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的铁骨柔肠39完正气之歌——《彭德怀自述》感动了中国

大肥肥文史说 2024-05-15 05:34:49

手稿交给了胡耀邦

秘密保存在彭梅魁家中的彭德怀手稿和它的主人一样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1976年夏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北京城里一片狼藉,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防震棚,人们在惶惶不安中度日如年。

彭梅魁一家也搬到防震棚里躲地震。她背着一个旧书包,昼夜不离身,睡觉的时候就把书包带缠在手腕子上。张春一知道,那里面有妻子视为命根子一样宝贵的东西——伯伯的手稿。

1978年春天,彭梅魁从报纸上看到黄克诚复出的消息,欣喜莫名。与伯伯一起蒙难的黄伯伯是她最信任的长辈,所以一得知他复出。彭梅魁就马上寻找。几经周折,她在医院找到了黄克诚。

黄克诚感慨万端:“1974年我也因病住进301,和你伯伯住的是一个医院。彭总因癌症逝世,我竟完全不知情!他们多会封锁消息啊!后来我听说,你伯伯因为剧痛难忍,把被子都咬烂了。一代英雄啊,如此萧然辞世!虽说死生是常事,苦乐也是常情,但彭总这样死,实在令人痛惜!”

彭梅魁把伯伯住院后的情况和临终前说的话,详细地告诉了黄克诚。她说,伯伯在弥留之际,说话已经十分艰难,但还断断续续嘱咐我,要我代他去看望黄伯伯,并将他遗留的书籍,“送给我的好友黄克诚”。

黄克诚说:“我也很想念彭老总。粉碎‘四人帮’恢复工作以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做梦同他在一起。”黄克诚拿起笔,抄写他写的一首词,送给彭梅魁。那是他1965年被贬到山西后,遥念远在四川成都的彭德怀而写的。

忆彭德怀(调寄江城子)

久共患难自难忘,

不思量,又思量;

山水阻隔,无从话短长。

两地关怀当一样,

太行顶,峨眉岗。

犹得相逢在梦乡,

宛当年,上战场;

军号频吹,声震山河壮。

富国强兵愿必偿,

且共勉,莫忧伤。

彭梅魁读罢,爱不释手,再三感谢黄伯伯。她心想,如果伯伯当年能看到这首词,该会多高兴啊!

谈过许多往事之后,彭梅魁才说到主题,告诉黄伯伯关于秘藏伯伯部分书稿的来龙去脉。黄克诚感叹不已,称赞彭梅魁姐弟有勇有谋,做了一件大好事。

彭梅魁问:“这些手稿是上交中央,还是自己保存?”黄克诚说:“自己保存难,容易损坏,我看还是上交党中央好。现在中央很忙,以后找个适当的机会再交吧!”

彭德怀平反昭雪以后,黄克诚认为上交手稿的时机成熟了。1979年1月3日,彭梅魁给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胡耀邦写了一封短信,附在伯伯那包手稿里,请黄伯伯交给胡耀邦。

翌日,黄克诚神情肃穆地缓步走进胡耀邦的办公室,手里捧着一个纸包。

“黄老,这是什么?”胡耀邦站起身来,接过纸包,看着黄克诚。

“你先打开看看。”黄克诚坐到沙发上,接过秘书端过来的茶杯。

胡耀邦轻轻打开包在外面的60年代的旧报纸,看到了笔记本和泛黄的稿纸。那上面的笔迹苍劲有力,原来是彭德怀元帅的手迹!他伏在办公桌上,急切地浏览起来。

……庐山会议时左的现象虽然纠正了一些,但浮夸、虚报、对群众的强迫命令,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发展,蒙蔽着真相,使一世英明伟大的毛主席也难以洞察。这一下不仅在政治上要打死一些人,而且会打出一个大马鞍形……

读罢彭德怀1960年4月写的这段话,胡耀邦不禁拍案叫好:“说得多么透彻,多么准确!”

读着读着,胡耀邦疑惑起来:彭老总逝世后,除了“罪证”,一切带有他笔迹的书籍纸张都难逃火劫,这些笔记手稿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哎呀黄老,你这是从哪里找来的呀?”胡耀邦激动地面色潮红,惊诧地问。

黄克诚笑道:“这是彭德怀同志的侄女彭梅魁在母亲和两个弟弟的帮助下,冒险保存下来的!算来有17个年头喽,不容易啊!本来在你主持中组部工作的时候就想交给你,彭梅魁同志怕你忙,让我在方便的时候再交给你。她只要求你给她写一张收条就行了。”

“好,我这就写。”

胡耀邦边说边铺开纸,写道:

克诚同志并梅魁同志:

今天上午,克诚同志交给了你要他转给我的彭德怀同志的一批手稿。计:5个32开笔记本,一个22开笔记本,一封给中央的信的手稿,一份注有眉批的“庐山会议文件”。

我当作珍贵的历史文物转给中央。

这封信是我给你的收条。

胡耀邦

1979.1.4上午

代表伯伯去看望萧克将军

彭德怀的冤案平反以后,受该案株连的无法计数的大大小小冤假错案也在清理平反之中。然而,左祸横行多年,“阶级斗争为纲”的歪理邪念渗透到人们骨髓里,平反之路可不是平川大道,整惯了人的人明里暗里抵制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方针政策。

彭家人里要数同属空军系统的彭起超和彭正祥的平反最难。

因为是“彭德怀的孝子贤孙”而被清理出部队,彭起超杀猪卖肉多年,全家人跟着他受尽凌辱。彭起超找武汉空军原部队,要求落实政策,但是他遇到了推不动的“大象屁股”。

多次申诉无效后,彭起超只好向伯伯生前的那些老部下们求助。他们说,你来北京吧,找空司上访。

彭起超来到北京,给空军司令部的政治部门打电话,说明自己多年的冤情。没有想到,电话里传来粗暴的声音:“谁让你来的?你不知道不让上访吗?回武汉去,在当地解决!”

隔了一天再打电话,电话里说:“你怎么还没有走?我们要让武空来人押你回去!”

彭起超愤怒了。他来到空军司令部的总收发室,门卫不准进,打电话又不接待,他当夜就在收发室的长木椅上睡了一觉。第二天,彭起超把电话打进去,对蛮横的政工干部说:“我要到中央军委去告你们,你们空军对中央为彭德怀平反心怀不满!”

彭起超走出老远后,两个骑自行车的空军干部从后面追上来,大声喊:“你就是彭起超同志吧,我们领导请你到办公室谈。”

在余秋里、王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下,彭起超的冤案终于平反了。他重新穿上空军军装,走上了专业工作岗位。

彭正祥的落实政策整整用了十年。1976年初,“暂时回京”的彭正祥明白了“暂时”的含意——空二所决定清理和彭德怀划不清界线的“彭小坏”,要把他转业到河北省某个县里去。彭正祥是在北京参军的,这样处理明显违反政策。空二所的领导绞尽脑汁,也没有压服彭正祥,问题就这样一直拖了下来。

“四人帮”完蛋后,彭正祥的处境并没有好转,空二所的领导坚持“两个凡是”,继续“按既定方针办”。1978年8月,他们把彭正祥赶出部队。彭正祥离开空二所的那一天,在所政委的主持下,所里专门召开一个“声讨彭德怀反党罪行”的批判大会,作为他们“欢送”彭正祥并显示他们“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一次公开表演。

彭正祥被安排在北京市一轻总公司下属工厂劳动。四口之家要在岳父家里暂栖身,年过四十的彭正祥向新单位申请住房,受到领导一顿奚落:“你是部队淘汰出来的,我们还不想要你呢!分房子?没门儿!”

四个月后,中央为彭德怀平反昭雪。看到妹妹彭钢和大哥彭起超相继落实了政策,彭正祥也向总政和空军领导写信,申诉自己在“文革”中挨整和被错误处理的情况。然而,空二所领导的抵制能量也相当厉害,他们销毁了当年批斗彭正祥并立案审查的全部文字材料,说“无反可平”,顶住不办。彭正祥只好去找伯伯当年的老战友孙毅将军和李聚奎将军。

这些老将军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向有关方面反映意见。经过许多曲折,直至1988年,彭正祥才返回空二所。一个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哈军工毕业生,就这样白白耗掉了二十年的青春岁月。

彭起超没有忘记伯伯生前的嘱托,平反之后,他在北京找到老首长余秋里,请他帮忙联系到萧克将军,以完成伯伯交给自己的任务。余秋里给萧克打了电话,萧克说,我派车去接起超同志。

一见到萧克叔叔,彭起超就说:“我是代表我伯伯彭德怀向您登门道歉来的。1962年夏天,我伯伯让我一定要找到您,他说,1958年的事让你们受苦了,对不起同志们哪!”

萧克高兴地拉住彭起超的手说:“我对彭总早就没有意见了,再说,当年那场反教条主义的运动,主要责任也不在彭总的身上嘛!他在蒙难的时候还想到了我,彭总这种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精神令人感动啊!这也说明彭总对党内斗争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多年来,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太多的惨痛教训啊!”

萧克向彭起超详细了解彭德怀在“文革”中所遭受的巨大苦难,感慨地说,“文革”是一场民族浩劫,必须彻底否定,我们再也不能让“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左右国家的方向了。他还拿出自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小组会发言稿给彭起超看。

后来,彭起超又带着彭正祥和彭钢去看望了萧克老将军。

正气之歌——《彭德怀自述》感动了中国

1982年3月,以彭德怀“八万言书”和囚禁中所写的交代材料为基础整理编辑的《彭德怀自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版13万册运到各地书店,不到半个月就被抢购一空。没有买到书的读者有的几次跑书店询问,有的整夜排队等候,大家纷纷写信、打电话向出版社和书店索书。人民出版社紧急决定,日夜开机,加印200万册。5月,加印的新书刚投放市场,全国各地再次出现《彭德怀自述》的热销场面。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动员,更没有动用公款去报销,所有读者购书均为自费,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图书市场上极为罕见的现象。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人们无法不惊叹,作为“首号钦犯”的老元帅,在专案组的威逼声中,趴伏在阴暗龌龊的囚室里,是如何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一字一句写出一部我军数十年的征战史,写出一部从深山的贫农之子成为开国元勋的奋斗史。

读者们在给报纸杂志的来信中说:“彭老总丹心照日月,刚正垂千秋,他至死都惦记着人民,人民永远缅怀他。”“《自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正气歌,是我们做人的一面镜子。”“《自述》好就好在真实,真实的东西最感人。它使人沉思,使人振奋。”

彭德怀的老战友杨尚昆专门写了一篇读后感言,代表了万千与彭德怀共同战斗过的老同志的心声:

刚出版的《彭德怀自述》摆在面前,勾起我的万千思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不会磨灭彭德怀同志的功绩。

彭德怀同志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深受人民爱戴的、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1959年以后,虽然他的公开消息不多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民却越来越怀念他。《自述》是德怀同志蒙冤中的严正申辩,他不顾加于他的骇人罪名,从容写下自己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历史,这种凛然正气,正是德怀同志的一贯精神。

他为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和他的传奇似的革命生涯,为我们的历史增添了光辉。他对敌人的雷霆之威,对党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雪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使我们永远敬重他、怀念他。他的伟大风范将长留于天地间。当然,他不是没有缺点,比如他严格、耿直又难免操之于急躁,但他勇于自责,“过则勿惮改”。

我想无论是和他共同战斗过的老同志,还是我们的青年一代,以至于我们的后人,都可以从德怀同志的历史足迹中吸取教益和力量。

“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彭德怀在生命的最后年代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深深感动了中国人。人们读罢《彭德怀自述》,在掩卷沉思的时候,一位慷慨悲歌、壮怀激烈的彭老总,一位为真理赴汤蹈火、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彭老总,就会从书中向人们走来。

“吹尽黄沙始见金”,中国人民心中的彭老总形象不仅没有因为20年蒙尘而污损,反而变得愈加辉煌高大。

魂归乌石

彭德怀沉冤昭雪后,家乡的人民欢喜若狂,奔走相告。喜炮声、锣鼓声数日不绝于耳,人们自发地结队游行,昼夜庆祝胜利,多年来受到牵连和遭到迫害的干部群众激动得热泪滚滚。随即,湘潭地区掀起平反昭雪的高潮,无数受彭案株连的人们获得了解放,拨云见日,湘潭大地一派盎然生机。

1979年5月,浦安修在彭起超和彭钢的陪同下,第一次回到乌石,瞻仰故居,会见乡亲。

家乡的人民热情地欢迎彭老总的亲人返里省亲,共同瞻仰彭总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一起回忆彭总的丰功伟绩。

浦安修对乌石的乡亲们说:“我这次回来,是要履行彭总的遗愿。1961年,彭总回来调查时,对生产队说过,他是回来当社员的,要生产队安排他出工,不安排的话,他就邀集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他还说,从那年起,他每年回来参加劳动100天,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100元,交队上做公益金、公积金。就这样,他在生产队立了社员的户头。回到北京后,他连续三年向生产队投了资。后来因为‘文革’来了,他惨遭迫害,投资就中断了。我这次把1964年到1974这十年的投资共计1000元补交给生产队。”

浦安修又到乌石学校参观,对校长和老师们说:“1961年冬彭总回到北京后,曾对我说过这所学校要修整或者重建。这次我从彭总平反后补发的工资里捐出一万元,请地方政府再筹措一些资金,修建一所新的学校,以了彭总的夙愿。”

1981年底,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拥有二层楼房的新校舍在彭家围子对面的黄泥大坪上落成。从此,远近十里八乡的孩子们都可以走进彭爷爷捐建的新的“乌石学校”学习了。那琅琅书声中,似乎伴有天上飘来的彭德怀欣喜的笑声。

1982年,湘潭县文化部门的干部向邓小平写信,请他为彭德怀故居题字。是年9月,邓小平寄来他亲笔书写的“彭德怀同志故居”七个大字。翌年夏,彭德怀故居整修完毕,正堂大门的门楣上嵌进了邓小平的题字金匾。故居的右横屋开辟一间辅助陈列室,迎面墙壁上高悬着陈云专为陈列室书写的题词:“彭德怀同志是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的英勇战士。”

离故居右侧百米处的山坡上,彭德怀两位弟弟的合葬墓也得以修复立碑,由王震为烈士墓碑题字。

这一年的“八一”建军节,彭德怀故居正式对群众开放。从清晨起,周围方圆几十里的上万群众扶老携幼,从公路、山间小道涌向彭德怀故居。那一天,路上的人龙绵延数公里。

上午9时,在庄严的国际歌声里,金匾揭幕和故居开放仪式隆重举行。拥塞道旁的人们尽情燃放鞭炮,表达自己内心对彭老总的敬爱。许多人在彭德怀巨幅彩色元帅照下唏嘘泪下,鞠躬致敬,合影留念,深切怀念心中的人民英雄。

1987年,乌石又迎来了她的杰出女儿:77岁高龄的刘坤模在彭起超的陪同下,从北国江城哈尔滨回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故乡。老人家一掬清泪,走进她住过多年的故居,轻轻抚摩着她和得华大哥共同生活的房间,静默良久。应乡亲们的要求,她为陈列室题词:

横刀不见人,乌石缅雄风;

华夏开新宇,更念大将军。

纵然是沧桑几度,白发如雪,刘坤模对得华大哥的感情始终未变。

1988年10月24日,彭德怀9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闻名海内外的人民功臣,湘潭县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在乌石故居,彭德怀半身雕像隆重揭幕,雕像的捐资者是爱国华侨陈成福先生。那天他专程从新加坡赶来,在揭幕仪式上,献词:“彭德怀元帅对国家、对人民的丰功伟绩,他敢言敢谏、铁骨铮铮的光辉形象,他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高尚精神境界,都令我肃然起敬,激发了我对他的衷心爱戴之情。”

一米高的彭德怀半身汉白玉雕像就安放在故居正堂中央,像座是黑色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彭德怀元帅像”六个金色的大字。雕像为故居增添了肃穆凝重的气氛,前来瞻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陈成福先生离开乌石时,又为建造“德怀亭”捐资。这座六角重檐的仿古建筑坐落在金华、荣华烈士墓右侧50米的山坡上,来乌石故居参观的人从“德怀亭”上可以俯瞰彭家围子一带的秀丽风光。

在北京,入住新外大街四号院安度晚年的浦安修抱病挥毫,特别手书一副长长的挽联,作为对丈夫九十冥诞的纪念:

慕君有志蹈火赴汤总为中华崛起何求奇勋昭日月

教我无私忧国怀民但图神州兴旺敢将赤胆鉴乾坤

在浦安修的新居里,彭德怀身着戎装的半身大照片高挂在客厅的东墙上,对面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赠浦安修的条幅:“是非当日已分明,创业奇勋久策成。一事元戎应有恨,不曾亲见捉江青。”又题跋曰:“书呈安修同志指教,想我彭大将军九天亦有同感。”

不久,浦安修病重住进301医院治疗,确诊为乳腺癌。终又扩散不治,于1991年5月2日与世长辞,终年73岁。

多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及彭德怀的忌辰,彭家子弟和彭总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要一起去八宝山,请出彭总的骨灰盒,缅怀他老人家。

自彭德怀故居开放以后,不仅全国各地的人民纷纷前来瞻仰,世界各国的友人也不远万里前来参观。然而,这座故居历尽风雨沧桑,显得特别破旧,兴建彭德怀纪念馆便成了人们共同的心愿。为了纪念彭德怀百年诞辰,湘潭市委、县委综合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多次上书中央,恳请为彭德怀元帅塑像和兴建纪念馆。

1994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批示,同意在乌石为彭德怀塑建一尊铜像和兴建一座纪念馆。故乡人民闻讯十分高兴,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彭老总出生入死为了人民谋幸福,我们要群策群力为彭老总树丰碑。

湘潭市组成彭德怀百年诞辰活动领导小组,各级政府积极筹划,社会各界群情振奋,作方案、筹资金、兴土木;中央关心,地方用命,军队鼎力,百姓掬诚;捐款之踊跃,童叟踵肩;献策之纷纭,南北响应。纪念工程于1996年9月16日在乌石峰南麓卧虎山头奠基,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个国内一流的纪念工程圆满竣工。

卧虎山上,彭德怀铜像巍然耸立,雄视远方。铜像连基座总高8.1米,以寓军功。彭德怀纪念馆浑厚质朴,棱角分明,以昭方正。

1998年10月20日,乌石镇上,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彩旗飞舞,气球飘荡。数万人聚集在纪念馆的广场上,举行盛大的彭德怀同志诞辰百年纪念大会暨铜像揭幕仪式。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代表地方党政军、中央军委委员并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上将代表中央军委先后在大会上发表演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等彭德怀的老战友、彭德怀侄儿侄女中除早几年病故的大侄女彭秀兰外,其余七位及黄岁新等烈士遗孤出席了大会。三天后,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

彭德怀铜像揭幕[左二起:彭钢、袁圆(彭钢长女)、袁士杰(彭钢丈夫)、彭正祥、彭爱兰、黄岁新]

在纪念彭德怀百年诞辰活动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彭总的老战友、老部下相继发表了许多怀念他的文章,热情歌颂了彭总为国为民不计个人生死荣辱的伟大品格。其中中国国防科技的领军主将张爱萍老将军的《一个真正的人》一文,影响深远。该文结尾说:

彭德怀同志,是一个真正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字的人。他的一生不仅为我们的党、国家、军队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我们留下了世世代代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0 阅读:22

大肥肥文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