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二羊:拆解仲景半夏泻心汤,提供思路解决慢性胃咽喉炎和失眠

二羊的笔记本 2024-02-20 01:57:11

提要:搞懂了这个方子诸如慢性胃炎、口臭、咽喉炎和失眠等病症一并解决。

借助一个典型胃病案例,二羊再跟大家聊聊张仲景治胃病的”神方“,这个方子威力巨大,经常看二羊文章的人会经常看到。

这个方子我之所以称之为神方,因为用来调理胃病非常好使,不管你是慢性胃炎还是胃溃疡,是胃痛还是胃胀,用到的概率非常大。关键是非常好用,大家用得也比较多。

如果想要用得好,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一下这个方子并且临床多实践,积累临床功夫。

以下言论仅限于二羊经验以及通俗讲解,专业人士可绕道直接看专业老中医案例。

这个方子最多的用法是用来治疗胃病和溃疡。尤其是顽固性的口腔溃疡,用得好可以乱拳打死很多老师傅。可以参考二羊以往口腔溃疡案例。

主要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人参、大枣

方歌口诀: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和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与和阴

这个方子叫半夏泻心汤。二羊跟大家拆解一下这个神方,只有分解清楚了才能随机应变。二羊分享的都是平易近人的中医和经方,我们不讲玄乎的,如果喜欢研究理论可以参考各种派别玄幻讲解。

啰嗦一点,经方很朴实,不需要用后世的各种理论去解释和注解,只需要还原本草最初的模样和最朴素的用法就是可以了。各位大侠来看二羊的文章,我也是希望你们看了之后学会去用,能用来治病,解决自己或者家人朋友的问题。

二羊的解读版本如下:这个方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护胃四君子

跟二羊学过经方的朋友不陌生,张仲景治病上来先保护胃气,就是吃了药别伤着胃了,不管治什么病先把胃保护起来。

姜、草、枣这个是低配版,如果胃气比较虚弱,或者体内津液丢失太多了,仲景还提供了高配版,加人参。

治胃四君子:姜,(可生姜、或干姜),根据需要来选择。炙甘草、大枣、人参。

胃气虚弱的人,可以直接考虑用这几味,你看老百姓常用的生姜配大枣,直接煮水可暖胃发汗驱寒,轻一点的伤风感冒可解决,女性痛经腹痛可缓解。

如果你去学习经方,会发现这一组经典的用法:

例如桂枝汤里边的生姜、大枣、炙甘草。以及桂枝人参新加汤。

小柴胡汤直接用这四味配伍在里边,还有今天学习的泻心汤等,大家自己可以去总结。

简单来理解就是胃肠动力不足,胃肠气不足,可以用这几味来挽救或者预防。

第二,泻心二黄汤

黄芩、黄连,这两味药加上大黄就是正宗的泻心汤,张仲景用来治胃热胃出血的方子。

泻心其实就是泻心火,泻火的意思。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心”象“,代表火,泻心=泻火,尤其是泻胃里的火和热。

当内热发生在身体里边,尤其是胃部热很重时候容易出现炎症,出血等,中医说的火热证,所以用这三黄来泻火,有出血可止血。你看周瑜给诸葛亮气得吐血,其实就是气到胃出血。

现代社会,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轻一点的就是跟人生气了胃痛、压力大了胃痛、严重的直接就胃溃疡、胃出血了!

火气那么大,赶紧泻泻火,泻心汤就可以作为灭火器,上来几下就可以把火给灭了。

这个火是胃里的邪火和热,不仅仅表现在胃的病变,很多人还会上火,引起头面部长疮长痘痘,口腔溃疡、鼻子出血等,火往下烧还会引起便秘,痔疮等。

解决这些火热引起的问题,直接釜底抽薪,就用这个泻心汤。也是两个版本,低配黄芩加黄连,高配可以加大黄或者黄柏。

调阴阳神药”半夏“

半夏这味药非常强大,张仲景有几个用法。

首先是止呕,配生姜就是小半夏汤,止呕圣药,但凡见到有呕吐你用半夏基本不会错。

其次是去痰湿水饮,很多人身体肥胖,脂肪瘤,痰多分泌物多,这类痰湿垃圾很多的体质直接用半夏来清扫。常配茯苓来治水饮,配竹茹来祛痰,再加陈皮就是祛痰良方二陈汤,罗达伦推荐的网红温胆汤也来源于此。

经典搭配,去水饮”止咳三剑客“,半夏、细辛、五味子,倪海厦老师,李可老中医推荐的用来对付流感的小青龙汤就少不了关键的三味。

当然如果你明白其中道理,还有很多的搭配,也可以自己组合。

调阴阳

还有一个”调神“用法,中医经常提到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例如气、阴阳这类。半夏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调阴阳的,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没,二羊之前提到黄帝内经治疗失眠的方子。

半夏秫米汤,就是用半夏配伍高粱米用来治各种顽固性失眠,二羊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总结的这些经验。

有理论,也有具体用法,关键是你直接去用了,好用,好使。

胃病中经常有一个症状就是胃胀,很多人不是痛也不是泛酸,就是胃脘处老百姓说的心窝的地方,总有一种饱胀感,觉得有东西堵在那,吃饱了胀,不吃也堵。

这种堵塞感就是因为胃失去了”降“的功能,中医叫”痞“,古人的解释:气隔不通。腹内结病。

这里稍微区别一下,不痛为痞满,痛者为结胸。

痞主要还是一种”不通“的感觉,这个问题经常用半夏配姜来解决。人的胃好比一个车子的轴,轴不转气机就是失调,会堵会、阴阳失调,阴不能升,阳不能降,就会出现上热下寒,或者寒热交合在一起。

针对这类阴阳失调,胃气不降的功能问题,就得靠半夏这味药。

你看这半夏泻心汤,就被二羊拆解完了。

简单总结一下,人的脾胃好比一台人体发动机。

半夏泻心汤的作用如下:

第一步:人参、炙甘草、大枣---给脾胃营养和能源,加满汽油

第二步:半夏--降胃,调和阴阳----点火,让发动机转动起来

第三步:干姜--温补脾胃,散寒,让胃动力加强。换挡轰油门

第四步:黄连黄芩--清中焦上热,釜底抽薪,起到水箱散热效果

有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火有热的还用温热的干姜?

干姜不会被黄芩黄连的寒冲掉吗?

我告诉你不会的,为啥?还是刚才发动机的原理。

干姜起到轰油门的效果让发动机跑得更得劲,干姜的热是用来加油门的,是机器运转需要的。

而黄芩黄连清掉的人是不需要的热,也叫客热,邪热,是外来的,这个热不能让机器动起来,反而会影响机器的运转。

所以黄芩黄连相当于发动机的散热水箱。虽然二黄的寒可以兑换掉一部干姜的热,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脾胃所利用起来的,不矛盾。

这也中医的魅力所在,也是张仲景的伟大之处。

每一种药有自己的路要走,发挥出自己的独特功效,所谓各找各家,各自的作用还不一个样。同时又需要其他药物来配伍,从而达到一种治病又不伤身又可以加强治疗效果。

寒温搭配来用,这里边最核心的要点就是用量。具体用多少?仲景给出了常用的比例,但具体到个人还需要我们看人下菜。这就是二羊经常提到的临床功夫。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情轻重,病情程度不一样,怎么去把握这个用量?能用称称就能解决吗?

这就是好比中餐厨师做菜。火候的控制,佐料的多少,口感口味的差别,一方面要照顾到吃菜人的口味,另一方也要靠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来实行。西餐是看菜下菜,固定下来的,至于什么人吃你喜不喜欢我不管,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这也是临床中医跟理论中医的区别,临床中医需要真功夫。为啥老中医比较吃香,因为效果好。这里边需要他的经验,他的感觉,他把握病情,控制用药火候的能力。

年轻中医差的就是这个,所以二羊经常推荐大家多去实践,学做菜都是要自己亲自去做一做的。学了马上去实践,从新手到老手的过程是不断练习实践总结的过程,而不单是看看书就行的。

看书再多学到的也仅仅是知识,学会了书本上一百种菜的做法,但你做得出来不?你做的菜中看不?好吃不?会菜谱不一定做出佳肴。

中医知识也等于中医能力啊!

我是中医二羊,具体我的应用案例查看下一篇

1 阅读:18

二羊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