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7-Eleven创始人自述,我不淡定了!

啸瞰风云谈商事 2024-04-24 03:04:53

1

7-Eleven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便利店品牌,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市面上介绍7-Eleven的书籍很多,其中以创始人铃木敏文的三本书流传最广,它们分别是《零售的哲学》《零售心理战》以及《7-Eleven经营秘籍》。

我在很多年前就读过这三本书,当时对便利店乃至零售业还不太了解,它们也算是对我的一次启蒙,让我从此踏上了商业研究的“不归路”。

最近几年,随着对商业理解的不断加深,我重读了铃木敏文的自述,我突然发现,这位创业者对零售行业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远超同行,其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学习。

下面就把我的感悟,简单地和大家分享一下。

2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7-Eleven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7-Eleven最厉害的地方是它的商品力。

的确,能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便利店,商品是7-Eleven的基本盘,而鲜食产品更是它的王牌。7-Eleven有自己专门的研发部门,先后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关东煮、饭团、面包、泡芙、面点、汤汁等自有食品,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乃至今天,鲜食仍旧是7-Eleven竞争力最关键的来源之一。

还有人说,7-Eleven的强大之处在它的服务。

诚然,7-Eleven里的服务琳琅满目,而且有许多都是7-Eleven率先设立的,比如24小时营业,宅急送、引进POS机、安装ATM机、水电代收、提供打印和复印服务等等,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捷与温馨。

了解商业史的朋友可能会说,7-Eleven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获得了先发优势,毕竟它是第一个把便利店引进日本的企业,正是它教育了那一代的日本消费者。而彼时他的竞争对手要么对这种业态了解不够,要么就是缺乏信心。7-Eleven敢为人先,因而对行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以上答案都对,但都没有触达问题的本质。

我在上面罗列的这些优势,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今天便利店的标准动作,但是放在四十年前,它们都是石破天惊,乃至不可思议的。

你今天之所以觉得司空见惯,是因为你已经知道了标准答案,但是回到当初,铃木敏文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任何行业的创新,都需要巨大的勇气,那么,铃木敏文是如何具备这种“先见之明”,成为一个行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的呢?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突出的预见能力,而是由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我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无我。

3

说到“无我”,让我想起了禅宗里一则著名的典故。

当年五祖弘忍要立继承人,弟子神秀资历最深,为了让师傅传他衣钵,顺便测试自己对佛学的领悟程度,神秀于深夜在墙上写了一则佛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弟子们看了这首佛偈纷纷叫好,但弘忍却沉默不语,显然,这首佛偈虽然写得好,但还不是弘忍最想要的。

就在此时,一位不起眼的僧人在旁边念出了自己的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位僧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禅宗六祖——慧能。上面这四句话很有名,哪怕你不是学佛之人,对这首佛偈也应该有所耳闻。

因为这首佛偈,弘忍把衣钵传给了慧能,慧能也自此开宗立派,到南方创立了南宗禅。

据说在成名之前,慧能只是个小喽啰,寺里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他的职务是替寺院打杂,连弘忍的正式弟子都不算。

当然,以上故事究竟有多少虚构成分我们不得而知,但慧能将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发扬光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自慧能以后,禅宗彻底融入了中国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以慧能的资历,在那时候的寺院里顶多就是个“临时工”。至于弘忍手下的弟子们,个个饱读经书,学富五车,能言善辩,凭什么只有慧能给出了独到见解,其他人却没有呢?难道他们的学历还不如一个临时工吗?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慧能的边缘身份。

弘忍的那些弟子们,平时听师父和师兄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他们的脑海里面已经有了许多标准答案,所以在他们眼里,凡是师父说的,佛经上写的,或者大师兄讲的,都是对的,他们很少去质疑,也无力去质疑。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寺庙也和任何的企业组织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组织里谁是领导,谁最受领导的赏识,大伙就听谁的,毕竟你将来上了位,追随你的人都有好处。神秀在这个组织里,已经被公认为将来的一把手,他写的佛偈,自然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但慧能就不同,他处在这个组织的外围,可以不受组织文化的影响,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反而能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佛法,并且自信地表达出来,从而成为一代宗师。

为什么我们要讲慧能的故事呢?

因为7-Eleven的创始人铃木敏文的身上,也有着类似的特质。

4

铃木敏文在书中坦诚,在入职伊藤洋华堂(7-Eleven前母公司)之前,他在一家出版社担任宣传工作,即便加入公司之后,他也从未从事过诸如产品研发或者销售的工作。

用铃木敏文自己的话说:“我不曾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而在铃木敏文的同事之中,有不少身经百战的产品专家、采购专家和营销专家,从专业到资历,他们都比铃木更具优势,但最终却是铃木敏文成了7-Eleven在日本的创始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铃木敏文总结出了两种人才,一种学识渊博,记忆力强,能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这种人就是通常所谓的行业专家。

而另一种人记忆力不出众,知识也不多,却有着很强的想象力,铃木敏文觉得自己就属于这一种。

回过头来看,正因为缺乏经验,让铃木敏文能够跳出这个行业的条条框框,摆脱经验的束缚,指引公司不走寻常路。

铃木敏文这种非凡的洞察力,早在7-Eleven创立之初就有了。

当初铃木敏文一行人去美国考察,发现了7-Eleven这家便利店,那时候已经在美国开出了几千家,铃木敏文觉得这是一门相当不错的生意,决定把它引入日本。

结果这个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公司上下一致反对,原因显而易见: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大店时代”,开大超市是这个时代的主流,顾客也愿意去超市购物。便利店商品有限,价格也不占优势,盲目开店就是死路一条。

但铃木敏文是怎么想的呢?

他觉得这个答案看似正确,其实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

超市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劣势也很明显,一方面离家有距离,另一方面依旧有许多商品覆盖不到,特别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你不可能一天到晚去超市购买。

之所以担心小店铺没生意,是因为目前的小店铺运营效率太低,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只要这两项能够提升,便利店就有生存的土壤。

为什么大家觉得开便利店没前途?那是因为都被眼前的现象给蒙蔽了,却没有发现决定成功背后更关键的隐藏变量,那就是:运营能力。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7-Eleven通过在社区密集开店,开发自有品牌,引进多种便民服务,为自己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铃木敏文认为,他一切决策的参考依据,就是“以未来为出发点”。

为什么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因为未来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方向,过去尽管有大量丰富的信息和内容可供参考,却也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一旦你陷入过往的经验里,以“专家”或“内行”的身份暗示自己,你就看不到行业发展新的可能性,甚至误判形势。

正如当年的神秀,正因为他跟随师父太久了,每天耳濡目染,听了太多的教诲,以至于他自以为了解弘忍的心思,把经验当成唯一的准绳。

所以神秀的思维是典型的“有我”,亦如他的那首佛偈,身是菩提,心如明镜,“身”和“心”被他当做最重要的现成之物,成了他的自我参照,所以需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再看慧能这边,尽管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反倒成了他最大的优势。没有教条的约束,反而使他的天性不受遮蔽,故而能够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把自己彻底清空,直指本心。

千年后的铃木敏文,以自己的经营行为,践行了慧能的哲学。

5

除了摆脱经验的束缚,铃木敏文“无我”思想的另一个体现,来自他对顾客的理解。

铃木敏文还有一句名言:不是为了顾客,而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

“为了顾客”和“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有何区别?

前半句话是以顾客为目标,本质上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哪怕你整天跪舔顾客,仍旧是以自身为出发点。

而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就不同了,你必须把自己想象成顾客,去理解他们想要什么?

表面看,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毕竟“换位思考”是我们从小到大就听过的话,而且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具备与他人共情的能力。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旦你面对具体的场景,尤其当你的脑海里预设了“我是专家”“我比顾客更有经验”的前提之后,你就会选择听自己的,而不是听顾客的。

铃木敏文提到了一个例子。

7-Eleven店内的面包深受消费者喜爱,它们都是日本国内面包厂生产的品牌商品,那么顾客最看重面包的哪些品质呢?

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安全性、口味和新鲜度。但问题是,工厂里送来的都是标准化商品,安全性有保障,但因为受到物流的限制,新鲜和口味就差强人意了。

当然,这不是说那些品牌面包不好吃,但是从顾客的角度,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的建议是提高产品的保质期,增强面包的品质,对不起,这就是“为了顾客”的思维方式,它并没错,但还是在7-Eleven已有的体系之内,你首先是想确保自己的体系不受影响,然后再去满足顾客。

铃木敏文设想如果自己是顾客,他会希望便利店能有自己专门的工厂,能够为自己生产口味独特的面包,而且随时随地都能尝到。

所以,铃木敏文决定在门店附近设置面包厂,并且安排销售高峰时期送货,实现“刚出炉就配送”,同时寻找合作企业开发新的口味,让自己的面包独一无二。

正因为“站在顾客的立场”,铃木敏文以自制面包为契机,改造了7-Eleven的供应链,彻底打破了原有的体系,这在当时是极具魄力的行为。

然而,从顾客的立场考虑问题,并不意味着你必须面面俱到。

这里的“顾客”,指的是你的目标用户,而不是把天下顾客一网打尽。事实上,也只有明确了目标用户,你才能真正站到他们的立场上,让注意力产生聚焦。

比如当初7-Eleven决定销售饭团和便当的时候,公司内都支持采取低价模式。

因为低价才能发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况且还能给商品带来竞争力,既然可以带来销量,何乐而不为?

但铃木敏文却认为,顾客来7-Eleven,不是因为这里的饭团便宜,而是因为它们更好吃。

所以与其追求低价,不如追求高品质。

可你价格上去了,顾客嫌贵不想买怎么办?

铃木敏文觉得,追求低价的顾客占市场的60%,而7-Eleven要服务的,是其余40%对品质有要求的顾客。

有得必有舍,今天很多人都在讲用户思维,却不知道用户思维的前提,是清楚谁才是你的用户。因为资源有限,你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想要讨好人人,最后很可能谁都无法讨好。

与铃木敏文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山姆中国的前CEO文安德。

2016年,文安德决定将山姆会员费从150元涨到260元,当即遭到上下一致反对,人们纷纷打电话投诉山姆,个别门店甚至被愤怒的顾客堵得水泄不通。

但文安德并没有妥协,他给出的理由是:如果有人不接受这个数字,那就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事实证明,在那个消费升级的时代里,山姆会员费的涨价为自己筛选出了真正的目标用户——城市中产,他们有消费能力,对品质也有一定的追求。时至今日,山姆仍被不少消费者誉为全中国“最懂中产”的超市,每个用户贡献的销售额远高于各大超市与电商平台。

而这才是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也只有像7-Eleven和山姆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彻底做到。

6

所谓“无我”,不仅是摆脱现有的经验和立场,很大程度上还包括你所依附的对象。

作为曾经的打工人,铃木敏文还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将“公司”与“工作”放在一起考虑。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发现公司有一个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这项工作一旦开展,可能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影响你自己的饭碗,你还敢向老板提出吗?

相信99%的人都不会,得罪人的事,只有傻子才会去干。

但是铃木敏文则不然,因为他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企业长远的生命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初建议老板成立7-Eleven就是这样,虽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铃木敏文依然坚持己见,他很清楚,如果项目失败,他就得卷铺盖走人,但还是义无反顾,决定去尝试一番。

包括后来与7-Eleven美国公司的代表谈判时,铃木敏文也是从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坚持不向对方妥协。如果他仅仅是替企业完成任务,那么7-Eleven后来在日本很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铃木敏文曾将公司已经出售的价值6000万日元的“金色拉面”全部召回,丝毫不照顾研发与生产人员付出的努力,只因为觉得那款拉面“不够好吃”。

说到底,铃木敏文能够坚持这么做,是因为他的态度超越了人情世故,这种近乎百分百客观的做事态度,也是“无我”的另一种体现。

铃木敏文说:如果他当初入职了一家优秀的大公司,就很可能会产生“我想在这里干一辈子”的想法,这样一来,他就会变成一个“好孩子”,依附于公司,依附于上级,从而失去独自面对挑战的能力。

再想想当初的慧能和神秀,是不是也很相似?神秀跟着师父久了,同时被弟子众星捧月,自我感觉良好,认为一切志在必得,他就是弘忍面前的“好孩子”。

但慧能却像一个“坏孩子”,他毫无顾忌地指出了神秀佛偈的根本缺陷,他不需要考虑人情世故,也没有任何背景加持,他甚至从未想过要跟着谁,依附谁,脑海里只有那个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也是铃木敏文想要告诉我们的,他这样写道:“要不断质问自己,是不是依附于某一事物,某事物是不是真的有依附的价值。之后,如果不想对这样的自己做出妥协,那就解放自己,果断地朝未来迈出一步。”

没错,当你依附于某一事物的时候,归根到底还是留恋那个小小的“自我”,你希望有依靠,渴望有安全感,只想走别人给你指定好的路。

殊不知从这一刻起,你也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成为好孩子,代价是极其巨大的。

0 阅读:0

啸瞰风云谈商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