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加速扩张的秘密,四个字!

啸瞰风云谈商事 2024-06-01 06:30:33

1

不久前,名创优品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再次让同行目瞪口呆。

2024年前三个月,名创优品的营收达到了37.24亿元,同比增长26%。毛利率更是高达43.4%,已经超越了去年第四季度的销售旺季。

而更耀眼的成绩单,是一季度的新增门店数量,名创优品在短短三个月内开出了217家门店,相当于平均一天新开2.4家门店,打破了历史同期的开店纪录。与此同时,2023年名创优品国内门店的关店率仅为4%,创下了历史新低。

目前,名创优品在全球总共有6630家门店,其中国内4034家,国外2596家,按照公司创始人叶国富的说法,名创优品第一季度的业绩已经“超过了之前公司最乐观的预期。”

名创优品为何如此生猛,要知道如今的实体店生意一点也不好做啊。

不妨先看一个细节。

我们都知道,名创优品卖的是日用杂货,属于典型的高频易耗品类。如果这类商品的出厂价在一块钱,放到零售终端的售价大概是3块钱左右,加价率约为200%。(加价率=售价-进价/进价X100%)

相比之下,名创优品的进货价只有0.5元,零售价甚至连一块钱都不到,加价率只有80%左右,远低于同行水平。对于到名创优品买过东西的顾客而言,便宜是这家店留给他们最深刻的印象。

零售行业永远是价格为王,如此高的性价比,难怪让消费者络绎不绝。但问题也来了,这么低的价格,厂家还有钱赚吗?名创优品又该如何保证上下游合作商都有钱赚?

答案就一句话:合理分配风险与收益。

2

谈到名创优品,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叶国富。

这个快要50岁的湖北男人,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年轻时卖过五金和化妆品,于2004年创立了人生的第一个连锁品牌“哎呀呀”。

哎呀呀当初的定位是10元店,主要针对低收入的年轻女性。既然是主打性价比,规模就很重要,当时叶国富有两个选择,要么做直营,要么做加盟。

直营对资金有很高的要求,当时叶国富没那么多钱,加盟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幸运的是,凭借叶国富出色的人品与经营能力,哎呀呀的扩张非常顺利,依托加盟商的力量,哎呀呀一路高歌猛进,巅峰时开了近3000家门店。

但叶国富很快就付出了代价,由于哎呀呀扩张速度太快,企业无法对加盟商进行有效管理。加盟商在经营上享有极大的自主权,甚至连总部要推出新品,也得看加盟商愿不愿意。

这种一盘散沙的状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于是在2013年创立名创优品的时候,叶国富充分吸取哎呀呀的教训,重新定义了加盟生意。

叶国富已经彻底意识到加盟商过多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他曾说过:“过去层层代理,层层加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渠道越长,成本越高,效率越低。”

既然嫌渠道过长,是否意味着名创优品就该走直营路线呢?

同样不现实,因为成本太高,连同房租、人工、设备、水电、装修等等在内,所有费用加起来是不菲的开销。对于追求规模至上的名创优品,这会严重拖累扩张的速度。

于是叶国富选择了第三条路:类直营。

所谓类直营,就是由加盟商负责投资,名创优品负责具体的门店运营,前者相当于后者的“股东”,只出钱不出力,做个“甩手掌柜”。

事实证明,类直营关系对于名创优品恰好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名创优品选择加盟商,看中的不仅仅是他们手里的钱,更重要的是这些加盟商在当地的人脉,包括能否抢到好的店铺,还有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关系。名创优品每当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都会有意拉拢那些“地头蛇”,最好能“收编”为加盟商,把当地资源统统搞定。

而名创优品最擅长的,是包括产品、销售、库存、采购、物流、门店管理在内的“硬功夫”。所以名创优品坚持门店由自己来经营,加盟商只负责工商、税务、消防、装修、人工、店铺租金等前期费用,再加上货品保证金与品牌使用费,投资一家名创优品门店至少需要200万元。

为什么加盟商愿意把钱投给名创优品?

首先得益于名创优品的经营效率。很多投资名创优品的加盟商先前都开过店,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些店总体算不上很成功。

比如先前有一个卖化妆品的加盟商,在二线城市拥有十几家店铺,但是每家店的业绩良莠不齐,有的赚有的亏,经营状况很不稳定。

有一天名创优品上门洽谈合作,这位加盟商将信将疑,决定拿出自家业绩最差的一家店交给名创优品经营,结果一年之后,这家店的业绩居然比他开得最好的那家店还要高,最终坚定了对方投资加盟名创优品的决心。

目前在名创优品所有的门店中,超过90%是加盟店。名创优品与加盟商的分成接近“四六开”,名创拿销售额的62%,加盟方则拿剩下的38%,扣除了租金、人工和水电等费用之后,加盟商的利润差不多在12%—15%。

叶国富深知,作为投资方,总是希望钱来得越快越好。最好今天投出去,明天就能有回报。于是名创优品开创了“每天分钱”机制:只要你投我的门店,今天门店赚多少,明天总部就会按比例把钱划到你账上,甚至连很多大集团都有的审批程序都没有。

经营门店,库存是最大的风险,断货会错失销量,存货会增加成本。为此名创优品让加盟商吃了颗定心丸:一切库存风险皆有总部承担,即使门店销量不理想,也不需要投资方买单,名创优品会以调货、处理、打折等方式消化库存。

名创优品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加盟商获得了安全感,也让他们有了每天赚钱的获得感,同时又不必为经营事务绞尽脑汁,这种“只花钱不操心”的模式符合人性,他们自然愿意加入这个体系,为名创优品的扩张不断输血。

3

当然,仅靠数量庞大的加盟商,还不足以解释名创优品恐怖的开店效率。

零售行业,核心是“货”,无论你的规模如何庞大,质优价廉的商品,永远是吸引顾客最核心的要素。

当然,商品好的前提,是你必须有强大的选品能力,关于名创优品的产品和营销,很多文章都有详细介绍,本文不打算多做阐释,我们今天就聚焦一个点:名创优品如何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

为获得好的商品,名创优品绕过了一切中间商,只从厂家拿货。

通常情况下,名创优品会从上游筛选出1000多个供货厂家,其中大部分都是给国外大企业做过外贸订单的企业,之所以选择他们,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便宜,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给国际大牌做代工的经验。

找到了这些厂家之后,名创优品的要求是:产品只能在名创优品店内出售。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名创优品门店的大部分商品都具有唯一性,你在别的渠道很难买到,这无疑提高了名创优品的竞争力。

但问题是,供货商凭什么信任你?况且名创优品开出的价格并不高,他们难道不想多赚钱吗?

对此,名创优品有自己的办法。

首先,名创优品的采购量非常大,通常以5000家门店为基准,其他零售商开出的订单量少则两位数,多则三位数。而名创优品动辄以五位数起订,如此显著的规模优势让厂商无法拒绝,也让名创优品在供应链中获得了议价权。

除此之外,名创优品对厂家商品实行“买断制”,我一次性购买你的货,一次性把钱结清,供货商不必再向零售方缴纳”入场费“或者”上架费“。

买断制最大的好处,是让供货商获得确定的收益,至于销售风险则由名创优品承担,订单大,风险低,供货商岂能不心动?

另一方面,名创优品能做到在短时间内就把钱全部付给供货商,其账期仅为15—30天。

为什么账期短如此重要?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无论你签下多大的单子,只要客户迟迟不支付货款,就等于占用了你的资金,时间一长就会把企业拖垮。

按照常理,在行业中越是强势的企业,账期就越长。我认识不少和房地产打交道的生意人,从装修到广告都有,他们有很多项目都是自己先贴钱做,甲方的款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甚至更久才能打来,这让企业苦不堪言,有的到最后干脆把甲方告上法庭。

即便像苹果那么优秀的公司,由于在供应链占据强势地位,给供应商的账期也要三个月,所以作为苹果的供应商,不仅需要产品过硬,自身还得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相比之下,名创优品15—30天的账期无疑解了供货商的燃眉之急。当然,名创优品能做到及时付款取决于两个条件。

首先是因为店内售卖高频消费的日杂用品,这类商品周转率高,产品卖得快,来钱也快。

而另一个原因则更加现实:名创优品资金充裕,去年叶国富的身价已达到385亿,能做到给人打钱时毫不犹豫。

不过很多问题,并不是光靠有钱就能解决的,苹果公司难道没钱吗?前些年大肆圈地的房产开发商难道没钱吗?还有大量拖欠乙方尾款,迟迟不肯结算的大老板们,他们真的没钱吗?

所以归根到底,这还是经营理念的问题。

4

据说叶国富经营名创优品的初衷,是怀着一种强烈的“利他”思想——先考虑别人得到什么,再考虑自己得到什么。

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就越难。简单并不等于容易,因为它本质上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关乎人性的问题。

企业要对消费者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消费者不买单,企业就赚不到钱,企业不赚钱就会倒闭,老板只能去喝西北风。这个道理傻子都懂,每个老板都会不遗余力去做。

但是对消费者好的同时,能否对你的供货商,渠道商甚至员工更好一点呢?这就得看情况了。很多企业尽管天天高喊着“以人为本”,但压榨上下游的时候毫不含糊,甚至成为了一种习惯。

也许有人会说,企业只有生意做大,才能让上下游获益,企业赚的钱越多,上下游分到的也越多。

道理是如此,但现实并不总是按照理想的剧本上演。

比如互联网巨头拼多多,尽管今年一季度的净利率高达35%,但它的供货商并没有获得对等的回报。

据有一位义乌商家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向拼多多售卖毛巾、杯子等用品,一年的销量做到了2个亿。

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但别高兴得太早,这个商家的利润只有区区55万,要知道那可是2亿销量啊。

更讽刺的是,这55万还不是卖产品的毛利,而是商家替游戏公司做广告赚的。如果算上产品毛利的话,这个商家的利润是负的,也就是说,他在拼多多上卖货,非但没赚,反而亏了。

类似的故事并非孤例,拼多多凭借流量优势强势压价,在为用户提供低价商品的同时,也让上游厂家没了利润。其结果是逼着厂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拼多多商品的口碑一直很差,这无疑是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拼多多算不上一家具有“利他”精神的企业,尽管拼多多在拼命向消费者让利,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自己获利,而且以牺牲供应商的利润为代价,这种模式除了鼓励内卷,不会给产业链带来良性的增长。

当然,这也不是说名创优品没有一点问题,它如今的扩张方式很像过去房地产,走的是融资+快销的高周转路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覆盖日渐增加的开店成本。一旦生意不景气或者资金链断裂,整个体系就会暴雷。

就目前来看,名创优品的模式虽然隐藏着风险,但总体依旧是健康的,至少能保证营收和利润的稳步增长,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名创优品对待上下游的态度。

当面对风险的时候,把确定性留给别人;在获得收益的时候,先把成本留给自己。这个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实践的道理,名创优品做到了,叶国富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

在任何时代,信任的价值都不可估量,也是决定你最后能走多远的关键推手。

毕竟一切生意的本质,说到底都是人情世故。

0 阅读:7

啸瞰风云谈商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