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不一定用安宫牛黄丸,另选一个现代名方,防治双管齐下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06-28 11:03:07

“中风”是中医病名,也是民间俗语,现代大约等同于“脑卒中”,其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都很高,一旦被中风袭击,即使救回来了,生活和身体质量会急剧下降,全家也会一同受累。

中风在古代属于“四大疑难杂症”之一,现代仍是让很多中老年人变色的恶疾,它有“三难”的特点:

1、预防难——现代人大量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累积,让中风越来越常见和多发,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

2、预知难——中风正式出现前有不少提示信号,但很多容易被人粗心忽略,错过最佳时机。

3、预后难——除了容易复发外,后续的康复、调理会耗费大量财力精力,预后效果参差不齐。

因为中风是恶疾,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大量的探讨研究。现代把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每个类型有不少的分型方式,而中医认为中风是“中脏腑”或“中经络”两类:

中脏腑:总体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即闭证和脱证两方面,病因有痰热、痰火、痰浊、阴竭等。

中经络:证候表现更多,分型也很多,如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阴虚风动、气虚血瘀、肝阳暴元等。

无论是哪一种分类和证型,基本的原则是辨证施治,药到症缓,给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拖不起,错不得。

实际上,民间有应对中风的“神药”,很多人知道是“安宫牛黄丸”,该药方出自《温病条辨》,有许多临床应用的鲜活例子和成功经验,不乏将一些公众人物从死亡线拉回来的案例,名声响亮。

但安宫牛黄丸只适用于中风昏迷的症状,且辨证为脏腑“阳闭”才能使用,不能用于日常预防,也不能用于经络中风,更不能在脏腑“阴闭”或脱证使用,有不少禁忌。

千百年实践中,中医逐步摸索了一些有用的方剂,包括天麻钩藤汤、桃红四物汤、礞石滚痰丸、大承气汤、苏合香丸、温胆汤、补阳还五汤等,但这些方剂功效较单一,多是用于病症治疗或预后恢复,能防且能治的方剂很少。

这里说一个防治结合的中风方剂,而且是现代发明和应用于临床的方剂,很多人没听说过名称。

这个方剂叫“七妙汤”,由浙江名老中医丁伯荪创制,曾刊发于八十年代的《浙江中医杂志》上。

该方剂由9味药组成,主要配伍为:

君药1味:生黄芪,用量达30克,重用黄芪在中风病症里好像不合常理,就像一个人饥渴难耐却给他吃泻药一般。其实这正是本方的大胆和精妙之处,生黄芪助气上升,份量超30克,可降压、提气,使紊乱的血流受到节制和统御。

臣药2味:当归、赤芍,当归益血养血,引血改邪归正,赤芍入肝敛阴,凉血散瘀。

佐药5味:石决明、夏枯草、金银花、防风、鲜桑枝,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祛风通络,扶正益气。

使药1味:甘草,壮气补中,调和诸药。

七妙汤全方没有一味重镇畯烈性猛的药,为何能防治中风急症?

七妙汤打的是组合拳,生黄芪和当归,以气催血,养血益血,冲锋打头阵,甘草在后面出力;赤芍和石决明平抑肝经,当宣扶使者;夏枯草、金银花、防风、桑枝通络化瘀清热。

七妙汤的本意是通过补气摄血,活血凉血,脏腑经络一同缓和,化痰瘀血瘀,达到防治中风目的。有的中医可能看出来了,七妙汤应该是“合方”。七妙汤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以及《医林改错》黄芪赤风汤,两个药方加减化裁而成。

七妙汤还可根据病患的不同症状表现,灵活搭配,如:

血热妄行,沸腾热甚,夏枯草加倍,另加丹皮。

手足麻木,无法动弹,加川牛膝和竹茹,视情再加党参。

气闷堵在胸口无法顺出,加沉香。

心悸难以入睡,加酸枣仁。

日常口干舌燥的高血压患者,加石斛、生地。

高血压伴有便秘不利者,加生大黄。

这些组合,既可用于预防,也可用于治疗,或用于预后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不可乱用。日常的中风防范,要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尽量关口前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重视中风前期异常信号,尽量避免出现脑血管意外事件。

3 阅读:321

李大哥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