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的“牛人”

讯二点文化 2024-05-01 08:59:33

人造的“牛人”

文/墨 扬

《颜氏家训.名实第十》中写过这样一个士族:

他天资笨拙,读的书不过二三百卷。但由于家世殷实富裕,向来自鸣得意,并且经常用牛酒珍宝玩好来结交一些名士。于是,名士中对牛酒珍宝玩好感兴趣的,就一个接一个地吹捧他。这自然引起了朝廷的关注,以为他真的很有文才,竟派他作为文化学者出国访问。

齐东莱王韩晋明深爱文学,从这位士族的风格不一的文学中产生了怀疑,认为大多数的作品并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构思的。于是,就设宴叙谈,当面讨论测试。

当时,整天欢乐和谐,诗人满座,属音赋韵,提笔作诗,该士族虽轻率问就写成,可全然没有向来的风格韵味。好在客人们各自在沉思吟味,并没有发觉。韩晋明宴会后,发出了一声叹息:“这有,果真像我所估量的那样。”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当大家遇到了某一疑难事物,正在争论不休,难辨真伪时,行家里手出现了,他们很快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使难题迎刃而解。正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此话常常用来形容技高一筹的人,褒奖其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或者说行家一伸手,就能试出交手的对方有多高的功力。韩晋明通过当面讨论,便测试出了这位士族的文学斤两,正应了这句话的含义。

故事中的这个光鲜于人前的士族,实质是一个“人造”的牛人,尽管在马屁精嘴里牛气冲天,惊动了朝廷,他自己也感觉牛的可以。然而,假的真不了,人造的牛人不经“量”。在行家眼里,这样的“牛人”充其量只是个水货。颜之推官居南朝黄门侍郎,类似今天中央办公厅或国务院办公厅副职的角色,应该说阅人无数,在著家训时单独把这个“人造”的牛人拉出来示众,不仅体现了对这等“半调子”文人的蔑视,更旨在告诫后人为文做人决不能贪图虚名。

写诗著文是一件实打实的营生,没有两把真刷子,凭靠酒肉关系去“人设”,有时候固然会“营造”出唬人的名声甚至人气,但一旦拿到台面上,在公开场合“面对面”“点对点”讨论,“一对一”“硬碰硬”测试,就会露馅、穿帮和泡汤,昔日人设的荣光一下子便成了沙滩上的建筑。因此,做学问还是要强调真才实学、凭真本事吃饭,方能经得住“量”。否则徒有虚名,丢人现眼不说,最终也会坑害自己,甚至丢了性命。

古代这类牛人,最为出名的当推“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尽管古来就有“虎父无犬子”之说,但放到赵括身上却不相符合。赵括的理论知识固然很强,跟人辩论起来连他父亲赵奢都不是对手。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的“牛人”,由于严重缺乏战场临场经验,真到了战场上却成了“傻冒”。

在公元260年那场决定赵国命运的长平之战中,赵王启用这位人嘴里的“牛人”,替代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统兵。结果,到了情势多变的战场上,他的“牛”理论领偏了赵阵方向:不仅改变了廉颇坚守不出、耗死秦军的策略,还好大喜功地主动发起了全线出击。这给文韬武略的秦军大将白起创造了机会——他兵分两路:一路佯败,吸引赵军至秦军堡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结果将赵军困于长平46天,当得赵军粮道断绝,赵括亲率勇士突围,竟被秦军射杀,他所率领的数十万赵卒全部缴械投降,最后被秦军全部坑杀。赵括这位理论上的“牛人”,因此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千古典型。

与赵括相仿的“牛人”,三国时还有一个马谡。他和赵括一样,学识丰富、喜欢研究兵法谋略,经其兄引荐,认识了蜀汉丞相诸葛亮,两个人经常谈天文地理、论兵法谋略,有时候会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讲给诸葛亮听,给诸葛亮中上了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人才印象。后来街亭之战,诸葛亮重用了马谡。然而,当他带领着西蜀大军守街亭,犯了和赵括一样的错误:照搬兵书上的谋略,结果被困在了山上大败,导致了蜀国实力大减,对诸葛亮的大局谋略产生了很大影响。最后,诸葛亮不得不唱了一出“挥泪斩马谡”自责。

人之成名也好,做官也好,不否认有个人的努力,但很多时候也凭靠各种各样的机遇。“故遇,或抱洿行,尊於桀之朝;不遇,或持洁节,卑於尧之廷。”(《论衡.逢遇第一》)所以,作为主体人在各种光鲜面前,决不可以“遇”为“牛”,忘记了“我是谁”,把虚幻的“牛”当成真本事。

否则,不知自己能造多大的亮,如故事中的士族那样丢人显眼不说,像赵括、马谡那样丢了性命、贻误国事,则必须警惕。“果如所量”,正是《颜氏家训》中记这个故事的一个警告。
0 阅读:11

讯二点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