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回顾:妻子遇害丈夫被判无期,17年后真凶落网,法院:判错了

明昼论点 2024-06-22 08:46:03

2013年于英生从监狱里被释放了出来。17年前,他因“承认”谋杀妻子而被判处死缓。然而经过法院多次复审后,于英生又被改判无罪释放......

强行定罪

1996年12月2日。蚌埠市区长助理于英生跟往常一样早早起床,送7岁的儿子上学后在匆匆赶往单位。临出门前,他嘱咐还在床上的妻子韩露:"别忘了早上还有课。"

韩露是蚌埠市八中的一名英语老师。于英生和韩露的生活让不少人羡慕。二人也被称为模范夫妻。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天,他们的生活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于英生照常出门上班。可就在下班回到家中时,却发现妻子竟然惨死在家中,血迹斑斑,场面触目惊心。

警方很快赶到了现场,由于邻居们提供的"夫妻关系不睦"的线索,于英生一下子就成为了头号嫌疑人。尽管他拼命解释自己的清白,但警方对他的狂风暴雨般的审讯却从未停止。

在绝望的囚室里,于英生反复回想着那个噩梦般的夜晚。妻子的惨死让他无比震惊和悲痛,但更令他感到无助的是,自己竟成为了被指控的对象。

经过一个星期的“严刑拷打”,于英生终于精神崩溃,供认了杀妻的罪行。然而,就在这时,警方收到报告说他妻子体内的精液DNA与于英生的并不相符!这无疑证明了有第三者在场,而于英生很可能是被人蓄意陷害。

可尽管如此,警方仍然死不认错,坚持将于英生定罪。在一轮又一轮的审判中,于英生像个破布娃娃一样被摆布,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牢狱之灾中,于英生不停地回想起那个噩运的夜晚,妻子惨死的情景一次次在脑海中重现。而更加令他心痛的是,自己竟然成为了被指控的对象。

沉冤得雪

正义虽迟但不会缺席,这是余英生在17年牢狱生涯中一直坚持的信念。被判刑后他多次表示自己是被冤枉的,并多次提起上诉,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就在于英生对此绝望的时候,安徽高院发现了蹊跷,要将案件发回重审。

这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人事变动,彻底改变了案件走向。新上任的检察长,竟是于英生案件的旧识。

很快,案件被重新提起公诉。尽管辩护律师拿出了精液检测报告,但检方给出了一个荒谬的解释:说于英生是为了嫁祸他人,特意弄来了一个装有精液的避孕套。最终,法院不顾种种疑点,将于英生判处死缓。

上诉无门,于英生一度想到自杀。但每当想到年幼的儿子,他就坚持下去,等待正义的到来。终于,在2004年,安徽检察院重新介入了调查。

种种疑点在调查中浮出水面:时间线自相矛盾、精液不属于,于英生、罪行描述违背常理、案发现场有未鉴定的外来指纹……检方不得不正视这起冤案的可能性。

2013年8月,安徽高院作出判决:于英生无罪!17年牢狱生涯就此终结。但代价是惨重的:父母含恨去世,儿子深受创伤,自己也成了垂垂老矣。

最痛心的是,真凶还在逍遥法外。于 英生决心要为妻子伸张正义,揪出真凶。毕竟只有找到真相,他们一家人才能彻底摆脱这场噩梦的阴霾。

人生的路有多艰难,正义之路就有多漫长。但只要坚持,阳光终将战胜黑暗。于英生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17年牢狱之灾,终于迎来了新的开端。

真凶落网

17年的煎熬和等待,终于迎来了真相的大白。经过警方的审理调查一个叫武钦元的人进入了警方的视线,在经过警方多次审理后,武钦元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当年的他还是一派出所民警,凭借与于英生妻子的一面之缘,敲开了她的家门。

据他交代他的目的是强奸,是肆意侵犯韩某的身体和尊严。面对韩某的拒绝,他更是残暴地捆绑、压制,最终夺走了她的生命。

为了掩盖罪行,武钦元更是做足了伪装:割断韩某的颈部、翻乱屋内、打开液化气罐、点燃蜡烛,企图让一场爆炸毁尽现场。他的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得知真相的于英生几乎崩塌。他被错判入狱的17年里,每当妻子的生日、结婚纪念日、遇害日来临,他都会怀念那张脸,希望能有朝一日还原真相。

有一次,妻子在梦中问他"你知道谁是真凶吗?"他说知道,可醒来才发现那只是一场梦。17年后于英生终于迎来了正义。武钦元因故意杀人在2015年被判处死刑。

迟到的正义

漫长的17年过去了,于英生终于从冤狱中重获自由。这位曾经的公务员,只因妻子遇害,警方草率定论将他列为主要嫌疑人。直到2013年才得到昭雪。

这17年的牢狱之灾,不仅剥夺了于英生的自由,更摧残了他的整个家庭。父亲为申冤精疲力尽离世,哥哥倾家荡产,岳父母遭受丧女之痛无法释怀。而儿子小雨,也因此事,一度患上自闭症、抑郁症,几乎毁掉了整个人生。

出狱后,于英生获得了国家百万元赔偿,补发了17年公务员工资。他先是如数补交了党费,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随后在民政局附近买了新房,与岳母和儿子团聚。他的行政级别也恢复到案发前的正科级,重新就职于蚌埠市民政局。

对于已年过半百的于英生来说,仕途前程早已不再重要。他最欣慰的,是终于与儿子小雨重拾亲情。小雨经历了多年的创伤,但在得知真相后,终于愿意原谅父亲,接纳这个曾一度被他视为"杀母凶手"的人。

回首这起冤案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审讯过程存在刑讯逼供;二是关键证据缺失,如DNA鉴定等。如今科技进步,为矫正这样的冤错提供了有力支撑。

于英生一家的遭遇,警示我们审慎对待每一起案件,尊重事实和证据。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对于无辜者来说,一旦被错判有罪,所承受的创伤和代价是何等沉重。让我们共同期盼,类似的冤案不再发生,每一个无辜者都能早日重拾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河南商报

——九派新闻

0 阅读:0

明昼论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