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座战役的功臣,“听风”英雄曾“无名”,牺牲49年才被家人找到

梨画评过去 2024-05-27 00:35:28

瘦弱的身躯,斯文的眼镜,谁能想到?

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青年,竟然在是总部二局的局长。

他和红四军的战友们破译了无数的电报,在红军三过草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就在胜利会师的前夜,他披着坎肩静静地坐着,再也没有起来过。

他就是蔡威,“为红军提灯笼”的无名英雄。

牺牲时年仅29岁,由于工作性质,没有人知道关于他的详细信息。

这样一位有着重大贡献的功臣,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后,才被人找到他的遗骸。

令人不甚唏嘘,这样的一位英雄为什么会走上“无名”的道路?

在包座战役中,他又是怎样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今天我们就用一篇文章,带你看看这位默默无闻的“听风者”。

一、投身革命事业

1907年,蔡威出生于福建宁德,原名蔡泽鐺。

他的家族在当地非常有名,属于是开局就是人生赢家的那一种。

少年的蔡威目睹了当时中国的急剧动荡,一种使命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投身于革命事业。

在1927年的反革命事变前夕,他被捕入狱,但很幸运地被家人营救出来。

为了保护家人,他决定改名蔡威,前往上海继续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被任命为总指挥。

当时鄂豫皖苏区与党中央相距较远,通信联络工作非常困难。

他们只能依靠地下交通员传递消息,但这种方式速度慢、不方便。

有时为了重要机密,甚至需要派遣一个班来护送信件。

这种情况下,敌人经常拦截并泄露消息,给红军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和损失。

徐向前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想到了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络。

只有通过可靠的通讯网,才能保证红军的联系畅通无阻,提高行动指挥的效率。

蔡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加了上海党中央特科举办的无线电培训班,学会了如何使用无线电设备。

他在培训中展现了出色的才能,成为了无线电通信方面的专家。

由于中央特科的性质十分特殊,因此蔡威的行动需要谨慎保密。

就连家人也不能透露半句,所以他也只能切断和家人的联系。

等到蔡威学成归来,很快就被派往鄂豫皖苏区。

但是当时缺乏装备,蔡威的满身才能还没派的上用场。

他也没有气馁,而是时不时捣鼓一下报废的设备,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收获。

在他的努力下,破烂的发电机有了一点声响。

但是还缺收发报机,电台依旧未能组建起来。

难道这个任务要就此搁浅,正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很快电台的组件就迎来了突破,部队收缴到一部完整的电台。蔡威立即进行了修复和调试工作。

几天后,鄂豫皖苏区诞生了第一部红色电台,能够与党中央取得联系。

这个电台使红四方面军摆脱了之前的孤军作战状态,不仅可以接收到来自中央,其他根据地的指示和信息也没有落下。

此外,他们通过南京中央社发布的新闻了解时局,提供情报给指挥总部。

在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党代会上,蔡威接到了上海党中央发来的贺电。

这份贺电被交给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后,陈昌浩激动地宣读出来。

全体代表听到贺电后,欢呼雀跃,大会达到了高潮。

从“半部电台”到“听风部队”,都少不了蔡威的努力。

此前的红军就像是被蒙上了眼睛,只能四处摸索碰壁。

由于对情报掌握的不及时,经常会受到敌人的打击。

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电台,在局势上掌握了主动权,不再被隔绝和封闭。

蔡威作为技术侦察员,主要负责破译敌人电报和对敌军通讯进行监听。

在反三路围攻战斗中,他成功地破解了敌方电报。

为红军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包括敌军部署、兵力和作战计划等。

这些情报成为红军指挥部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也为红军打赢这场战斗奠定了基础。

可见在战争时期,情报的重要性。

赤兔觉得,就连我们生活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在。

都少不了吃“信息差”的亏,更何况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打胜仗的基础和关键是五点,时间、地形、敌情、我情、任务,其中敌情和地形都需要情报来提供,

获取情报可以知悉敌人的动态,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六路围攻战斗中,蔡威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敌军频繁更换密码的情况,他带领团队制定了新的密码破解方案。

成功地解密了多个电报,并及时将情报报告给指挥部。

他的工作使得红军在战斗中能够及时了解敌情,采取正确的战术,最终打败了敌人。

这也是我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依然能够多次痛击敌人的重要法宝。

蔡威破获了大量的情报,对敌军部队的情况了如指掌,政委陈昌浩都称他为“军中活菩萨”。

在蔡威的军事生涯中,截取了大量的情报,为红军顺利长征和打击敌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而包座战役则是和四渡赤水相媲美的一场战役,不过它的知名度并不高,不为大众所熟知。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包座战役既是偶然,又存在着必然性,是不断调整策略的结果。

命运就是这样不可琢磨,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蔡威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功不可没。

二、包座战役

1935年,红军终于翻过了夹金山,在四川和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

随后总部决定对红一、红四方面军进行混编,分成左、右两路军。

两支部队分别沿班佑、阿坝推进,再在巴西进行会合。

这时的蔡威已经是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他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

带领部队穿越危险而神秘的松潘草地,这个草地是北上甘南唯一的选择,同时也充满了各种陷阱和风险。

为了减轻负重,蔡威精简了行李,扔掉和销毁了不少东西。

这个举动让同行的李永悌感到草地的艰险远超想象。

蔡威和战友们背上干粮,踏上了松潘草地的旅程。

草地美丽而多彩,但也隐藏着致命的陷阱,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沼泽。

先头部队受到天气的干扰,无法准确找到路标,导致很多战士陷入了泥潭之中。

普通士兵都无法度过,更别说身负电台的蔡威等人。

他们不仅有自己的行李,还要带上电台的其他设备,顶着这样的重量穿过草地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保护这些设备,队员们两两组队,一人探路一人背负电台。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蔡威也没有停止对敌军的侦察。

每到休息的地方,他都会架设天线,戴上耳机搜索国民党军的电台信号。

为了保持不间断的侦听,他命令两部电台交替工作。

一部随队行军,另一部开机工作。

他早上行军,晚上监听电台。

红军右路军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行军,终于到达包座地区。

这里地势险要布满了碉堡,也是胡宗南军队的重要补给派。

很快,蔡威破获了胡宗南发出的电文,得知国民党军已经察觉到红军的行动。

已经派遣了主力军队阻拦,在上、下包座都设置了布防。

这种形势下,红军右路军需要迅速突破防线,打开北上通道。

否则将被敌军压回草地,陷入被动局面。

红军前敌指挥部决定抢占上下包座,以避免被胡宗南的增援部队围困。

当时,徐向前和陈昌浩考虑到红军一方面军的兵力不足,建议调动红四方面军的三十军和四军来支援。

徐向前在包座战斗中担任指挥官,并亲自带领相关人员进行地形考察和敌情侦察。

根据侦察情报,他制定了一系列作战策略。

因为增援的敌军比防守的数量要多,所以先派遣红三十军的第二六四团进攻大戒寺,而红三十军的主力则准备歼灭援军。

同时,红四军的第十师则发起对求吉寺守军的进攻。

这样三线并行,突破胡宗南军队的包围攻势。

指挥所设在位于上、下包座之间的一个山头上,方便同时观察和指挥。

8月29日黄昏,红四军第十师发起了对求吉寺的进攻,清除了外围据点,并迅速推进到寺内。

敌人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最终被红军击溃。

在这次战斗中,十师师长王友钧拿扛起机枪疯狂扫射,最后不幸中弹牺牲。

红军歼敌一个多营,成功占领了求吉寺。

与此同时,敌人的援兵已经到达大戒寺,人数众多设备精良。

如果硬碰硬,肯定占不了上风。

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与敌人接触后就开始后撤,一步步深入包围圈。

敌军也没有那么好糊弄,毕竟在之前就吃过红军的亏。

所以他们先派出一部分兵力,在夺取有利的地形,再让主力部队跟上。

经过商议,徐向前和程世才决定让主力隐藏在山上。

只派出一个团节节抗击,继续引诱敌人深入。

这一番操作下来,敌人摸不清情况,加上他们急于进攻包座,便加速向前推进。

到了8月31日下午,敌人主力全部进入量红军的伏击圈。

在总攻的命令下,红三十军的战士们一鼓作气冲了出去。

迅速将敌人部队分割成三段,包围在河的两岸。

面对红军的突然袭击,敌人很快也反应过来,迅速占领山包,并利用树林作为掩护反击。

红军虽然总数上略优于敌人,但经过长时间的过草地行军后,体力消耗大,装备也比敌人差。

因此,要想歼灭数量相当的敌人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紧急时刻,红军的预备队、机关干部和宣传员等人都积极参与战斗。

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最终成功歼灭了敌人,取得了包座战役的胜利。

这次战斗表明了红军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的优势,同时也展现了徐向前作为指挥官的英明决策和卓越才能。

三、默默无闻的“听风者”

如果说,四渡赤水是红军全体无线电技侦工作者的功劳。

那么在包座战役中,蔡威精准情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渡赤水的胜利是红一、四方面军共享情报的战果。

这些资料帮助党中央和毛主席成功穿插在敌军中,突破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包围圈。

在包座战役中,胡宗南部队试图将红军压回草地并困死他们。

面对生死考验,党中央和毛主席没有退路,他们必须突破包围圈,进行绝地反击。

这时,蔡威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为红军的成功反击起到了关键作用。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长时间的工作压力,蔡威坚持彻夜监听,破译敌方电报。

他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地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然而,这种拼命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恶劣,也对他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他经常用冷水洗头或吸烟来提神,以应对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疲劳。

1936年8月,他在极度劳累中染上重伤寒病。

尽管病情严重,他仍然坚持在担架上破译敌方电报,直到最后一刻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中国革命事业。

蔡威的事迹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在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建立起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通信事业,并在敌人斗争中运用无线电技术进行侦察工作。

这些工作为红军长征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持作用。

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过情报的工作:

“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值得注意的是,长征中有两个叫二局的机构。

一个是军委二局,局长也是情报方面的人才,叫曾希圣。

另一个是红军总部二局,局长就是蔡威。

中央对蔡威的评价是“我军早期杰出的将领,是通信技术侦察领域的开拓者”。

从上海到大别山根据地,他隐姓埋名地工作,抵抗着敌人无声的攻击。

看似光滑平整的纸张,底下却是暗潮涌动的军事情报,他为红军长征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蔡威的身份曾长期未被确认,直到一群老前辈和战友们的出现,才渐渐揭开了他的英雄事迹。

他本是富家公子,但出于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坚持,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

他隐姓埋名,告别生病的母亲和怀孕的妻子,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1985年,他们终于在宁德找到并确认了蔡威的后人,他的烈士身份也得以确认。

1986年,徐向前元帅为纪念蔡威,挥笔题词“无名英雄蔡威”

尽管蔡威的身份在长征期间是秘密的,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事迹逐渐被发掘和传承。

他的勇气、坚韧和无私奉献精神,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蔡威代表着无数革命前辈和英雄,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毫不犹豫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我们应该继续挖掘和铭记这些英雄的事迹,让他们的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

通过了解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0

梨画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