纳自己好的部分,也要接纳自己不好的部分;

重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

这是允许自己做自己。

别人的好与坏,别人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先别急着讨厌。

你要去思考:“对方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到我的切实利益吗?如果没有,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别把手伸太长,不要去管太多别人的事儿,你会轻松不少。

第三:消除敌意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合作”

能做到这一点,需要你具备超出常人的格局和试错勇气。

先明白两个逻辑。

1、帮助过你一次的人,更愿意帮助你第二次。

2、人们潜意识里,更愿意喜欢、接近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

如何建立你与对方的合作?

你学会示弱,邀请对方帮助你。

对方帮助你,他获得了成就感,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外显;

你获得了帮助,对他表达了感谢;

接下来,他更愿意帮助你,也会对你散发更多的善意。

当他给你传递了善意和积极情绪,你对他的反感,就不知不觉改变了。

想象一下,当你完成这个过程,你们的关系是否会缓和?

话题:你会不会莫名其妙讨厌某个人?

作者亦开怀:

关注我,每天都可以看更多两性情感,婚姻家庭,社交性格等知识~

1 阅读:141
评论列表
  • 2024-06-25 10:34

    有道理

亦开怀说心理

简介:两性情感心理学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