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玉玺:历经千年秦始皇传国玉玺下落何处?皇帝有多少枚玉玺?

纪元轴心文化 2024-02-11 17:12:46

在史书中记载,秦始皇委托丞相李斯在一块玉上镌刻了八个字,内容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意味着我作为皇帝是上天赋予的使命,因此国家将永续繁盛昌隆。这就是著名的传国玉玺。

关于制作传国玉玺的材料,史书上存在两种说法。最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时期,一个来自楚国的人发现了一块宝玉。然而,由于这块宝玉外观平凡无奇,当他将其献给楚王时,先后两位楚王都误以为这人在戏弄他们,因而斩断了他的膝盖骨。直到第三位楚王才识破了其中价值,认识到了这块宝玉的珍贵。正是由于这段历史,后来这块宝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之后,楚国为了向赵国和亲,将这块和氏璧作为聘礼送给了赵国。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这块和氏璧自然而然地落入了秦国的手中。于是,秦始皇命令李斯使用这块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然而,也有另一种说法,即李斯当时所使用的宝玉并非和氏璧,而是一块蓝田玉,与和氏璧毫无关联。关于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史学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不过,对于传国玉玺的形成时间,即秦始皇在位时期,历史学界没有争议。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传国玉玺自从形成之日起,就具备了非凡的政治意义。

因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而这枚传国玉玺则是秦始皇亲自下令雕刻的,因此在后续的千年历史中,该玉玺几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从法理上来说,凡是拥有这枚传国玉玺的人都可以合法地成为皇帝,因为这块玉玺本身代表了上天赋予的命令,成为了皇位合法性的证据。当然,真正夺取天下还是要看个人的实力。

秦始皇去世后没过多久,秦朝就灭亡了,传国玉玺自然而然地落入了刘邦的手中。整个西汉时代,传国玉玺一直传承于皇帝之手,直到西汉末年权臣王莽篡汉自立。王莽打算向当时的太后索要传国玉玺,以此证明自己的合法皇位。然而,西汉太后坚决拒绝交出玉玺,甚至将其狠狠摔在地上,试图将其摔碎。在这次冲突中,传国玉玺的一个角被磕掉了。随后,王莽获得传国玉玺后,用黄金将这个磕掉的角修复了,这就是「金镶玉」这个词的起源。

然而仅过十多年,王莽就被推翻,此后传国玉玺在千年的战乱中反复失落和重得,经历了刘秀、袁术、曹操、司马家、石勒、隋朝的杨家、李世民等人的相继掌握。后唐灭亡时,末代皇帝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在皇城中自焚而亡。

自后唐亡至宋朝,长达一百年的时间内,未再现于世任何玉玺。因此,有很多人认为,或许传国玉玺已在那场大火中与李从珂一同彻底毁灭。

然而到北宋哲宗时,竟有人献出这般玉玺,声称是捡得。宋廷经过多方鉴定后,最终对外宣称这是传国玉玺。不过真伪之事,谁又能知晓呢?

不论此玉玺是真是假,北宋仅过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后,就迎来了著名的靖康之变,传国玉玺被金国带至北方,再次消失无踪。

到了元朝,又现世,屡经易主。总之,到了明清两代,传国玉玺虽然偶有现世,但每次归来后,都经过众人辨证,最终被断定为赝品。所谓的传国玉玺,这时已不过是一段传说。

而这枚传国玉玺,接任皇帝接收之后,基本上就是珍藏起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实际上,它的象征意义远高于实际用途。继位的皇帝并不会随意取出它。

那么,皇帝的玉玺是否仅此一枚?除了传国玉玺外,自秦代以来使用过的玉玺还有六方,每方都代表不同的职权范围。皇帝行玺用于处理国内政务,皇帝之玺用于诸侯王的诏书,皇帝信玺用于军事,天子行玺用于召集大臣,天子之玺用于外事,天子信玺则专用于祭祀,即上供天地神灵的文书。隋代增设了神玺和受命玺,用以封禅祭祀。后来历代的玉玺数量逐渐增加。

唐朝武则天称帝时,觉得「玺」音同「死」,便将「玺」改称为「宝」。宋朝以后,随着制度的发展,朝廷需要处理的文件越来越多,因此公章数量也不断增加。宋朝共刻制了14宝,元代恢复了八宝,但到了明初,增至17宝,而明朝中期更是增加到24宝。清代继承了明代的玉玺制度,只是在玉玺上加上了满文,清代前期的玉玺并没有固定的数量。乾隆朝根据《周易太衍》的记载,即天数二十五,钦定玉玺为25方,一直沿用至清末。从古至今,传国玉玺只有一枚,然而皇帝和朝廷日常使用的玉玺,少则六枚,多则25枚。

0 阅读:1

纪元轴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