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30年没回家,亲人责怪其忘恩负义,母亲:“你们三哥是英雄”

开卷于甲子 2024-07-03 14:51:42
前言

“我的儿子没有失踪,我的儿子是大英雄!”1987年,94岁的曾慎其女儿,在一篇在杂志上,看到了自己30年没有回家的儿子—黄总设计师。

她热泪盈眶,双手忍不住颤抖,这三十年,家里人都以为他失踪了,以为他考上大学就不要家里了,却不曾想他竟成为了国家功臣。

那么这位黄总设计师是谁?他究竟做了什么呢?

为报效国家弃医从工

这个黄总设计师我们大家都认识,那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

黄旭华原名黄绍强,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黄绍强也是在药草香中长大的。在那个时候,所有人包括黄绍强自己,都认为他以后一定会继承家族衣钵,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只是当时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行医能救人,却救不了国家。黄绍强迫切的想要为国家做些什么,所以他放弃了学医,转而去学习理工专业。

当他把名字从黄绍强改为黄旭华之时,就是他志向转变的开始。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国立交通大学,也就是如今的上海交大,学习造船专业。

从学校毕业以后,黄旭华被分配到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扫雷艇与猎潜艇科,从事苏联军用潜艇的转让制造。

工作过程中,他还遇到了一生的伴侣-李世英。二人于1956年在上海结婚。李世英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妻子,她了解丈夫的志向,理解丈夫的选择。为了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她撑起了整个家。

自从外出上学工作以来,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他都很少回到家,与家人也只是保持着书信联系。

直到1957年,他才借着工作之便,带着妻子回家乡看望家人,这次回家仅有三天的时间,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思念和嘱咐。

曾慎其看着自己的三儿子和儿媳,感慨万千。她拉着儿子手,对儿子说:“希望你常回家看看。”黄旭华看着两鬓斑白的父母,承诺一定会经常回家看望他们,却不曾想,这个承诺迟到了30年。

1958年6月,在聂荣臻的大力推广下,有关中国自行研发核潜艇的会议拉开序幕,核潜艇研究计划提上了日程。

这项计划开展的非常迅速,会议过后仅一周时间,相关报告就送到了聂荣臻案头。

由于核潜艇研发是国家机密,所以在计划制定、上级批示还是实操层面,都采取了最为严格的保密措施。

30年未回家只为研究核潜艇

1958年,上级通知黄旭华去北京出差,等到了北京之后,黄旭华却被告知绝密级的核潜艇研制工程已经立项启动,他被选中了。这个消息让黄旭华又惊又喜,因为这是国家和领导对他的信任。

可是作为绝密级任务,这就代表黄旭华接下来,要和外界的一切切断联系,包括自己的家人。他这一生可能都要隐姓埋名。面对这个艰难的要求,黄旭华毅然接下了重任,并签下了三个保密协议。

此后30年,他都在未回家见过父母一面。期间黄旭华的父亲去世,老家那边传来加急电报,可是由于工作缠身,黄旭华只能电报回复:“无法回家。”

核潜艇的研究是绝对保密的,家里人并不知道黄旭华在做什么工作。所以对于黄旭华不来送父亲最后一程这个行为,表示非常的不满。

黄旭华的二哥黄绍振病危,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三弟一面,可是这个时候,正是第一代核潜艇技术攻关的关键时刻,他实在没办法抽身,因此也没有见到二哥最后一面。

兄弟姐妹都非常的愤怒,他们觉得黄旭华只在乎自己的小家,根本忘了和兄弟姐妹一起长大情分,黄旭华对此无言辩解,也无法辩解。

家中人都觉得黄旭华凉薄,不在乎亲人,只有她的母亲曾慎其坚信,自己的三儿一定是有苦衷的。

说起黄旭华的母亲曾慎其,也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曾慎其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嫁给黄旭华的父亲黄树榖以后,二人就搬到了海丰县田墘镇开了一家诊所。

黄树榖负责看病,曾慎其则负责接生。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不富裕,但还是为当地百姓,贡献出了自己微弱的力量。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百姓生活疾苦,很多人根本就拿不出钱看病,每当这个时候,二人就会大方的免去医药费。遇到那种有人生孩子的,只要一叫,曾慎其立马就到,保卫着每个产妇和小孩的平安。

要是有人逃不出接生费,曾慎其就说:“不要钱,等到孩子长大了,叫我一声干妈就行。”所以当地的村镇,有了很多曾慎其的干儿子、干女儿。

曾慎其百岁大寿时,这些孩子都来给她贺寿,她自己都认不出来了,但是这些孩子会永远记得她,是曾慎其亲手将他们带到这个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一生都在期盼着自己的三娃能成材,相信自己的三娃干的是国家大事。

核潜艇的研究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黄旭华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以后,苏联撤走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所以要想研制核潜艇,就要自己一点一点的去摸索验证。

他们要在各种报刊中,找寻有关的资料,并且分辨出报刊资料的真假。

整个科研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要准确,因为计算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在当时别说是发达的计算机了,就连手摇计算机,我们都只有几台。

为了确保数据精准,他们安排了专门的小组,去攻克计算机上的问题。一般需要三个小组同时计算,最后再将结果进行比对,只有全部一致,才说明没有问题,否则就要重新计算。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1962年,核潜艇终于有了大的进展。科研进展到后期,黄旭华有了回家探亲的机会。

母亲一生的遗憾

1986年,黄旭华到深圳出差,经过上级批准,他返回时取道广东肇庆,此时的黄旭华已经60岁了,母亲曾慎其也已经93岁。

见到好长时间不见的儿子,曾慎其激动的留下了眼泪,一家人热热闹闹,都上前来关心黄旭华。只是当问道黄旭华的工作时,黄旭华支支吾吾,答非所问的态度,让气氛瞬间冷了下来。

曾慎其此时也看出了儿子的窘迫,所以出口制止了亲戚的询问。大家都觉得,黄旭华如此说不出口,指不定在做什么呢。只有曾慎其相信,自己的三儿做的一定是对国家有用的事。

有关黄旭华的工作之谜,直到1987年才彻底解开。94岁的曾慎其无意中收到了一本杂志,杂志上面刊登了一篇文章:《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曾慎其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的读着,当看到“他的贤内助李世英”时,曾慎其心中不免有了猜想,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主角的名字,但是通过种种细节,让曾慎其确信,这上面说的就是自己的儿子黄旭华。

“中国核潜艇黄总设计师”这几个让曾慎其多年的疑虑彻底消失,曾慎其激动的说:“我的三儿是好样的,他一直干的是国家大事!”

这篇文章被她翻来覆去的读,里面的每个字,她几乎都要背下来了。这回她终于有底气,将儿女们召集在一起,郑重的告诉他们:“三哥的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孩子们在得知三哥做的一切后,那点误会也全部解开,他们从心底里敬佩自己的三哥。

也是这一年,母子俩再次相见,再也没有了之前种种的尴尬和不解,对视半天,黄旭华也只脱口而出一句:“我想你。”

这30年太长了,将每个压的都很辛苦。此刻他们似乎都卸下了沉重的担子。对于黄旭华,曾慎其这一生一直有一个遗憾,直到她百岁大寿的时候才有机会弥补。

那一年,黄旭华带着妻女回去给母亲祝寿,就在一家人聊天的过程中,曾慎其突然对黄旭华说:“三儿,妈妈陪你去七星岩吧”。黄旭华心中满是不解,母亲怎么突然想去那里了。

考虑到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会吃不消,所以黄旭华委婉的拒绝了她。可是曾慎其却执意坚持,并说到:“60多年前,我不让你跟你二哥去郊游,当时你遗憾伤心的样子,妈妈一直记着。是妈妈对不起你,希望陪你去一次七星岩作为弥补。”

黄旭华听后非常的感动,这么一点小事情,母亲记了这么多年,甚至在百岁之年,都想着圆了儿子的一个小遗憾。

1995年,曾慎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弥留之际,嘴中喊得都是黄旭华的名字。“绍强,你在哪里?”弟弟看着母亲快要不行了,赶紧给三哥打电话。

黄旭华赶到母亲病床前时,母亲还担心他忙,不想着让人通知他,可是却控制不住的想他。

曾慎其的最后,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她见到了自己惦念的三儿,也知道了黄旭华的工作。那三十年始终是曾慎其的执念,所以直到最后一刻,她都在叮嘱孩子们“要理解三哥”。

结语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黄旭华这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核潜艇事业,他无法在父母膝下尽孝,让自己的父母担心了一辈子,但他为祖国做出的一切,是什么都比不上的。

他的家人会理解他,会为他自豪,我们也会永远铭记,他们做出的贡献。

0 阅读:0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