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真回暖了?人口与楼市关系分析,趋势已不可逆转

枫语有财气 2023-03-04 12:55:16

2023年伊始,从媒介里,从朋友圈里,从开发商的喜报里,各种好消息接连砸来,楼市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似乎楼市“小阳春”,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不过,房地产市场虽然暖意“初显”,但还未迎来真正的企稳。

楼市真的回暖了?

根据中指研究院2月份的房产数据,16个主要城市交易量环比上涨了31.9% ,同比却下降了7.6%。

具体分析一下主要城市交易量,就明白其中蕴含的信息,楼市远远没有网上所宣传的如此火热。

环比是和今年一月份做对比,今年一月份是什么情况?

环比上涨了31.9%,回暖幅度看似不错,但是要考虑到一个实际问题,一月份是春节月,大家都回家过年了。

同时今年一月份尤其特殊,许多朋友“阳了”这种情况,没多少人愿意出门去买房子,交易量本身处于绝对低谷中。

所以,2月份环比1月份交易量上涨,这难道不应该是正常现象?

因为特殊性环比的数据,大可不必在意,咱们主要关注下同比的变化。

同比是和2022年2月份做对比,去年二月份又是什么情况?

很巧的是,去年二月份依然春节期间,当时可能还有部分城市面临疫情防控,销量本身也很难理想。

而今年2月份,是一个完整销售周期,甚至比不上去年同期春节月,下降了7.6%。

那些还大肆鼓吹楼市回暖,是不是显得有些高调?或者别有用意?

我们再来看看,中指数据中16个主要城市,在楼市的“含金量”是否具有有代表性。

这16个主要城市,几乎是经济数据比较好并且人口净流入的一二线城市,代表了中国房价的顶尖城市群体。

如果楼市确实回暖了,这16个城市收到的信号,毫无疑问是最为强烈直接的,但是交易量却还是不如去年同期。

这些城市楼市的销售形势都不理想了,那要把人口净流出的城市也加进来,这个数字会不会更严峻呢?

今年二月份,二线城市同比去年下降是2.3%,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同比去年下滑是26%。

综上所述,楼市回暖此时并未出现,但是,高房价的影响却早已显现。

房价对人口的影响

数据显示,我国房价从2000年,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上升到了如今,均价高达每平方米10000元左右。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三线城市或者部分小县城,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就需要支付近百万,这可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

然而,与这些年房价走势完全相反的是,随着房价持续走高,我国新生人口却逐年下降。

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约为14.1175亿人,比2021年年末减少大约85万人。这是1962年以来中国人口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近六年来,中国新生儿出生情况基本是逐年下降,分别是:

2016年,1785万;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39万;

2020年,1200万;

2021年,1062万;

2022年,956万。

当前,全国每年出生人口,破天荒头跌破了千万大关,2016-2022仅用了六年,出生人口下降将近一半。

所以,有不少专家通过分析房价与新出生人口的走势,得出了“房价与新出生人口呈负相关”的结论。

虽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高房价并不是影响人口出生的唯一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实不可小觑。

近几年来,我们的房价出现了下跌的情况,其实这和年轻人的购买力有直接的关系,毕竟房子是需要真金白银来消费。

现在的社会环境和以前没有可比性,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没有父母的帮衬,买房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如果年轻人买不起房,结婚的难度就会随之增加,生育的难度也确实受到影响。

人口对房价的影响

有一句关于楼市的话,被众人所听闻,“楼市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此言不虚,影响中国楼市最重要的几个因素确实是,货币、土地政策以及人口变化。

前两者,这里不多加赘述,从长期来看,人口是决定楼市高低,极为关键的因素。

有人口,才有需求的源头;有人口,才有能力创造需求,只有需求的存在,商品才有价值的体现。

人口影响的不仅是楼市,人口更是决定经济的核心要素,没有人口哪里来的市场需求?

以目前形势判断,未来人口增量依然呈现下行趋势,房产总需求量也必然受其影响,呈现下行趋势,也就意味着消费市场规模的逐渐降低。

人口总量的减少,甚至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于是有人就得出未来“房价如葱”的结论。

单纯从楼市上看,目前城市住房供应量早已饱和,而人口的降低,也就意味着有不少房子会被空置出来。

房市的总供应量和总保有量,大于有购房需求的人口数量,这也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楼市依旧处于下滑轨道之中。

1 阅读:44

枫语有财气

简介:欲带皇冠 必承其重 欲握玫瑰 必承其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