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山汉墓:失传扁鹊医书和经穴漆人重现,透露扁鹊惊人医术!

纪元轴心文化 2024-02-11 17:12:46

2012年7月,在成都地铁三号线的施工中,发现了四座汉代的墓葬。得到报告后,文物部门派出了老官山考古队前往调查。老官山位于成都主城区北面,是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交界的地带。这一区域早就发现了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而唐宋以及之后的贵族墓葬也屡见不鲜。起初,考古队对这四座汉墓的发现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因为墓葬的外层夯土已经被破坏,墓葬内长期被水浸泡,而且有明显的盗洞痕迹。所有的这些迹象似乎都在说,这些墓葬只是空壳子,已经腐烂衰朽了。

然而,接下来的发现让考古人员大为震惊。首先,一号墓出土了约50枚木牍,这些木牌上记载着官府文书、求子和巫术等内容。木牍的出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三号墓出土了约950支医书等竹简,填补了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空白。这些竹简包括五部医书和一部治疗马病的兽医书,所记录的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个领域。其中一部竹简记载了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扁鹊的经验,引起了考古学者的极大关注。经过考证,敝昔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史书中对扁鹊有着诸多记载,他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医师,原名叫秦越人。之所以被称为扁鹊,是因为扁鹊是神话故事中的神鸟,人们为了表示尊敬才称他为扁鹊。如今,扁鹊所写的医书已经失传,而在老官山汉墓中抢救出的这部医书极有可能就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的经典之作。

随着专家的深入研究,发现三号墓中的医书的实际作者是汉朝的名医仓公。专家推断,仓公的医术实际上是传扁鹊后代的,两人有师承关系。因此,三号墓出土的医书也可以被称为扁鹊的医书。此外,三号墓还出土了一件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国宝:一尊大约高14厘米的经穴漆人,其身上纵贯全身的22条彩绘红色经脉线、45条白色经脉线以及109个黄色圆点可能是穴位。经过标注有心、肺、肝、胃、肾等人体部位名称的铭文。或许在这个方寸大的漆俑上,我们可以不禁对2000多年前古人掌握的医学知识感到惊叹。

一号、三号墓的发掘令考古人员对二号墓的发掘充满了期待。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发现了四台高度仿真的织机模型,这些模型的部件上还残留着丝线和染料。此外,还有15件彩绘的墓俑与织机模型一同出土,这些墓俑的左胸上还刻有人名。

自古以来,成都锦官城的美名就远远传播,而这美名源自汉代设立的蜀锦官办机构。然而,对于成都在制造业的地位一直存在疑问,因为尽管通过对历史遗迹和古代墓葬的考古研究,人们发现了制造出色织物的证据,但始终没有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织机。然而,在二号墓中发现的织机模型不仅展示了汉代提花织机的先进性,还以人俑形式展示了纺织工厂的工作分工和面貌。这台织机采用复杂的程序,共有84片综片,每片综片穿过1万多根细线,每次提起一片综片,红蓝黄白绿五种颜色的丝线中就有一根在上面,四根在下面。如果将纬线上面的一根丝线代号设为1,将纬线下面的四根丝线代号设为0,就相当于为织机编写并存储了一部计算机的二进制编码。根据预设在织机中的程序,织工们无需复杂的培训就可以完成纺织工作。这样精巧的提花织机,是谁将其带入棺木呢?

根据出土的古代钱币等信息,考古学家确定老官山汉墓的年代大约在西汉景帝和武帝时期。根据一号墓中出土的“景式”铭文漆耳杯,老官山汉墓与曾经的楚国三大望族之一的景氏有关。西汉时期有一支景式家族迁移到蜀地,如果历史确实如此,我们可以将老官山汉墓视为楚国后裔,或者与楚国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前面提到,这座墓在刚被发现时曾被盗过,然而竟然出土了这么多珍贵的文物。

为什么当时的盗墓者没有将其带走呢?

首先,墓中类似手提箱夹层的防盗设计显示了墓主的防盗意识。棺材外的椁室底部有一层用隔板分割的底箱,每层底箱又分成几个区域,分别放置陪葬品。经穴漆人和简牍就是在这里发现的。二号墓的椁室上发现一个盗洞,非常精准,正好位于棺材所在椁室的中部位置。盗墓者拿走了棺椁中的金银财宝,但对于后世人视为珍宝的织机模型和陶俑等物品,则抛弃不带走。

而在内棺中没有发现墓主的尸骨,却有一具女性骨架在椁室之外。这具骨架保存完好,甚至连指骨都完整无缺,表明尸体被拖出棺材时并未腐烂,应该是在下葬不久被盗墓者挖出来的。考古学家猜测实施盗墓的人很可能是参与了墓主下葬全过程的知情人,因为只有这类人才能准确地打开这样的盗洞,了解墓主下葬时的陪葬品。对这具骨架进行鉴定后,根据推测,这是一位40-50岁的女性,她是一位身材匀称、容貌姣好的富家女,享受了富贵荣华。她热爱织布,所以在去世后也希望将其织机带入墓中。

7 阅读:2170
评论列表

纪元轴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