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板爱生茧子、走路疼痛是怎么回事?或是3种疾病在作祟

博喜谈健康 2024-01-18 20:21:14

前段时间小吴发现自己脚掌处茧子越来越重,没几天就长了几个“鸡眼”的东西,走路还有些痛。小吴以为自己这几天新买的高跟鞋穿的太久了,加上不太合脚,挤出了个“鸡眼”。

小吴就自行买了个修脚的工具,自己在家给自己修了个脚,把这个“鸡眼”给修掉了。结果没几天,小吴发现自己整只脚沦陷了,脚掌上密密麻麻的淡黄色的粗糙增厚角质层,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黑色小点,走路时伴疼痛。小吴赶忙到医院寻求医治。

医生告诉小吴,这不是鸡眼,这是趾疣,是一种传染病,如果自行处理很容易发生传染,越来越重。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冻治疗,小吴的趾疣逐渐好转,也不再影响走路了。医生叮嘱小吴要注意防治hpv病毒感染,谨防复发。

我们的双脚一直都是容易让我们忽略的部分,但其实双脚的很多变化可能预示着疾病的发生,就像脚底板生茧子,伴有疼痛感就可能是由于不同疾病引起的。

生茧、疼痛,或有这三种疾病作祟

趾疣

人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会引起皮肤细胞和血管扩张,形成的不规则形粗糙斑块就是趾疣,趾疣多发生在足部压力点,特别是跖骨中部区域,因而行走的过程中会引起压迫性疼痛。

跖疣大多呈现出淡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边界清楚,中间散在黑紫色出血点,周围环绕增厚角质环。这一点需要与局限性、圆锥形增厚物的鸡眼相鉴别。

趾疣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如果自行处理,病毒沾染的正常皮肤处也会很快被感染,甚至通过患者使用的毛巾、拖鞋等传染给他人。因此建议患者发现症状后及时就诊,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避免因忽视症状导致加重。

糖尿病足

临床上称茧子为胼胝,是由于长期压迫和摩擦足部皮肤引起的,而糖尿病患者则会因血糖升高,血液粘稠,影响到远端足部的供血,导致患者足部感知能力下降的情况。

同时,患者的神经感知能力也会受到阻碍,足部摩擦时,糖尿病足的患者感觉上会相较于正常人更为迟钝,因而更容易出现胼胝。随着病情的发展,胼胝增厚,患者受胼胝挤压处会出现疼痛的症状。

糖尿病足因足部供血不足、感觉缺失,恢复较常人更为缓慢,如果不及时处理任由茧子越长越厚,那么其下的组织就会不断受到会挤压,同样出现缺血坏死的症状,引发糖尿病足的损伤和溃疡。

因而糖尿病足的患者在出现茧子增厚的情况下要寻求医生处理,及时用药,延缓病情发展。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也会引起脚麻、脚痛,临床常见的多是腰4/腰5、腰5/骶1处椎间盘突出,而支配下肢部的神经根也多发于此。

当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到腰椎管内的腰5神经根时,导致神经根传导减弱,可能引发足背部的疼痛、感觉障碍;当骶1神经根受到压迫时,可能会出现足底部的麻木、疼痛等症状。压迫越严重,脚疼就越明显,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详细检查,轻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可进行药物、针灸、按摩等治疗方式。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正常活动,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

由上而看,双脚的健康也是我们需要加以注意的事情,尤其是在全身循环减缓的秋冬季节,这些周围组织的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呵护脚掌,冬天更不能马虎

1.温水浸泡、去除角质。

足部的角质堆积形成茧子,且脚部的角质一般要比其他地方坚硬。去除前需先将双脚浸泡在温水中,40-50℃即可,通过不断加水将水温保持在50℃左右,水位没过脚踝,浸泡20-30分钟以达到软化干硬角质的目的。

浸泡后,可以选择带有磨砂的修脚器摩擦脚掌或脚跟处的软化角质层,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伤害到皮肤。

2.适当的足底按摩

脚底有很多穴位,对应着身体各处的器官、系统,可以通过按摩、刺激脚底穴位来判断身体是否有疾病。刺激双脚穴位,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放松双脚。

3.选择合适的鞋子

像高跟鞋,尖头鞋等都对脚部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阻碍血液循环,不易保暖,应该尽量少穿。要选择舒适,柔软的运动鞋,休闲鞋等,到了秋冬季节更要以暖和舒适为主,多选择棉鞋,少穿皮鞋。

4.多晾晒双脚

一直包裹着鞋袜对于双脚处空气流通不好,也容易细菌的滋生,可以偶尔脱掉鞋袜,让双脚进行20-30分钟的日光浴,这样足够的紫外线可以促进双脚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

除了生茧、疼痛,脚部的很多其他变化也可能预示着疾病的发生。

身体出现问题,双脚还有这些信号

脚部麻木

如果双脚麻木频繁出现,而且反反复复,时轻时重,这就需要警惕可能是末梢神经炎引起的,炎症导致局部感知力下降,神经传导下降,出现麻木的现象,有种穿了一双无形的袜子一样。

对于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脚麻很有可能是脑卒中先兆。如果突发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活动加重,常发生在卒中爆发之前。因此有高血压等病史的人群出现手脚麻木的现象,一定要高度注意。

脚部发凉

脚凉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原因是气血不足,造成血液循环不畅或阳气不足、温煦失职进而导致的手脚冰凉,可以通过吃一些补气血,增阳气的食物来调理。

但脚凉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缺少激素刺激而会影响产热,因此容易出现肢体末端冰凉的现象。

脚部外形变化

双脚离心脏较远,因此心脏的血液不能顺畅到达脚部,脚部的温度就会比其他部位温度较低,而尿酸的繁殖更喜欢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因此当发现脚趾出现增大、肿胀等,还伴有极度疼痛时,很可能是发生了痛风。

而当出现慢性呼吸性疾病时,肺功能降低导致的肺部缺氧,全身供氧不足,而离心脏最远的双脚更是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脚趾会出现杵状变形,看起来是小棒槌的形状。

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很可能病变已经深入,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保护双脚就是保护我们行走的最大倚仗,双脚的一些病变极易让我们忽觉,长此以往很容易延误病情,以此提示我们,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化都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张天华.不可忽视的脚茧[J].医药与保健,2004,(10):37.

[2]徐超.教你几种脚部保健方法[J].双足与保健,2016,(06):52-53.

[3]王永兰.老年人:留心你的脚部变化[J].家庭医药,2015,(06):76.

[4]孔思语.双脚变化提示身体状况[J].康颐,2017,(02):55-56.

1 阅读:1287

博喜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