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文学】醉在瘦西湖(一

讯二点文化 2024-04-07 13:48:46

烟花三月瘦西湖

文/墨扬

我认识扬州,是从诗词里开始的。那就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于是,人虽然未到扬州,但美好的印象因李白的诗已经有了。

然而,认识扬州的标志性盛景瘦西湖,却是读了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之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还有郁达夫的《感伤的行旅》:“乱掷黄金买阿一娇,穷来吴市再吹一箫,箫声远渡江淮去,吹到扬州廿四桥。”又于是,人虽未到扬州,心却已飞达,由扬州到二十四桥,由二十四桥到瘦西湖,尽是些美丽的想象。

走近瘦西湖,一种树木花草与水气杂揉的氤氲扑面而来。沿着湖畔小径边走边看,仿佛行走在一步一景的画廊里,恨不得把现实的瘦西湖刻进心间,又把想象中的瘦西湖临摹于现实。看古桥、看碧水,看绿树、看花草,如入方外玄境忘情物外,心醉神迷。

瘦——湖魂

一泓曲水宛如锦带,两岸细柳轻斜,随风撩拨湖面,淡淡又几缕飞絮;琼花万点,有残红飘落湖边,寥寥同暗香流水。游舫清荡,玉桥横卧,楼台亭阁依次列去,如同珍珠串在一起。而这串珍珠的丝线,就是瘦西湖的水。

较之杭州西湖,它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窃以为扬州之所以能有瘦西湖之美,能被尊为“人文古城”,其魂就在这个“瘦”上。数百年来,瘦西湖的园林构建,完全归功于在“瘦”字上做文章。那些被湖水串起来的百家园林,虽然风格各异、各有千秋,却又“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首先是借“水”驮“瘦”。园林的主人们似乎都很清楚,湖水是贯穿众多园林的主线,丢了这个主线、或毁了这个主线,谁的园子建得再好也一钱不值。而谁能将园林建得成为整个瘦西湖上的一个独特景点,才算是大功告成。

想那康熙、乾隆,当年都分别六下江南,富豪们挖空心思造自家园林,标的就是吸引皇上的目光,倘若圣驾光临,那便是天大的幸事。这就必须好好在“借水”驮“瘦”上动脑筋、用心思。“借”得好,整个瘦西湖都是你的,你也属于瘦西湖的,皇上到了瘦西湖,就算是到了你家。

其次是藉“瘦”“小”出彩。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瘦西湖”与“小秦淮”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

作家熊如政在《杨花三月下扬州》中说,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人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

倘若真的如是取名,名头固然大了,但扬州出彩于他的特色却没了。诚如作家所指言: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这自然令人于意会之余,不由得钦服取名的睿智。

烟——湖妆

游瘦西湖,与许多游客一样,我一直在琢磨李白的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二字,尤其那个“烟”字,它是什么?是柳絮杨花飞舞,似烟一样,还是扬州春天多细雨,雨蒙蒙,雾蒙蒙,也似烟?古诗里的春天总是最美好的,万物苏醒,春光明媚,一切都是刚刚开始的,一切都是希望满怀的。因此在有睱的春天里,真该到扬州看一看,看这里的天气,看这里的烟柳,看这里的琼花,无一不带有着浓浓的春的气息。

通常,人们都说是“阳春三月”,而李白送别友人的时间正值三月,正是江岸柳树茂盛之时,漫天的飞絮,似烟如雨,迷离天际,恰巧迎合了即将分别的老友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愫。与当时的场景相互映衬……借烟花写柳絮,点明时间。

扬州说到底,是春水与杨花的发情物。表现于瘦西湖,春情荡漾,桃红柳绿,烟波画舫;二十四桥婉转迤逦,香腮星眸,明月皎皎,桨声灯影,粉拳儿把纶巾调;画眉声残,吹箫人衔玉吞金;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湖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 (待续)

0 阅读:0

讯二点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