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文学】端午节拉露水,本质上是一种乡愁

讯二点文化 2024-06-11 11:47:54

故乡的麦子

端午节拉露水,本质上是一种乡愁

文/墨 扬  

或许是根脉须结所系,或许是我正在向老人堆儿移动的缘故,小时候的记忆时常常挥之不去,故而一到端午节,我便会想起故乡胶东特有的一种习俗——拉露水。

那可真算得上农家过端午的一个盛景:

天刚蒙蒙亮,大人们便把小孩子叫起来,穿着新衣裳,拿上早就预备好的新手帕、新毛巾,三五结伴到村外麦地里或沟坎间,在小麦、青草或树梢头上,小心翼翼地用毛巾拉来拉去。

此时,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乡间泥土夹杂着若干草本植物分泌的特有的芬芳,大自然造化下的庄稼、草木承受一夜天露,叶梢上都积攒了分量不等的露珠。那干干的毛巾、手帕在拉来拉去中,不一会儿就变得湿漉漉的,像在水中浸过了一样。接下来,便用它们擦脸,尤其是眼睛和耳朵要擦得分外仔细。

大人们说,端午节趁太阳未出之时,采集天降的甘露擦拭脸眼,可以耳聪目明,保一年不害眼病不长疮。

 端午露水不仅泽润人类,还惠及牲畜。据说牲口吃了端午露水草,可以一年中不得杂病。因此,端午大清早,大人们把小孩叫起来之后,自己则牵上家里的牲口,到沟边夼旁放牧,一边拉露水洗脸,一边看着牲口啃嫩草。

拉露水最忙活的,当数那些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头一天,她们要做的顶要紧的一件事儿就是采集月季花,再去坡里、河边采摘艾蒿心、桃树心、柳条皮、腊条皮等。将它们洗干净,用清水浸泡在大盆中,露天置放在院里干净空阔处,让满盆姹紫嫣红承接一夜雨露滋润。第二天清晨,捞出花草装到净瓶里。那水淡淡地泛着一点儿蓝,清香四溢。她们用这些水洗脸、洗胳膊,既可让身上散发出余香袅袅的美妙,据说还有美容效果哩!

那时,村子里有一位年逾古稀的清末秀才,每逢端午节都要捋着胡须向后人布道拉露水。他那花白的胡须里,不仅捋出了“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兰兮沐芳华”的美誉,还捋出了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承露仙人掌以求长生的故事,以示拉露水大有来头,师出有名。在老人家的播种下,敝村那些年间拉露水似乎格外神圣与虔诚。

  端午节的露水是否真的可以治病,未见经典。我亲眼所见,村里过端午用露水洗脸和眼的人,仍有害眼疾生疮疖的。邻居二婶打小患红眼病,见风淌泪,时常红红的。每逢端午这天,二婶总要大清早出去拉露水,带一两条湿毛巾回来,十分虔诚地反复洗眼,但一直到我参军离家,也未见有多少变化。 然而,作为一种习俗,拉露水之所以千百年流传,如今想来,肯定有其合理的成分。

在古人看来,端午是毒日、恶日,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没之时,需要用各种方法来提防遭受五毒之害,所以便有了各种各样的求平安、避邪祛灾的习俗,拉露水的本意与抵御五毒有关。那混合了乡野多元素气息的露水,诚然不会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神奇,但的确有着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尤其那种以具有药用价值的花草为原料泡制出的露水,是真正意义上的“花露水”。

古朴的习俗,体现了乡野百姓对大自然的尊重与认识,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被奉为神明,也是合理的、自然的。

  “五月五,过端午;拉露水,插艾蒲;吃粽子,系五索;戴个荷包香馥馥。”故乡这首过端午歌谣,不知已经流传了多少年。如今拉露水尽管依然烙印于我辈人的记忆之中,但在家乡的后生间却早已成了“爷爷奶奶的故事”,鲜有人知晓了。

于是,每每想起它,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是对旧俗的眷恋,还是故园情结使然?我说不清。但蕴藏于其中的,本质上是一种乡愁。它让我情感上总难割舍,时常像追忆亲人一样想念它。

0 阅读:0

讯二点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