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Tier1“开卷”单SoC舱驾一体,国产芯片厂商如何“搅局”主流市场?

高工智能汽车 2024-06-01 18:21:50

从舱驾智能化到舱驾一体化,从“卷”性能到“卷”性价比,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的“厮杀”已经全面升级。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出口)前装同时标配L2级以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车交付634.67万辆,同比增长66.37%,渗透率首次超过了30%大关。预计2024年渗透率将突破50%大关。

可以看到,汽车智能化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各大主机厂推出的新车基本都配备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但汽车智能化不仅仅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升级,整车智能化升级才是终极目标。

与此同时,以NOA为代表的高阶智能驾驶已经进入了规模化量产的“价格战”比拼阶段,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了各大主机厂的主要任务之一。

基于此,各大主机厂加速推出全新一代中央E/E架构的核心技术与车型产品,推动舱驾融合产品的落地,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以及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2024年将迎来跨域融合商业落地元年,预计到2030年,中央计算平台市场占比将突破30%。

要实现舱驾一体这一目标,离不开车载SoC芯片的升级。截至目前为止,市场上真正能够单芯片实现跨域融合方案的还较少,仅有英伟达、高通、黑芝麻智能等少数几款产品。

作为国内首款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台——武当C1200系列,目前已经获得了多家车企的定点,同时也获得了多个国际Tier1巨头的青睐,商业化进程已经全面开启。

那么,面向舱驾融合市场,黑芝麻智能为何能够赢得各大车企、国际Tier1的青睐?

01 跨域融合战争已经打响

智能汽车已经进入了跨域融合的全新竞争时代。

在汽车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主机厂对于智能化产品的集成和整合要求不断提升,从行泊一体、舱泊一体到舱行泊一体、舱驾一体,通过跨域、跨功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加流畅、多模态的交互体验,已经成为了智能汽车产业全新的竞争核心。

众所周知,在域集中架构下,座舱域和智驾域已经实现了域内融合,但这两个域之间彼此是独立的。而“舱驾一体”的目标就是实现座舱、智驾系统的一体化,即通过One Box/One Board/One Chip的概念来减少冗余,并提升系统效率。

今年以来,包括蔚来、哪吒汽车等主机厂以及博世、安波福、德赛西威等Tier1厂商都在争相推出舱驾融合产品,并且正在由多芯片方案向One Chip方案演进,即一颗SoC芯片上同时运行智能驾驶域和智能座舱域。

“单芯片舱驾跨域融合方案可以有效帮助主机厂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提升整车的智能化集成度、开发效率,以及推进EE架构的演进,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趋势。”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如此表示。

不过,舱驾融合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诸多,不仅需要匹配全新的软硬件架构,主机厂还需要在人才组织架构层面进行变革,座舱与智驾两大部门的研发团队需要具备强大的横向整合与协调能力。

与此同时,市面上已经量产的智能汽车SoC芯片基本上都是座舱专用芯片,或者是智驾专用芯片,鲜有能够同时具备强大GPU算力和NPU算力的芯片。

“智驾对NPU算力要求高,但座舱芯片却需要处理大量图像内容,对GPU能力要求较高。在做跨域融合芯片时,芯片厂商需要考虑如何整合不同的架构,以满足不同域对于芯片的不同需求。”杨宇欣如此表示,舱驾融合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同样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此外,座舱芯片和智驾芯片对于安全等级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智驾芯片通常要求达到ASIL-D的功能安全等级,座舱则只需做到ASIL-B即可。当两种功能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后,还需要做好功能的隔离,来实现不同等级的安全。

02 与英伟达/高通错位竞争

目前,市面上舱驾融合方案主要是采用了英伟达Thor、高通8775P这两款国外产品,但由于海外芯片价格较高,搭载车型重点还是偏向中高端车型。

在黑芝麻智能看来,多域融合带来了降本增效,应该针对规模化的量产,针对中端主流车型的强需求,而不是仅仅是高端车型的新需求。

“汽车智能化需求正在加速下沉到10-15万元级别的车型,并且呈现了功能逐渐标准化、性能指标清晰化的趋势。”杨宇欣表示,舱驾一体平台要规模化普及,必须瞄准客户需求和市场份额最大的主流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主机厂带来最大的效益,真正解决舱驾一体带来的安全性挑战。

基于此,黑芝麻智能面向中端主流市场应用推出了武当C1200家族芯片,采用7nm工艺制程,内置车规级高性能CPU、GPU、DSP、NPU和实时处理能力等,单芯片可以支持包括CMS、行泊一体、整车计算、智能座舱、DMS等跨域计算场景,同时可以带来极致性价比。

具体来看,C1200家族包含两款产品:

·武当C1236:本土首颗单芯片支持NOA的芯片平台,集成了万兆以太网-CAN接口的线速转发模块,并配备了成熟的BEV算法以及成熟的软件平台,能够通过单芯片满足主流NOA场景的所有计算和数据处理类需求。

·武当C1296:主要针对的是跨域融合方案,是行业首颗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该芯片内置车规级高性能CPU、GPU、DSP和实时处理单元RT MCU等,并且精心设计了安全硬隔离MPU+Hypervisor相结合的跨域架构,可以全面支持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关的跨域融合。

据了解,黑芝麻智能武当C1200家族芯片已经拿下了一汽等车企定点,并且已经与Nullmax、均联智及等公司展开了深度的生态合作。比如基于武当C1296,黑芝麻智能与均联智及(NESINEXT)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CoreFusion舱驾一体完整软件解决方案,从而为开发者提供高效的操作系统级软件底底座、开发工具链等。

另外,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安波福展示了基于国产本土单SoC芯片打造的舱行泊一体化方案,基于单颗芯片,实现了智能座舱、智驾和自动泊车三个域控融合,行车功能方面可实现高速NOA以及HPA泊车功能。据了解,该芯片便是黑芝麻智能武当C1200家族。

杨宇欣透露,基于武当系列C1200的单芯片NOA方案、舱驾一体方案将于2024年底、2025年初量产上车。

很显然,面向跨域融合市场,黑芝麻智能正在向英伟达、高通发起挑战。与后者相比,黑芝麻智能拥有极致性价比的优势,有望可以覆盖更多主流市场的车型需求。

03 为什么是黑芝麻智能?

现阶段,高阶智能驾驶已经逐步从豪华车向中低端车型市场渗透,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了整个智能汽车发展的主旋律。“在降本的大背景之下,舱驾融合不仅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主机厂实现智能化普及和降本的主要路径。”有企业人士直言,舱驾一体有望从入门级、中级车市场大范围推开。

因此,主机厂不再以“算力为王”的单一视角看待汽车芯片,而是更加注重包含性能、成本、功耗、可量产等综合指标。

对此,有车企人士表示,主机厂对于跨域计算芯片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一是保证安全性与可靠性;二是芯片平台可以满足不同跨域平台的需求,且具备不同域需求组合的灵活性;三是可以提供成熟的软硬件生态,助力主机厂快速开发并量产。

而这些,恰恰是武当系列的核心产品优势:

一是,武当C1200家族是一款专为跨域计算而生的芯片,也是业内首款通过ISO 26262 ASIL-D Ready认证的车规跨域计算芯片。

二是,计算平台的灵活可拓展方面,武当C1200家族承载了CPU、GPU等七大算力类型,在满足智舱和智驾的基础需求之外,还可以覆盖CMS、智能大灯、舱内感知、整车计算等新增需求。

除此之外,武当C1200家族拥有大量且丰富的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不同协议的车身数据等,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也就是说,基于黑芝麻智能武当C1200家族,车企只需要通过这一基础架构对相应数据进行高效灵活的管理,就可以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提供一个更优性能、更高集成度、极致性价比的计算平台。

三是,黑芝麻智能提供完善的工具链平台,可以快速助力主机厂完成算法的开发部署。

黑芝麻智能武当C1200家族拥有自主研发的两大核心IP——DynamAI NN车规级神经网络加速引擎,以及车规级图像处理核心ISP——NeuralIQ ISP技术。在这其中,自研ISP可以提供2.4Gpps的处理能力,不仅满足12路高清摄像头的接入处理,还支持17MP以上摄像头的接入处理,同时还增加了RGB-IR Sensor的支持,在DMS等舱内处理上支持更广泛的摄像头类型。

与此同时,黑芝麻智能还提供完善的工具链——山海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拥有50多种AI参考模型库转换用例,帮助主机厂快速完成开发部署,缩短算法的开发周期。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面,黑芝麻智能还全新发布了专为应对高阶自动驾驶算法挑战而设计的第三代自动驾驶算法DynamAI NN,采用创新架构,提供了针对CNN算法的高效支持,并为Transformer+BEV和大语言模型(LLM)等现代算法提供了架构级的优化。

据了解,第三代NPU可以为后续主流的各种高阶自驾算法做硬件加速和高效适配,提升客户开发便捷性。

进入2024年,舱驾融合正在加速落地,谁能够率先把握市场未来方向,谁将赢得下一个阶段的市场话语权。

0 阅读:26

高工智能汽车

简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