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巧渡金沙江,“龙云献图”功不可没

梨画评过去 2024-05-29 18:16:47

在红军长征中,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场长时间的拉锯战中,准确的信息可以避免很多风险。

尤其是在四渡赤水后,红军进入了云南地界。

这里山路崎岖,地形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金沙江渡口。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红军还是完成了这个任务。

今天我们就用十分钟的时间,带你看看。

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龙云“献”图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红军进入云南。

由于缺乏详细的地图,他们只能依靠当地群众提供的路线信息来规划行军路线。

就连信息发达的现在,人们开车走路也难免要打开地图。

更别提那个信息闭塞,物资匮乏的年代。

然而,这种问路方式并不准确,因为绘制的路线图缺乏地点标注、里程计算和地形情况掌握等重要信息。

这对于红军来说无疑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方面人生路不熟,如果遭遇伏击很难迅速反应过来。

或者更糟糕的情况是,遇到敌军装扮的群众,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导致全军覆没。

这种境地下红军就会显得很被动,相信当时他们也是恨不得能飞到天上,这样就能查看整个地势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他们苦于无法掌握当地情况时。

曲靖西山乡关下村传来了一则好消息,他们截获了一些物资。

除了大量的食物和药品,还包括了二十多份军用地图。

这对于处于云南“困境”的红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那么这些物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是龙云赠送给薛岳部队的物资,本来是打算从空中运输过去的,恰逢飞行员生病。

没办法薛岳的副官带上物资,准备坐车返回贵阳,却意外给红军送上了一份“大礼”。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三国时,刘备入川有张松献地图,此番红军入滇则有“龙云献图”。

当然,红军也没有伤害那些负责运输的工人,还好吃好喝地招待着,顺便套取了一些关于昆明和附近地区的情况。

红军北渡金沙江的行军路线和战略目标就这样有了一些眉目。

当晚,红军总部参谋根据这张地图草拟了一份指示,并在4月29日凌晨以军委名义发出。

根据指示,红军计划分三路行动,抢占金沙江的龙街、皎平和洪门三个渡口。

为什么要搞得这么麻烦呢?直接一口气从一个点渡过不可以吗?

这里,七叔就不得不提《孙子兵法》分兵作战法。

当时红军只有3万人,面对敌军几十万人的围追堵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当然要保险一点,只要兵比敌人少,就不跟他打。

主要的任务还是确保安全渡过金沙江,并不是每次都有“以少胜多”的例子,只不过失败的就没有机会被提起。

分点作战可以拉长敌军的追击距离,目的就是掩护中央纵队夺占皎平渡口,从而增加过江的希望。

左路红一军团佯装向上,右路红三军团则做出向下渡江的假象。

这样就可以分散追击的敌军数量,声东击西,让他们无暇顾及皎平渡口的情况。

为了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红军提前派遣肖应棠部赶往皎平渡口。

在5月1日夺取了较平渡口并成功抢占渡船。

5月2日渡江先遣队带上了6只渡船,在江边巩固了渡口,方便后面的部队顺利通过。

5月3日,中央部队在皎平渡口开展渡江行动,不过其他两支部队在渡口也遇到不同的困难。

红一军团赶到龙街渡口后,别说是船了,连桥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敌人也看穿了红军的意图。

为了防止他们渡江,敌军早就在对岸将渡船烧毁。

而部队这边也找不到架桥的工具,只能试试用门板搭桥。

因为水流太急,这个计划没办法实施。

后面他们又想到了让骡子带着铁丝过河,但是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失败了。

可以想象当时他们的内心该有多着急,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相比之下,红三军团这里的情况还好一点,找到了一只小船。

但由于水流湍急,渡船往返摆渡十分困难。

红军也尝试架设浮桥,但很快被江水冲垮,只能依靠唯一可用的船渡江,导致进展缓慢。

为了不耽误进度,中革军委立即拍板,指示两支部队先后赶到皎平渡口渡江。

最终,在经过7昼夜的奋战后。

中央红军于5月9日全部渡过了金沙江,成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堵,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

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红军之所以能够渡过金沙江,龙云提供的军事地图功不可没。

而关于这段历史也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为何龙云会暗中帮助红军呢?

献图计谋进展顺利,也不得让人怀疑:

为什么龙云能够确保红军会用到这份地图呢?

如果不怕他们手握地图,就此盘踞下来吗?

如此一来,龙云的“云南王”地位不是岌岌可危吗?

在这方面,龙云做足了两手准备。

首先,他加强了昆明市区的防御工事,增派部队加强城市防卫,并严密监控红军的行动。

此外,他还要求蒋介石派遣飞机进行轰炸,以逼迫红军尽快通过。

其实龙云非常清楚蒋介石的心思,为了防止落得和黔军王家烈部队一样的下场。

他采取了中央势力进入昆明的措施,注意防范中央军和追剿红军的部队。

并向蒋介石表示,盘江作战计划已无从实施。

薛岳可以返回贵阳,而已进入云南追剿红军的部队可以暂时驻扎在曲靖。

此外,他还要求各部队就近指挥,以观察共军的行动并做出决策。

龙云还拒绝了中央军向昆明推进的要求,坚持让滇军继续追击红军,并避免昆明被蒋介石势力渗透。

龙云得知中央纵队开始在皎平渡口渡江的消息后,表面上敷衍部下,并没有露出过多的关注。

这是因为他对蒋介石不信任,不希望中央势力进入昆明。

所以对国军也只是逢场作戏,实际上并未采纳刘正富、鲁道源等人的建议。

在龙云的战略下,红军顺利通过了昆明,继续向四川推进。

而中央军也未能进入昆明,最终部署在曲靖。

在这次的事件中,龙云巧妙地游走在两方势力之间,这出红脸白脸的戏唱得相当不错。

不过,当中央纵队准备过江时,龙云的态度突然发生了转变。

他向蒋介石复电,表明剿灭红军的决心,并立即下达作战命令。

奇怪的是,这封电报不是直接到达部队,而是拐了十七八个弯,才传到各团、营、连长手中。

按理说,这么重要而且紧急的命令,不是应该在第一时间送达吗,怎么会拖延如此之久。

对此,七叔根据资料提出了两个猜想:

第一个就是陈仲山被俘的事情,5月3日龙云亲自提审陈仲山,得知红军已经破译量国民党的密码本。

他担心红军会获取自己的重要情报,所以采用了迂回的方式来传达命令,也因此错失了追击红军的重要机会。

第二个就是龙云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因为密码本有备用可以随时更换。

蒋介石在电报被泄露后立即更换密码本,而龙云却不紧不慢,采用了大费周章的方式来下达命令。

可以看出来,其实龙云一直将"防蒋"置于"防共"之上。

他们也不愿意让红军顺利过江,而是希望通过追剿红军来显示自己对蒋介石的忠诚。

否则为什么在畅通无阻的情况下,红军还是在金沙江附近遇到阻力,很有可能就是龙云设置的。

他应该也考虑到,如果红军过江后分散逃窜,给滇西地区安全带来风险。

所以决定暂时停止追击,等待援军集结,然后在省榆、榆丽两线逐步压迫红军,这个决策得到了腾冲李曰域的支持。

在这里七叔也要说一句了,龙云这个计策真是漂亮。

想当年,韩信十面埋伏,以此围困项羽。

但是并没有把路堵死,而是留出一个缺口。

为什么呢?怕的就是项羽拼尽全力,背水一战。

龙云的做法也是这个道理,先把红军逼出滇西战场,然后再实行围剿。

在自己的地盘挑起战争,劳民伤财,正中蒋介石下怀。

不过,仔细想来,龙云如此违抗蒋介石的命令,真的没问题吗?

这样一套表面功夫能够哄瞒住他吗?

其实当时的情况紧急,没有人敢质疑龙云的说法,也没有时间去查证。

而且滇西山高皇帝远,一时之间,蒋介石的手也没办法伸这么长,也只能对龙云的话深信不疑。

龙云向蒋介石报告,刘元璋和刘元塘的电报内容存疑。

而红一军团在龙街的行动也起到了迷惑作用,导致薛岳对红军主力行动的判断失误。

最后,当滇军到达白马口时,红军已经消失了。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也了解了巧渡金沙江的过程和背景,那么最大的问题来了:

就是龙云为什么要帮助红军渡江呢?以及他后来在蒋介石面前,能否将这个谎圆过去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

三、龙云的思想转变

其实,红军长征进入云南后,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

云南的局势因此开始产生变化,龙云思想的转变也是有一定的心路历程。

龙云原本是云南的地方军阀,原本与国共两党并没有太多接触和合作。

然而,红军在经过云南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高度纪律性和强大的战斗力,给龙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红军长征途中,卢志英和朱德派往云南,以薛岳部“李副官”的身份为掩护。

其中龙云和朱德渊源颇深,两人在云南讲武堂时就已经结识。

此后,他们在蔡锷护国军中一起服役,关系非常好。

在此基础上,龙云对两人有一定的信任,卢志英直接与龙云进行了交流,并向他展示了红军的实力和纪律。

后面,在红二、红六军团经过云南时,他们积极与滇军合作,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当地民众和军队保持良好的关系。

红军的表现使得龙云对他们的能力和纪律产生了深刻认同,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共产党和红军的理解。

红军长征离开云南后,蒋介石曾下令,让龙云查捕共产党员和失散的红军。

然而,龙云并未积极执行这一命令,反而暗中保护,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得以重建和恢复。

这一举动表明龙云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开始与共产党合作。

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再次经过云南。

滇军虽然有追剿红军的任务,但却没有对红军展开全面战斗,倒是有点像在玩游戏一样。

滇军一点点跟着红军,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主打的就是一个“待客之道”。

这种追击的方式显示出龙云对红军的宽容,和对共产党的转变态度。

正是通过与红军的合作和接触,龙云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民族解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龙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

组建了滇军的60军、58军和新3军,投身到抗日前线,他们浴血奋战从不退缩,涌现出一批批抗日名将和烈士。

要知道,当年云南是一个人口只有1035万的省份。

但在14年的抗战中,共组建派出了22万人的军队,参与了20余场重要战役,有效地抵抗了日军的进攻。

龙云的思想转变对云南的革命事业和整个抗日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佩。

龙云在抗战胜利后,因为反对蒋介石政权的立场和主张,被迫离开了云南。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鼓动其他滇军人士一起反蒋,策划云南尽快发动起义。

解放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主席邀请龙云到北京共商国事。

龙云去世后,周恩来亲自前往吊唁,并将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内。

金沙江合作是龙云思想转变的开始。

也是从那时起,龙云开始了他的“爱国者的一生”。

0 阅读:0

梨画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