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跌停!鹏华闫思倩会是下一个王宗合吗?

圈内人的基秘 2022-09-08 18:44:38

8月31日,鹏华基金闫思倩管理的鹏华沪港深新兴成长单日下跌9.46%,几乎跌停!

创当日全市场基金跌幅的倒数第一!

作为鹏华今年力捧的新星,闫思倩今年1月初才从工银瑞信离职,直到5月7日才接管了鹏华沪港深新兴成长。

不得不说,闫思倩很幸运,这个接管的时间正好赶上了新能源反弹的好时机,从5月7日到8月末,鹏华沪港深新兴成长最高大涨超60%。

但同时,质疑声也层出不穷:

“跌的比股票猛”

“玩半年都不够这几天跌的”

“这类基金经理为了出名,从不考虑回撤,不成功便成仁”

那么,闫思倩的实力究竟如何?

鹏华再一次的造星运动失败了还是成功了?

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之前由尤柏年管理,在管理的5年多时间内,仅取得了58.38%的回报,属实一般了。

然后,今年一季度末,朱庆恒接手尤柏年开始管理,不过闫思倩接管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真正的操盘手应该是她。

闫思倩一上手,就对基金的仓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2.06.30

1,狂怼股票仓位

对比今年一二季度的基金重仓股,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的集中度仅有38%,第一大重仓股的仓位也仅有5.7%,属于同类偏低的水平了。

而闫思倩接手后的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一跃增加至仅50%,第一大重仓股的仓位直接上到8个点,不过后面的重仓股仓位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基本还在3-5点的仓位。

除此之外,股票仓位也有着明显的提升,直接从一季度的不到80%的仓位,二季度直接增加超90%的仓位。

2,All in新能源

对比一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另一个明显的点在于,一季度共6只新能源相关个股;

但二季度闫思倩接管之后,10只重仓股中有8只新能源相关的个股,虽然是一只全市场基金,但按照这种操作来看,基本变成了一只新能源主题基金。

而闫思倩正好是5月初接手的,时间点好就好在正好赶上了新能源反弹的前夕,所以在5月7日到8月底,整个基金大涨超34%。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2.08.31

这3个月的净值曲线也基本上反弹成一条90°的线。

但好景不长,随着新能源的回调,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在最近一周多的时间,跌幅近10%,这也就回到了开头部分,8月31日,单日净值几乎跌停。

不过净值的大起大落,对基民来说就不是件好事了。

而闫思倩今年7月新发的鹏华新能源汽车就更糟糕了。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2.08.31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鹏华新能源汽车的净值直接跌破1元了,最新的单位净值为0.8682元。

按照不超过3个月的打开时间,到10月下旬,鹏华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回归1元,还挺难说的。

从闫思倩的的操作来看,更像是“女版蔡嵩松”,全市场能all in单个行业,并没有几个,只是不知道闫思倩能不能像蔡经理那样出圈了。

而从鹏华的造势来看,现在基本也是按照明星基金经理的规格在打造闫思倩。

那么,闫思倩值得吗?

时间回到闫思倩在老东家工银瑞信的时候。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2.01.13

单纯从回报来看,闫思倩管理的2只产品,业绩确实牛。

工银瑞信生态环境从2017年10月中旬到今年年初,一共取得了近190%的总回报,年化回报超28%。

另一只新能源汽车的业绩就更牛了,从2018年11月中旬到2022年年初,基金一共取得了超300%的总回报,年化回报超55%,排名同类5/611。

这么来看,闫思倩确实值得好好打造一番。

但细扒之下,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2.01.13

闫思倩在管理这两只基金的期间,其实还有另两位工银瑞信的老将,和她一同管理。

从2017年11月管理工银瑞信生态环境的时候,当时是由何肖颉和她一同管理的,何肖颉的任职已经超12年了;

另一只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从2018年11月14日起,就和任职时间超7年的杜洋和她一起管理了。

以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为例,基金成立于2018年11月14日,刚成立就由杜洋和闫思倩共同管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杜洋是现任研究部能源设施研究团队负责人,还是金牛奖得主,所以简单推演下,基本就是老带新的模式。

所以,闫思倩看似管理了4年,其实单独的时间只有1年。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2.01.13

从2018年11月14日至2021年1月18日,这两年多的时间中,是杜洋与闫思倩共同管理的,期间基金回报是197.4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是126.96%,超越同期比较基准70个点。

杜洋在2021年1月18日卸载,此后至2022年1月13日,都是闫思倩单独管理期间,在这一年左右的管理时间,基金的回报是38.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是25.21%,跑赢基准13.19%。

不论是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闫思倩单独管理期间的业绩要逊色一些。

而另一只工银瑞信生态环境,在管理的4年多时间中,一直是和老将何肖颉共同管理的,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闫思倩离职。

所以,细扒之后,闫思倩在担任基金经理的4年多时间,虽然只看业绩单,确实完美到爆,单其实她仅仅单独管理过一年。

当然,事情还不仅于此。

我们常说,衡量一位基金经理是否优秀,要看ta是否至少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

与其并未经历牛熊更替也有一定关系。

闫思倩的第一只基金是工银瑞信生态环境是2017年11月开始管理的,按理说确实是经历过了2018年那一波牛市,但当时作为新人基金经理,又是和老将共同管理,在熊市期间,能否给她足够的锻炼和成长,斯嘉丽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而从工银瑞信离职的时间是2022年1月13日,这个大家都知道了,接下来就是虎年大跌时刻,从这个角度来说,闫思倩可以说是完美躲过今年的大跌市了。

所以,虽然闫思倩的管理年限超4年,但她并灭有穿越牛熊、调整持仓的经验,而且单独管理基金的时间过短,所以用过往业绩来证明其投资能力,是不公平的。

除此之外,闫思倩的幸运还在于赶上了新能源的大行情。

整个2021年,Wind新能源指数的涨幅超60%,其中,闫思倩重仓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个股,在2020-2022年暴涨超400%。

而距离我们比较近的一次反弹,大家都知道的,A股从 2022年4月27日触底后,三大指数均出现了大幅反弹;特别是Wind新能源指数,从4月27日起,到7月底,涨幅超47%,而闫思倩自5月7日接管得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这期间的涨幅也接近30%。

所以,也可以这么说,闫思倩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搭档+新能源行情+完美躲避熊市”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组合,鹏华对闫思倩的包装,也是缺一不可。

但是,明星基金经理光环之下,有多少是真实的能力,还需要时间的证明。

毕竟,鹏华曾经的“顶流”王宗合就是成也光环,败也光环。

提到鹏华,就不得不提王宗合,这位鹏华的前顶流基金经理相比于闫思倩,不论是从业年限还是奖项,分量显然是更足的。

从2020年开始,鹏华基金开始了“造星”王宗合之路。

2020年7月,鹏华铺天盖地的宣传王宗合的新基金鹏华匠心精选。此时A股也正处在火热的行情下,所以这只基金当时也募了超1300亿。

趁热打铁,9月份的“蚂蚁基金”,鹏华再一次祭出王宗合,五大基金公司同时发行,鹏华创新未来18个月借着东风,募集份额高达120亿份。

整个2020年,王宗合管理基金的数量从5只变成10只,总管理规模从40亿变成480亿,规模翻了10倍!

但随着规模的增加,管理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王宗合的过往能力圈主要集中在大消费板块,而新发的几只基金蹭了科技创新的热度,这也导致王宗合力不从心。

如果说在2020年,可以靠着“喝酒吃药”行情获得高回报,但接下来的2021年和2022年,这样的风格却无法延续了。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2.09.05

2020年新发的这5只基金,除了优质回报两年至今是正回报,其他几只全是负回报。

截至9月5日,表现最差的就是鹏华创新未来,至今亏损超40个点,在5只蚂蚁基金中,也是垫底的。

更值得诟病的是,作为“创新未来”的主题基金,合同中规定的创新未来主题是指: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及产业升级的进程中,以创新为动力及支撑,将创新增长作为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的动力、保持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企业。”

但创新未来的重仓股,有一半仍然是白酒银行等传统的个股,显然不符合“创新未来”的主题。

除此之外,鹏华匠心精选A这2年多的时间,也有超22%的跌幅,同类排名1039/1121,处于倒数状态;而这两年的时间,基金规模也是直接腰斩。

王宗合的总管理规模从巅峰期的480亿,现在仅剩232.85亿。

这5只在2020年发行的基金,在2021年和2022年,业绩全面告负。

这两年,造星的基金公司不要太多,而鹏华基金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基金公司选择包装、造星基金经理之后,迎来神话的同时,也注定要跌落云端。但问题就在于,造星之后,吸引了无数基民,业绩做不上来,此时的“善后”工作,又由谁来负责呢?

除了评论区骂骂基金经理,亏损的基民毫无办法。

所以,对于动辄男神、女王,或者顶流的宣传,斯嘉丽觉得,所有的一切都要回归到实力本身, 之前的“互联网”王茹远和“医药”葛兰,如今早已褪去光环。

想要做出业绩,靠的就是多年经验的积累和公司平台的投研实力,不是颜值和营销。

0 阅读:33

圈内人的基秘

简介:一位神秘的基金圈内人,化名斯嘉丽,从内看穿投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