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诗味”

讯二点文化 2024-03-19 07:04:00

“诗味”是什么?

文/于永军

世上万物皆有味,诗当然应有诗味。

唐代唐彦谦的《闻应德茂先离棠溪》云:“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清代马曰管的《题拙樵上人小照》曰:“诗味禅心两无著,斜阳同看隔江峯。”其中都提到了诗味。

现代现实主义新诗开山人之一臧克家指出,“除非假诗之名而实在不是诗的东西,形形色色的诗,都有它的‘味’”。

诗味是什么?

几千年来的优秀诗歌,如同百花园中开不败的花朵,姹紫嫣红,色香各异。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风格不同,“诗味”自然也不同。即使同一诗人,也不一味到底,有的甚至前后迥然。

这“诗味”种种,其实就是诗人把深切的生活经验,鲜明的思想倾向性,浓烈而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艺术手法,酝酿、凝炼而成。作者注入其中的东西越多,“诗味”也就越浓。

“五经易通,一味难得”。有诗味的作品,生命是不朽的。

诸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透着清新的“山水”味;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溢出醉人的“春”味;

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弘宣着“边塞”味;

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范成大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散发着“田园”味,

而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留客中行 》),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飘香着“美酒”味,等等。

儒家影响下的千百年文化的积淀,决定了古代诗人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并不像一些现代诗人那样直来直往,而多倾向于回环往复的委婉缠绵,情思更为娟细婆娑。有时候更多追求的,正是一个“味”字。

0 阅读:0

讯二点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