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太上皇是谁?哪些太上皇比皇帝权力更大?

纪元轴心文化 2024-02-11 17:12:47

第一个有太上皇称号的皇帝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然而秦庄襄王在死后才被追封的。太上皇这个称呼也是秦始皇发明的,太在古文中表示身份更高或者是辈分更高。太上皇的意思就是比皇帝的身份更高或者是辈分更高的皇。

第二个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被尊为太上皇的时候还在世。所以刘太公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来都没有当过皇帝的在世的时候就被封为的太上皇。

历史上第三个太上皇是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他智商有些问题不能处理朝政,他继位之后,西晋朝廷开始了一系列的争权夺利,并由此引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时候,司马伦掌握了权力,自立为皇帝,然后就强行把晋惠帝司马衷变为了太上皇。他是第一个当过皇帝的太上皇。

其后北魏的献文帝、北齐武成帝、隋炀帝、唐高祖、唐玄宗、宋徽宗、明英宗、清高宗等等都曾经被封为太上皇,并且他们都是在世的时候就得到这个尊号。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现任皇帝的父亲或兄长,现任皇帝的皇权是从他们的手中继承过来的。太上皇或被动或主动,在他们还没有离世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皇位交给了继承者。

皇帝的父兄是一个很特殊的概念,这样的父兄早就超过这两个字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皇帝和太上皇不是简简单单的至亲关系,而是伴随着权力碰撞而导致的利益关系。如果认真的比较起来,皇帝与太上皇谁的地位权势更高呢?

通过历史上这些太上皇的不同境遇可以得知,他们的地位大致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太上皇权与皇权固有的矛盾。自有皇帝这个称号以来,皇帝都自诩并且被奉为天神,在人间的代表,是上天的儿子,是国家唯一的象征。服从皇帝的统治就是服从上天的意志。按照这样的逻辑,世界上不应该出现另一个可以与之比拟的皇帝的存在。太上皇的出现必然会引起执政权力之争。做惯了人间君主的太上皇从行为和意识都要继承他们以往的尊贵,而继位的皇帝作为被赋予皇权的新的代表,必然要行使作为人皇的权利。太上皇的权利与皇帝的权利必然就会产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结果一定会是有一方失败,要么是太上皇斗败,交出一切的军政大权甚至会被幽禁。

比如说唐高祖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就被儿子李世民尊为太上皇,实际上就是被迫放弃了实权。还有武则天,在武则天的晚年,朝中大臣联合太子李显一起发动了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由太子李显继皇帝位。武则天被迫退位之后,李显等人仍然称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之后武则天过着落寞的生活,几个月之后就去世了。不过,武则天在临死的时候,主动削去了帝号,以皇后的身份与唐高宗一起合葬在了干陵。要么就是皇帝认输,老老实实听太上皇的话,做儿皇帝。无论结局怎样,皇权这种排他性是导致权力之争的根源。

其次,伴随着不可调和的权力矛盾。华夏文明崇尚的孝道也是影响太上皇地位的重要因素。历代的帝王都大力地倡导孝行天下。当皇帝逊位以后,新皇帝从父兄当中接过权力的权杖,也要继承父兄长久以来尊崇的孝道。如果新的皇帝继位之后,就将奉为太上皇的父兄软禁起来,削弱他们的权力,甚至置他们于死地,实在不能算说是孝顺的行为。而皇帝不能以身作则,自己的威严也会受到严重的削弱。

于是太上皇的地位便取决于两大因素博弈的结果。

通过历史上的太上皇待遇就可以看出,遭到排权的太上皇居多,受到礼遇的只占少数。

以明清两代为例,同样做过太上皇的明英宗,清高宗的待遇就截然不同。

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被蒙古瓦剌部擒获并且羁押,此后朝廷就另立了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一年之后,英宗回到了北京,朱祁钰就尊他为太上皇。但是,朱祁钰认为这个哥哥始终是一个威胁,他就将英宗软禁起来,而且在软禁的宫门上锁,并且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英宗的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有时候还会被克扣。英宗虽然贵为太上皇,但他的生活比监狱的囚犯并没有好多少。

这与清高宗乾隆的待遇判若云泥。乾隆认为自己在位的时间不能超过祖父康熙皇帝,他就逊位给了嘉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乾隆虽然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他还掌握着实权,直到嘉庆四年乾隆去世,嘉庆帝才真正成为清朝的主人。

无论太上皇们的生前待遇如何,死后他们的葬礼还是非常隆重的。即便是生前没有被好好对待的太上皇们,在他们死后,皇帝还是会跳出来扮演孝子孝孙。

0 阅读:0

纪元轴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