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闽越国:东南最强大的古国,为何被秦统一后被视为偏远地区?

纪元轴心文化 2024-02-12 10:02:31

1958年,在福建武夷山的一个小村进行考古工作时,考古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了一些与汉代相似的器物,这些器物前所未见。然而,福建地区与中原相比发展较慢,进入文明社会也较晚,因此这些汉代的东西的出土令人感到困惑。

第二年,考古队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发掘,他们挖掘出了一座两千年前规模庞大的古城,这正是史书上记载的“闽中故地”,也被确认为闽越王城。虽然找到了王城的遗址,但是人们对于闽越国的历史和来源仍然疑惑不解。

研究表明,古闽人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少数民族之一,属于南方百越族群的一支,主要居住在福建地区。由于周围环绕海洋,他们的饮食主要以鱼肉为主,并种植一些农作物如黍等。

与古代中原人不同的是,古闽人很注重个人形象,流行剪发和纹身。纹身多为他们的图腾,最为常见的图腾是蛇,他们视蛇为保护神。随着时间流转,这种以图腾祈福的观念逐渐淡化,但纹身的习俗却一直保留。

此外,他们还有习惯将牙齿涂黑。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有可能是出于审美考量,认为黑牙非常漂亮,彰显个性。也有可能,这是一种仪式性的行为,类似于成年礼。他们不仅喜欢涂黑牙齿,还经常拔牙。拔牙并非因为蛀牙或其他口腔问题,而是作为成年仪式的一部分。一些古书记载“女子将嫁吗,必折其二齿,恐妨害夫家也”,意思是女子嫁人时会拔掉两颗牙齿,以免对夫家造成困扰。至于拔牙和害夫家之间的关系,目前仍然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古闽人非常喜欢拔牙。

拔牙的习俗不仅有文献记载,也在考古发现中得到印证,曾经在一个遗址中发现了一具骨骸,下颌骨被整颗拔掉。然而,并非只有古闽人或闽越族有拔牙的习惯,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岛屿上,早期的居民普遍存在拔牙的风俗,这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习俗。

考虑到闽越地区的湿气以及丰富的草地,蛇、老鼠和虫子等生物也极其丰富。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古闽人就像鸟巢一样将房屋建在树上。但这种方式并不方便,回家时需要每天爬树。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他们开始在地上建造类似架空式的房屋,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越国和古闽人联系比较紧密,在战国的时候越国被楚国灭掉了,一部分的越国王族就跑到福建定居下来,与当地的百越土著古闽人共同成立了一个国家,就是闽越国。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的人逐渐融合了越国文化,并且承袭了越国衣钵,随之古闽人被称为闽越人。

闽越国存在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333年到公元前111年之间,是当时中国东南方势力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232年,当时的闽越国王去世了,他的儿子无诸继位,成为了国王。无诸在今天福建武夷山市南边的兴田镇所建的王城,是当时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这座闽越王城遗址。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掉楚国之后,直接进军闽越打到统一,之后,秦始皇就在当地设立了闽中郡,闽越王就改成了郡长,不过当时的秦朝觉得这里地处偏远,高山路远的,而且民风很彪悍,并不好统治。所以,闽中郡虽然是秦王朝的几十个郡之一,但是秦朝对这个地方管理就很特殊,只是废去了国王无诸的王位,改用郡长的名号。然而还是让无诸继续统治这里,也就是说,秦朝并没有实际统治这里,闽越郡仍然保持着他的传统。

就是这样,闽越人的生活和文化习俗多样且独特,也是福建地区丰富多彩历史造成的。

0 阅读:3

纪元轴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