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商朝贞人团:神秘的甲骨占卜师,还是左右商王的最高决策者

纪元轴心文化 2024-02-11 17:12:47

在河南安阳的商朝殷墟遗址,挖掘出了大量的甲骨刻字。是哪些人在甲骨上刻下了神秘的字迹呢?

在古代商代社会,人们相信几乎所有与人相关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有神灵掌管。因此,商代的甲骨文不仅是一种记忆证明,也是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商代文化充满了深厚的神秘色彩,统治者们尤其注重与神灵和祭祀的联系。商王和高级贵族经常使用甲骨进行占卜,通过与各种神灵的沟通,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书写方式比较随意,不分上下左右。绝大多数是关于卜辞的记录,但也有少量其他刻辞,比如干支表、习刻、记事等。

甲骨占卜和书写工作需要由一个神秘团队来完成,他们被称为「贞人团」。人们通过烧烤龟壳或牛骨的方式,观察裂纹的形状。进行烧烤的人被称为卜人,他们只是负责具体操作,并没有太高的地位。而解读裂纹的人则是贞人,他们担任大祭司的职责。如果商王参与占卜活动,那么最终结论将由商王根据甲骨的裂纹和贞人的判断做出。如果商王没有参与占卜,那么贞人的判断将成为最终意见,并由贞人向商王报告结果。

在商代的占卜活动中,尤其是殷商前期,商王往往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占卜事务,而是完全委托给贞人来处理。因此,贞人拥有很大的权力,甚至可以与商王和贵族对抗,有时还能左右国家的政策。有些学者认为,贞人是一个特殊的政治团队,与商王和贵族一起掌握商朝的权力。

从这个角度看,商王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他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有效管理国家。因此,可以看出贞人的地位非常高。同时,选择贞人的标准也非常严格,有些贞人是商王的长辈,有些是德高望重的贵族首领。贞人并不只限于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同一时期的甲骨片上可以发现多个贞人的名字,他们在商王朝这个政教合一的时代地位凌驾于众人之上。

到了商代晚期,甲骨的裂纹判断和文字解释逐渐缺失。一种说法是,在商王和贞人的政治斗争中,商王取得了胜利,基本上控制了贞人团体,从而垄断了对甲骨占卜的最终解释权。对于不进行解释的情况,就没有必要在甲骨上进行记录。另一种解释是,贞人失去了将自己的占卜解释刻在甲骨上的权利,只能记录在其他载体上。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商王成为了最高的祭司,他拥有着对甲骨占卜的最终权威解释。

那么这些用于占卜的甲骨是从哪里得来的呢?绝大部分来自当地,所使用的骨骼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也有一些其他动物的骨骼。贞人们使用的龟甲来源广泛,不仅有河南本地的龟甲,还有来自中国南海和台湾的龟甲,甚至还有来自马来西亚的龟甲。

为什么会存在非原住民的甲骨呢?也许是商朝的实力异常强大,甚至延伸到那些遥远的地方吗?

学者们在对许多祭祀坑进行调查时偶然找到了答案。在这些祭祀活动中遭到杀害的人中,除了有与现代北亚、东亚和南亚地区相似的人种的遗骨,还有黑人和高加索人的遗骨。这表明,当时殷商王朝的国力非常强大,并且非常擅长对外战争扩张,这才能抓获这些人种的人口。

那么,如何解释殷商王朝这个实力强大并频繁征战的王朝,如何变成了司马迁笔下的「殷墟」呢?

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朝的国都由王盘庚迁到了今天河南安阳西北的一个地方,叫做殷。之后的200多年中,直到商灭亡,商朝的国都都没有再次离开这个地区。后来,在商王武丁的治理下,商朝国家复兴,直到最后一代的纣王。在后人的史书中,他通常被描绘为一个酗酒且放荡无度的人,这成为人们对商朝最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甲骨文中,记载了纣王的另一个形象。他不仅力量惊人,而且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花费大量时间和国力征服了东方的民族,但他忽视了一个名为周的诸侯国在西方正在崛起。

公元前1046年,商朝军队在牧野大战中惨败于以周为首的诸侯联军,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标志着500多年的商朝灭亡。商朝灭亡后,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周武王封为诸侯,回到了商朝原来的都城河南安阳,但不久后,武庚因参与叛乱而被处死。

昔日奢靡的国都逐渐被废弃,历史上只留下了殷墟。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淡忘了殷墟,古老的商朝也变成了模糊不清的传说。这些变化让商朝的时间和空间坐标失去了近2000年,幸运的是后代人找到了甲骨文,使人们再次寻觅到殷商文明的历史脉络。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纪元轴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