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军机处内幕:清朝最高权力中枢,如何影响历史走向!

纪元轴心文化 2024-02-13 07:36:52

清朝是一个以满洲贵族群体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因此具有保护满洲贵族利益为最高原则的特殊性质。

清朝初期的满族政权决策机构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大臣联席制度,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分享了皇帝的部分权力。这时,军机大权主要由八旗诸王掌握,八旗贵族势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了皇权,导致中央政令无法彻底实施。这对清朝来说是一种严重威胁,如果任其膨胀将会重蹈明朝灭亡的覆辙。

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皇帝都清醒地认识到满洲诸王势力对皇权的严重威胁,因此在顺治、康熙时期出现了南书房直臣,即皇帝选几个心腹时刻在干清宫内的南书房待命,不定什么时候皇帝就会召见一起商量一些机密事情。当时的南书房直臣有的品级不高,却很有权势,南书房作为处理政务的机构以此来削弱内阁和议政大臣的权利。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帝喜欢搞单线联系,这导致南书房的地位下降,当时正好赶上青海战争,军务繁忙。由于内阁在太和门外人流量大且杂,担心泄露军机,于是在隆宗门内设置了军需房,选派谨慎的内阁中书进入职务书写密旨。由于距离内廷近,便于随时宣告。临时设置的军需房后来被扩大编制,成为正式的机构,更名为军机处。雍正继位之初,他首先收回了诸王的兵权,使诸王失去了与皇权抗衡的能力,同时牢牢掌握兵权在自己手中,并对宗氏皇族实施血腥打压。因此,加强皇权是创立军机处的根本原因。

清代的军机处是高效率的最高行政机构,在这个机构中工作的人都非常敬业。从雍正中期军机处创立,到宣统三年裁撤,160多年间,国家的政务传达与下达始终顺畅灵活,完全依靠军机处的工作效率保障。与其他闲散的衙门相比,在军机处上班非常辛苦,尤其是军机章京。

军机处一般有两种人,一是军机大臣,即主管事务的,二是军机章京,即负责跑腿的。军机大臣在乾隆年间通常有6-8人,道光之后通常为5-6人,基本上满汉各占一半。军机章京人数更多一些,满汉各定制16人,后来又出现了额外值班的章京,满汉各达18人之多。军机大臣通常由内阁大学士等兼任,而军机章京需通过考试选拔。选拔条件非常严格,首先必须是进士或者是举人等出身,其次必须经过保举,有人为其背书,第三必须通过选拔考试。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到军机处工作。

清政府最初规定军机章京满汉各16人,分为满、汉两班,每班由一人领班,依次轮流值班。章京们的工作时间大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三点左右,此外还有早班和晚班。早班大约是凌晨四点到七点左右,因为清朝是五更上朝,所以这时候是最忙的,在这之前,奏折也要提前送达,夜班也有有专人值守,总之就是24小时有人待命。

军机章京的工作主要是起草和修正文书,清朝官方的文件分为两类,一类是题本,一类是奏折。题本需要经过内阁等各级官署逐级上报,效率较低;而奏折是官员直接上报给皇帝,由皇帝直接处理,行政效率较高。当皇帝接收到奏折后,通常会召见军机大臣商讨处理意见,军机大臣承旨后,再向军机章京传达旨意,由章京起草文书,军机大臣稍作修改后再报皇帝批准,皇帝批示的文书通过军机处下发给各相关单位。这是章京们的主要任务。

军机处是与皇帝同行的,皇帝巡行时,军机处也随行。皇帝常住的地方,如圆明园、颐和园、承德山庄等,都有军机处设立值房。随着皇帝巡行,军机处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繁忙。在途中,军机章京要克服各种困难,如遇到紧急事务,章京要匆忙起草文件,在皇帝休息时抓住机会呈递。虽然劳累,但军机章京这个职位仍然是所有为宦官的首选,因为担任章京有声望和利益,并且升迁较快。

朝廷非常重视军机章京,由于地位崇高且权力重大,少不了有人谄媚和行贿。应酬频繁,额外收入也自然不少,特别是到了清末,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而且章京有三年一推荐的机会,因此比其他相同官员的升迁更快。由于工作在核心部门,时常有机会被皇帝发现并提拔。

乾隆年间著名的大臣毕元就是一个典型。毕元是乾隆朝状元,成为状元之前,他已经进入中央机构工作,并以内阁中书的身份成为军机处的章京。

在殿试前一天,他正在帮助一位同事代班。当天晚上,陕甘总督的奏折送到军机处处理。奏折讲的是新疆屯田的事情,毕元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了这篇奏折。没想到后来殿试的题目正是新疆屯田。毕元对答如流,深得乾隆器重,因此荣获状元称号。

0 阅读:1

纪元轴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