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是怎么回事?如何诊断和治疗?

福福真真真 2024-03-05 10:15:14

Barrett食管是怎么回事?

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或不伴有)肠化生。

巴雷特食管是目前已知的食管腺癌发生的前体,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食管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而对巴雷特食管的早期筛查、诊治是防治食管腺癌的关键。

一、筛查

巴雷特食管主要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如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和吞咽困难等。但约40%的患者无GERD症状。

目前认为,巴雷特食管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其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对于普通人群和单纯GERD患者,并不建议常规筛查,但对有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筛查。

巴雷特食管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年龄>50岁;②男性;③有巴雷特食管家族史;④长期胃食管反流症状(>5年);⑤重度吸烟史;⑥肥胖(BMI>25 kg/m2或腹型肥胖)。

二、诊断及分型

巴雷特食管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一)诊断标准

标准如下:内镜下可见食管鳞状上皮与胃柱状上皮的交界线(齿状线、Z线、食管鳞-柱交界),相对于胃食管结合部上移(表现为胃食管结合部的近端出现橘红色或伴有栅栏样血管表现的柱状上皮)≥1 cm,经病理学检查证实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可诊断为巴雷特食管,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发现肠化生时更支持巴雷特食管的诊断。

(二)内镜下分型

(1)按病变长度分型:①长段BE: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 cm;②短段BE:化生的柱状上皮未累及食管全周或虽累及全周,但长度<3 cm。

(2)按内镜下形态分型:①全周型:齿状线呈环周型上移或消失;②岛型:齿状线1 cm以上鳞状上皮中出现斑片状橘红色胃黏膜;③舌型:鳞状上皮中出现舌状或半岛状橘红色胃黏膜。

(三)病理组织学分型

可分为:(1)无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2)不确定异型增生(不确定上皮内瘤变);(3)低级别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高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黏膜内癌。

三、治疗

巴雷特食管的治疗原则为控制胃食管反流,消除症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

(一)生活方式干预: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可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增加患者反流症状的饮食。

(二)药物治疗:抑酸剂是治疗反流症状的主要药物,其中,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优于H2受体拮抗剂。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逆转柱状上皮化生或预防腺癌的发生,因此不推荐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来预防食管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和食管腺癌,只限于通过抑酸治疗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三)内镜下治疗:适用于有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的患者。目前常采用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器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射频消融术等。

(四)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无效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和(或)放射介入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Nissen胃底反折术、Toupet胃底折叠术、Hill胃后方固定术和Belsey食管胃成形术等。

0 阅读:11

福福真真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