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细胞肺癌!王启鸣教授团队研究成果登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从彤健见 2024-06-05 10:13:10

5月31日,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启鸣教授团队与沈阳药科大学王立辉教授团队通力合作的研究成果见刊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1.1),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机制再添力证!王启鸣、王立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王启鸣教授团队副主任医师马淑香为共同研究者。

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是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的耐药机制之一,发生率约为3-14%,但确切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转化性SCLC缺少有效治疗手段,针对原发性SCLC的化疗方案是最常用的治疗选择,但疗效有限,转化后中位总生存时间(OS)仅6.0-10.9个月。明确转化机制对于预防及治疗小细胞转化、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长久以来,由于SCLC转化前后患者肿瘤样本稀缺,转化机制的研究举步维艰。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启鸣教授团队携手沈阳药科大学王立辉教授团队,创新性的建立了一代EGFR-TKI厄洛替尼耐药后发生SCLC转化的体外模型,并通过下游机制探索及临床样本验证,揭示了SCLC转化的发生机制-EHMT2通过抑制SFRP1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导致SCLC转化,为临床上治疗、预防SCLC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且,团队已成功制备关键靶点抑制剂,并计划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为转化性SCL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研究团队首先对4株EGFR突变的细胞采用厄洛替尼持续诱导,建立厄洛替尼耐药细胞系,通过极限稀释法寻找SCLC转化的单克隆细胞,利用生物学标志物(CHGA、RB、YAP、EGFR蛋白)及药物敏感性(依托泊苷、SN-38)方法对单克隆细胞株进行筛选和鉴定,进一步构建小鼠异位移植瘤模型,通过肿瘤细胞形态学观察及RNA测序分析,确定转化细胞具有SCLC特性,成功构建SCLC转化体外模型。

接下来,团队采用表观调控抑剂库筛选、基因干预等发现EHMT2在SCLC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对其具体调控机制研究发现,EHMT2表观调控WNT信号通路上游分子SFRP1,继而引起WNT通路的变化,导致SCLC转化。在体内和体外,EHMT2 靶向治疗可以逆转SCLC转化,并延缓小鼠移植瘤模型对厄洛替尼产生耐药。

此外,团队回顾性收集了7例EGFR突变NSCLC经EGFR-TKI治疗后发生SCLC转化的患者FFPE样本,其中1例患者具有转化前后的配对样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EHMT2蛋白水平在转化后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本研究创新性的建立了厄洛替尼耐药的SCLC转化体外模型,对于深入研究SCLC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次提出EHMT2在SCLC转化中的作用,并阐明了具体机制,为临床上治疗、预防SCLC转化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有望改善患者预后。(马淑香)

0 阅读:16

从彤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