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橡子做的捻捻转儿,你还用什么做过?

以冬话美食 2024-03-29 12:25:00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得螺碗得名的由来》,里面讲到胶东地区过去常见的“得螺碗”,其得名源于陀螺(清代称为“得螺”),在黄县话里,抽陀螺称为“打老老婆儿”。

实际上在黄县民间,除了老老婆儿,还有一种旋转为戏的玩具,叫作“捻捻转儿”。顾名思义,捻捻转儿是用手捻的,个体不会太大;老老婆儿是用鞭子抽的,个头不会太小。

捻捻转儿是给婴孩玩的,老老婆儿是给儿童玩的。在我小时候,捻捻转儿是从百货商店买的,用塑料(有木制和金属制的,但价格要高得多,小地方是没有卖的)压成空心扁平状,沿中轴线上下都有突出,下面的短,用来转动,上面的作为捻动的手柄。

老老婆儿则是锯一截木头自己刻的,其下端刻成锥形,尖端钉上钉子或嵌入钢珠。

老老婆儿最早称为“独乐”,后来称为“陀螺(得螺)”;捻捻转儿则没有统一名称,只能根据史书记载揣测。

唐元结《恶圆》:“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这个“圆转之器”,大概就是捻捻转儿之类。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若夫儿戏之物,名件甚多,尤不可悉数,如相银杏、猜糖、吹叫儿、打娇惜、千千车、轮盘儿。每一事率数十人,各专藉以为衣食之地,皆他处之所无也。”之所以叫作“千千车”,是因为其旋转时就像飞转的车轮,且可以千转万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中,玩推枣磨的姐弟俩身后的小桌子上,就有一个用象牙做的可以拧转的千千车,放在玳瑁盘里。清崔灏《通俗编·陀罗》:“《景物略》:‘陀罗者,木制,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掣其鞭则转,顶光旋旋,影如不动也。’按:宋时儿戏物有‘千千’,见《武林旧事》。《道古堂集·妆域诗序》云:‘妆域者,形圆圜如壁,径四寸,以象牙为之,当背中央凸处置铁针,仅及寸,界以局,手旋之,使针卓立,轮转如飞,复以袖拂,则久久不能停,逾局者有罚。相传为前代宫人角胜之戏。如宋人所谓千千也。’”

之所以叫“妆域”这样拗口的名字,是因为游戏时要在妆盘里拧转,转出这个区域要受罚。

婴幼儿有大人买的捻捻转儿作玩具,七岁八岁讨人嫌的神兽们只有自己动手了。黄县南部山区山上到处是麻栎(黄县话称为“桲楞”,应该是“桲椤”的误读吧)墩子,上面有时会有柞蚕,结的是卵圆形的果实,我们叫“橡儿”。

秋天橡儿成熟了,摘几个来,去掉后面“橡儿碗儿”(此即壳斗,也是壳斗科得名的由来),弄根火柴折断,插入脐部,一个简易的捻捻转儿就做成了。

可以做捻捻转儿的还有龙口老白干的马口铁瓶盖儿,吊棒瓶子的瓶堵儿,坏了的钟里面的齿轮,这需要整根火柴插进去,火柴头是负责在下面转的。

等到我有孩子的时候,捻捻转儿已经变成用拉条拉和上发条的了,不用手捻了。但只要不是用鞭子抽,它仍然属于捻捻转儿,而不是老老婆儿。

因为捻捻转儿不捻不转,所以黄县话形容一个人没有主动性,不支使不动,会说他“属捻捻转儿嘞”。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