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王重阳隐居和道士炼丹的宝地,唐朝国教的诞生地!

纪元轴心文化 2024-02-12 10:02:30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终南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全真教的中心,也是杨过和小龙女的隐居之地,他们在这里相遇和生活在一起。终南山在广义上是指秦岭山脉,狭义上指的是陕西省的秦岭中段。在终南山的脚下有一座楼观台,据传说老子在这里讲述《道德经》而成名。这座楼观台被认为是道教最早的道观。

在唐高祖李渊自称是道教教主老子的后裔后,他和他的儿子李世民争夺天下时,为了提高他们的家族地位并争取上层贵族的支持,他们利用了和道教创始人老子同姓李的巧合,尊奉老子为祖先,并借此制造出君权神授的舆论。一些道教统治者为了争取新统治者对道教的支持,也在各地创造了老君显灵的宗教神话,以迎合李唐王朝的政治需求。

唐朝建立后,李渊对楼观道士的行为非常赞赏,他重修了终南山山脚下的楼观台,并将其扩建为宗圣观。道教因此被提升为国教,并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终南山的楼观道士从一个小型道教团体逐渐发展壮大,唐代成为了他们的鼎盛时期。

由于终南山靠近长安,并且是道教名山,加上终南山与长安之间是广阔的平原地带,所以从长安出发到达终南山不需要翻越山岭,只需要沿着平坦的大道走就可以到达。因此,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贫穷的百姓,都会前往终南山。大家之所以喜欢去终南山,除了因为它靠近长安和受到皇室的支持外,还与道教追求修仙的最终目标有关。道士们修炼的核心是心静,而幽静的名山是他们的首选。

根据道教传说,古代先贤经常活动于名山仙境,只有那些云雾缭绕、幽深莫测的高山才符合他们超凡脱俗的身份。道士们选择入山修炼,一方面是为了感受山中的灵气,另一方面是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和真人的指导。终南山富含矿物和森林资源,为道士们炼制丹药提供了条件,山中的金石矿物、灵芝和各种草药应有尽有。

终南山作为帝都最近的一块炼丹宝地,自然受到了唐朝人的青睐。最早开始将名士引入终南山隐居的是在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这四个人曾在秦朝担任博士的职位,负责管理古今史事和书籍典章。因为年纪大了,加上秦末汉初的战乱和刘邦不重视文人等原因,他们选择隐居商山。

商山就在终南山附近,刘邦曾多次邀请四皓出山,但他们都没有同意。后来,刘邦宠爱他的小妾生的儿子,想废掉他的正妻吕后生的太子刘盈。吕后得知刘邦看重四皓,于是请他们帮助太子,四皓才出山辅佐太子刘盈,这样刘邦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刘盈继位后,要封四皓为官,但是刘盈比较软弱,朝政大权落到了他的妈妈吕后手中。四皓预见到他们报效国家的希望渺茫,于是又重返商山隐居。

在唐朝的时候,终南山上的人一般都有着不同的打算。这里是京城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结缘的绝佳地方。无论是享受高官贵族建庄园、别墅的乐趣,或是遇上麻烦,这些贵族都会选择寄情于山水,在终南山下度过闲暇时光,远离纷扰。

此外,每年秋冬,长安城都会有很多读书人前来参加科举考试。考试结束后,这些人往往不急于回乡,而是留在这里。文人们喜欢选择在山林中读书,有些读书人选择暂住在终南山的寺庙,或是复习备考,或是等候消息。

终南山附近的寺庙众多,北周武帝时期曾出现过规模较大的灭佛运动。一位法师带着30多个门徒逃到了终南山,在山中建起了72座茅棚。此后,茅棚成为隐居者的特殊居住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僧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保留佛法传承。

隋代之后,佛教得以重新兴盛,道教在李唐王室受到尊崇,终南山下的寺庙、道观也随之增多。由此可见,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紧密相连,使得终南山成为长安乃至整个唐朝的重要文化象征。

在金庸的《神雕侠侣》一书中,王重阳的人物确实存在,他也曾在终南山居住过一段时间。王重阳出生于北宋年间,当时他只有13岁,正值金人灭北宋,将关中地区划归为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年少时的王重阳参加了贡举考试,成绩优秀,并获得一个小官职。然而,上班没多久他就被罢免了,失望之下,王重阳转而参加武举考试,以武举状元的身份再次获得一个小官职。然而,他觉得自己才能被低估,心情非常郁闷,整日过着醉酒发疯的生活。

由于深深地崇仰道教,王重阳渐渐产生了隐遁之心。48岁那年,他抛弃了妻子,前往终南山修炼。他在那里挖了一个洞穴,命名为「活死人墓」。两年多后,王重阳填埋了「活死人墓」,搬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与几位道友一起修建了一个茅庵,进行修炼,并在终南山一带传授道教。然而,他的影响力有限,只招揽了几个徒弟。

或许他觉得自己成就不足,56岁那年,王重阳放火烧掉了茅庵,与道友告别,前往胶东半岛传教。就在那里,他教化了丘处机等七位弟子。由于大弟子财力雄厚,出资修建了全真庵,全真教的影响力才逐渐扩大,拥有了一批信徒。

几年后,王重阳去世,弟子们将他的遗体迁回终南山并厚葬。可以说,王重阳最初修行之地和最后安葬之地都在终南山。

0 阅读:0

纪元轴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