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马王堆四层棺椁,解密辛追夫人身份,揭秘千年不腐之谜?

纪元轴心文化 2024-02-11 17:12:46

马王堆是三个有关联的西汉古墓。

一号墓主名为辛追,是一位侯爵夫人。下葬时大约50岁。二号墓主名为利苍,是辛追的丈夫。记载在史记和汉书中。利苍当年因追随汉高祖刘邦而有立国的贡献,被封为侯爵。三号墓主是利苍的儿子,下葬时大约30岁。应该是一位武将,在战场上去世。

在考古发掘之前,坐落在长沙城东郊的这座小土丘,看起来并不显眼。唯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对高4-5米的土包突起在土丘上方,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张马鞍。当地人称之为马鞍堆,因为当地方言中“鞍”和“王”相似,所以就有了今天马王堆的名字。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城乡都在建设防空洞。马王堆这座小土丘成为当时一个部队医院选址修建防空洞的选择。1971年冬天,一队施工人员来到马王堆,开始挖掘防空洞。挖掘过程中,一名队员发现土质明显有所不同。原本松散的泥土突然变得又硬又黏,褐红色的泥土中出现了白色的坚硬土块。他们并未在意,继续挖掘了一会儿。突然间,伴随着噗呲噗呲的声音,气体喷涌而出。那个时候,正好一名队员点火准备吸烟。在气体与火焰相碰之刹那,空中闪出了几米长的蓝色火花。几人见状,不敢再进行挖掘,急忙退出防空洞。关于洞内神秘可燃气体的消息很快传开。

初步判断认为土丘下面应该有古墓,民间早有墓穴会产生火焰的说法。发放可燃气体的墓被称为火坑墓。据推测,这种气体的主要成分是墓坑中由动植物腐败产生的甲烷等可燃物。如果有墓穴火焰存在,说明该墓尚完整,未被盗掘过。而挖掘出的白色黏土则是南方古墓常用的白膏泥。

不久之后,挖掘工作正式开始。当人们取走墓室上最后一层泥土时,出现了20多张看似崭新的竹席。历经千年的竹席仿佛时间凝固,仍保持着浅绿色。然而,在出土的瞬间,竹席迅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立即变黑变暗,最终腐朽。在竹席下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棺椁。棺椁是用来容纳棺木和陪葬品的大型木质室。四周填满了几十厘米厚的木炭。木炭是墓穴中常用的保持干燥的材料。大约几十厘米厚的白膏泥牢牢地将整个棺椁包裹起来。这可能是当时人们最佳的防潮防腐方法。揭开盖板后,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并不只是棺木,还有一层棺椁盖板。这令考古学家们稍感兴奋,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古墓的级别很高。取下第二层盖子后,大墓室终于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个棺椁称为井椁,由一个中央区和四个边室组成,形如井字。一副涂满黑漆的棺木摆放在中部,四个边室里则塞满了陪葬品。

金银珠宝琳琅满目,每一件器物都做得相当的精致华美。2080多件财宝,在这个巨大的宫殿内展示得如艳丽的星辰一般。无一不闪耀着迷人的光芒,闪烁着令人陶醉的色彩。陪葬品之中,一枚印章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凝固着妾辛追的名字和身份。据推测,这位墓主人应是一位女性,而且名为辛追。

然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在棺木内并不是墓主人的遗体,而是嵌套在精美的棺盖内。这副嵌套棺盖上绘有黑底彩纹,令人陷入了瞬间的迷惑。图案中融合了丰富的神秘元素,有些形象张弓搭箭,有些则手持蛇戏弄。这些神秘的仙女形象象征着墓主人受到了众多神灵的庇护,任何妖魔鬼怪都将无法逃脱他们的制裁。当第二层棺盖被打开时,竟然发现里面又是一副棺木。这次的棺盖上绘有朱红底色,展现着两条龙和两只虎相互缠斗的画面。为何选择这样的画面呢?或许只有在搏斗中,才能展现出龙腾虎啸的力量,让任何妖魔鬼怪望而却步。只有这样,墓主人才能得到安宁。而棺木的侧面描绘着在神话中的昆仑山,据传说天庭就建在昆仑山巅峰。在这座神奇的山上,云雾缭绕,各种仙兽和游龙在其中穿梭欢快。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墓主居然安置于三重棺木之中。

从周朝开始,棺木的层数便有了严格的等级之分。只有天子才能拥有四重棺木,诸侯只能有两重,士人则无需棺木。而即便是长沙这样的地方,最高官位也只限于诸侯级别。而且,陪葬品中明确写着墓主人的级别,竟然是一位诸侯。这确实令人感到困惑。那么,这位安放于三重棺木的墓主人究竟是何身份?

第三层棺盖被揭开后,场内的专家们更加疑惑了。因为里面又出现了一层棺木,这是四重棺木,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棺木。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明白了这位新追夫人并非天子。那么,她为什么使用了天子级别的规格呢?难道是因为对于墓葬等级的无知吗?作为一位诸侯级别的人,对于墓葬等级的概念似乎不可或缺。

更有可能的解释是,周朝后期礼制瓦解,诸侯开始违背制度,使用天子的规模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此外,辛追夫人选择四重棺木,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她的身份,更是为了象征着四重空间。这四重空间分别指的是冥界、昆仑,九天和大道。这代表了墓主人在死后经历的转变和迁徙,是一场登仙成神般的过程。

第四层棺木上盖着一件长2.5米,上宽下窄的T形帛衣。这件帛衣并非用于穿戴,而是用于引领下葬队伍,同时也为墓主人引导灵魂进入天堂。人们将其称之为「招魂幡」。这块帛衣上的图案包含了墓主对人世间的眷恋、对天堂的向往以及对地府的想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理解和哲学思考。最后一层棺盖则用飞禽的羽毛制成了菱形的拼图。古人憧憬进入天堂,希望能凭借羽毛飞升,达到羽化成仙的境界。当最后一个棺盖揭开时,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而出。而棺内所現的并非白骨,而是在棺底透明的棕色液体中漂浮着一大捆色彩鲜艳、质地完好的织物。

随着一层层解开,一具身高1.54米,重34.4千克的女尸显现在人们眼前。她的四肢关节自然而然地弯曲着,睫毛清晰可辨,皮肤按下去甚至能够回弹,仿佛刚刚离开人世。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具保存年限最长、相对完好的湿尸。从此马王堆一夜成名。

辛追夫人为什么能够千年不腐呢?

可能是因为墓室内的白膏泥吗?或许并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毕竟许多古墓都有白膏泥的保护层,但为什么其他墓主没有像她一样千年不腐呢?那是因为墓室里的木炭吗?或许也不是这个原因。木炭虽然有吸潮的作用,但相比白膏泥,耐水性并不如此优秀。那么,就只剩下棺木中的棕色棺液了,那种半透明的液体。经过科学测定,棺液中的成分的确具备一定的杀菌和抑酶作用。人体的腐烂主要是由外界腐败细菌和自身蛋白酶共同造成的。这二者都被抑制住了,自然能够达到不腐的效果。难道说,早在2000年前,古人就已经研制出了防腐剂吗?即使在现代科学已经发达的今天,防腐也并非易事。那么,古人怎么可能在2000年前达到如此高级的科学水平呢?

科学家们通过反复推测与验证,猜测墓室内的棺液可能是由尸体的细胞脱水和外部土壤中渗入的微小水分子混合而成的,并非古人所加。此外,辛追夫人的情况也是个例,其他汉墓并没有像她这样的保存完好。那么究竟为什么辛追能够千年不腐呢?直到今天,仍然是个谜。正如某些学者所言,辛追夫人的存在可能仅仅是一种偶然,不可复制的。她所处墓室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等,都达到了超出常规防腐标准的教科书级别。简单来说,她的墓室层层密封,外界的细菌无法侵入,墓室内的细菌迅速死亡,2000多年来,没有任何导致腐败的因素,才使得她得以保存得如此完好。

随后,考古学家对第三号墓进行了挖掘。与第一号墓相比,第三号墓的棺椁结构并无太大差异,同样是井椁两层覆盖,三个棺材套。然而,墓主并没有如辛追夫人般幸运。三个棺材均有裂口,棺内的衣物和尸体也已经腐烂,仅留下散落的骨骼。经过鉴定,死者为一名约30岁的男性。由于年龄较小,陪葬品中还有不少兵器,且生活的年代正值长沙战乱,因此推测他可能是辛追的一个儿子,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第三号墓出土的文物总数超过1000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几幅帛书。帛书是古代记载在丝织品上的文字,包括《易经》、《战国策》、《老子》等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占卜等方方面面,对于了解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挖掘的是第二号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此墓已经被多次盗掘。棺木已经腐朽崩塌,遗骨被毁,墓室内只剩下零散的小物件、淤泥、水和腐朽的木头。珍贵物品已经被窃走一空,在完全清理后,考古学家找到了三枚印章。上面分别刻有「利苍」、「轪侯之印」和「长沙丞相」。印章即墓主的身份证明,史书记载墓主为利苍,他是第一代轪侯,出生于战国末期。年轻时参与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汉初时担任长沙丞相,后被封为轪侯。

马王堆的三座汉墓,可以说已经被完全发掘。然而,仍然留给我们非常多探索和想象的空间。

0 阅读:107

纪元轴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