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话里关于臭与香的词汇有哪些?

以冬话美食 2024-03-26 05:47:49

“臭”读作xiù,本义为闻,用鼻子辨别气味。《说文·犬部》:“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徐铉等注:“自,古鼻字。犬走以鼻知其臭,故从自。”

“臭”为会意字,从自(鼻子)从犬,狗鼻子最灵,所以会用狗鼻子闻到气味之意。《荀子·礼论》:“成事之俎不尝也,三臭之不食也。”杨倞注:“臭谓歆(xīn)其气。”(《说文·欠部》:“歆,神食气也。”鲁迅《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气味”本是两个词,老《辞源》:“嗅之曰‘气’,在口曰‘味’。”“臭”是与“气”有关的,“臭”表示闻的动作,但气却是无形的,无法形容,无法造字,于是借动作来表示对象,“臭”引申为气味的总称,《玉篇·犬部》:“臭,香臭总称也。”《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中学时化学课老师经常提到无色无臭的气体、无色无味的液体,“臭”即指气味而言。后“臭”为引申义所专,其用鼻子闻的意思则另加意符“鼻”写作“齅(xiù)”,《说文·鼻部》》:“齅,以鼻就臭也。” “齅”为会意字,从鼻从臭会意,臭也兼表声,后俗简作“嗅”,《玉篇·鼻部》:“齅,《说文》:‘以鼻就臭也。’亦作嗅。”“嗅”字改为从口,从造字原理上讲是说不通的,但现在以“嗅”为规范字,也只能将错就错了。后来又借了耳部的“闻”来表示闻嗅义,福山话会说“你听听什么味儿”,“闻”“听”和“嗅”这几个都属于不务正业的。黄县话说“你熏熏什么味儿”,相对来说靠谱一点。

“香”本来专指吃黍米饭的微妙感觉,《说文·禾部》:“香,芳也。从黍,从甘。《春秋传》曰:‘黍稷馨香。’凡香之属皆从香。”段玉裁注:“草部曰:‘芳,草香也。’芳谓草,香则泛言之。……约举《左传》僖五年文,此非为香证,说香必从黍之意也。”

“香”为会意字,甲骨文是器中盛禾黍形,会新登禾黍芳香之意。黍米的香味才称之为“香”,花草的气味得说“芬(芳)”。《说文·屮(cǎo,草木初生也)部》:“㞣,草初生,其香分布。从屮,从分,分亦声。芬,㞣或从艸。”《说文·艸部》:“芳,草香。”我们常说“桃李芬芳”“天涯何处无芳草”,用的都是本义。芬芳是对外面气味的一般嗅觉,而香是对口中食物气息的特殊感觉。“香”字语义的外化,与“馨”有关,《说文·禾部》:“馨,香之远闻也。从香殸声。”《诗经·大雅·凫鹭》:“尔酒既清,尔肴既馨。”毛传:“馨,香之远闻也。”“馨”为形声兼会意字,“殸(qìng)”为声符亦兼意符,字象人手敲击编磬,借助磬声能远扬的特性,会香气四处飘散之意,这就使内透的香气扩展为一般嗅觉的对象了。且“民以食为天”,对吃的关注与重视使“香”最终涵盖了“芬”“芳”,成为描述香气的通用词。《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苹。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孔颖达疏:“既以善气为香,故专以恶气为臭耳。”“臭”原本是气味的统称,现在以好的气味为“香”,那不好的气味就变成“臭”了,读作chòu。《玉篇·自部》:“臭,恶气息。”曹植《与杨德祖书》:“兰茝(chǎi,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现在“臭”多指秽恶难闻的气味。这一义项在黄县话里应用很多,

很臭说作“生臭”,“生咸”“生疼”都是这种用法。很臭也说作“肨臭”,《广韵•绛韵》:“肨,胀臭貌。”黄侃《蕲春语》:“今四川语状物之臭曰肨臭底,音略近平。”“清臭”也是很臭的意思,“清”相当于程度副词“很”,这种用法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清同治六年湖南《宁乡县志》:“甜曰清甜。”诸城话“清旧”指很旧。注意要与“青臭”区分开,“青臭味儿”瓜果没成熟或蔬菜没炒熟所发出的气味或味道,相当于黄县话里的“青气味儿”,这种气味来自植物新鲜茎叶中的青叶醇。茶叶鲜叶中也含有大量青叶醇,特别是春茶含量更高。青叶醇具有沸点低、易挥发的特征,在茶叶的加工过程通过萎凋、做青、杀青等工序,青叶醇就挥发的差不多了。但是如果加工工艺不到位,或是遇到连阴天、下雨天,做出的茶叶就容易带青气味儿。黄县人习惯喝花茶,初一接触青茶(黄县话给绿茶叫“青茶”),大都会觉得“有一股儿青气味儿”。樗树(臭椿树)叫“臭樗”“臭樗苦儿”。万寿菊叫“臭菊”。黄花蒿叫“臭蒿儿”,施酱时常要用到。梨蝽象叫“臭大姐”。黑地白点的星天牛叫“臭水牛”,所以没有人烧着吃。樟脑丸叫“臭蛋儿”。儿语大便叫“拉臭臭”。小孩子奶臭未干,或昵称“小臭孩儿”,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稚嫩,比如:你就是个小臭孩儿,还跟我耍心眼儿。“妈儿个臭屄”是黄县人说话常带的“郎当儿”。沥青叫“臭油”,沥青路叫“臭油道”。一个人说话难听叫“长儿个臭嘴”。“六月韭,臭死狗”,韭菜二八月鲜,六月的韭菜吃了嘴里有老大的味道。面发过了会有酸臭的味道,叫“面发臭喽”。饭烧糊了叫“糊臭喽”,“糊臭味儿”指饭菜烧糊了的气味。煮下货是要劈开猪头,把猪鼻腔的“臭鼻儿(即鼻骨)”去掉,不然煮出的肴味道好不了。“好鞋不踩臭狗屎”意思是好人不与坏人计较,不招惹是非。“茅厕(si)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指固执得令人生厌。“自屎不臭,自尿不臊”,一个人看别人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对自己的问题却缺乏自知之明。“远香近臭”比喻人与人的关系,离得远时感情很好,在一起时反而发生矛盾。形容一个人不整洁会说他“鼻臭赖歪嘞”,不爱整洁的人就是个“赖歹臭儿”。“臭钱”是带有臭气的钱,表示对金钱的鄙视,比如:谁要你嘞臭钱。

臭味经常是腐败、朽坏的东西发出的,故又引申为败坏。《尚书·盘庚中》:“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孔安国传:“如舟在水中流,不渡臭败其所载物。”孔颖达疏:“肉败则臭,故以臭为败。”“臭鱼烂虾,吃饭嘞冤家”,说明特别下饭。黄县人又说,“臭鱼烂虾,招岩老家”,是嘲讽“口儿不好”的海货都运到招岩去了,其实招岩也有海的。“臭是一窝,烂是一块”,喻指打不断,骂不散,死活都要在一起,这是比海枯石烂更有“味道”的爱情誓言,比如:俺俩臭是一窝,烂是一块,你再下舌也没有用。亲近的人吵架,女的会说“烂儿家里臭儿家里也不用你管”。这几处“臭”与“烂”均为互文。名声不好叫“名声臭喽”,名声臭到极点叫“臭儿罐儿喽”“臭儿牌儿喽”。“臭儿主户喽”也作“丧儿主户喽”,指货物不好、信誉不佳而无顾客光临。“臭儿行市喽”和“烂大街”意思差不多,就是因供大于求而贬值,卖不上价儿了,比如:今年蟹儿太多喽,臭儿行市喽。“一块臭肉带理坏一锅汤”,比喻一个人不好,影响了全体。不过有人偏喜欢吃臭肉,我们邻村有老两口儿,割了鲜肉不吃,放那儿变臭了再吃,可能这种深度熟成的肉味道更复杂馥郁吧。鸡蛋放时间长了,蛋清中的杀菌素逐渐消亡,微生物侵入蛋内生长繁殖,造成腐败变臭,这叫“臭鸡蛋”。

腌咸鸡蛋腌不好也会成为臭鸡蛋,有人偏好这一口,专门腌臭鸡蛋吃,不过相对比较复杂,先得反复清洗,洗掉蛋壳的保护膜,再在淘米水里泡两天,增加感染微生物的机会,滚上盐再放坛子里,还要经常晃一晃,破坏鸡蛋的防护机制,增加臭的机率。“臭豆腐”原指的是臭豆腐乳,闻着臭吃着香,现在多指南方用臭卤卤出炸好的豆腐干,长沙又叫“臭干子”。

“臭仁儿”指坏的果仁,“嗑瓜子嗑出臭虫来喽——什么仁(人)儿都有”,当是来自生活体验。失效就是坏了,故也可称为“臭”,如子弹打不响称为“臭子儿”。

臭总是给人不好的联想,由物质层面引申到精神层面,“臭”指丑、丑恶、孬、劣、惹人厌恶、水平差。《儒林外史》第六回:“从早上到此刻,一碗饭也不给人吃,偏生有这些臭排场。”显示、炫耀称作“臭摆”,也作“摆臭鼻”,比如:她刚买儿件连衣裙就穿上到处臭摆;他够儿能摆臭鼻喽,连抽个烟都得手底下嘞人递儿他手上,再给他点上。故意表现,显示自己漂亮或能干称作“臭美”,“穷酸臭美”是升级版,不光自我感觉良好,还“酸唧丫丫”的,让人遭受双重折磨。事情办坏了叫“这事办臭喽”,更差一点叫“臭大喽”,差的不能再差了叫“臭到家喽”。“臭手”指水平不高的人,“臭手抓好牌”是打牌抓不到好牌时聊以自慰的话。打牌时胡乱出牌,别人会骂:“你这什么臭打手。”棋下得不好称作“棋下嘞太臭”,“臭棋”指下棋时拙劣的着数,“臭棋篓儿”指棋艺很差而总喜欢下棋的人。“臭”还指败坏一个人的名声,比如:你什能㗗跟儿腚臭我?把一个人的名声搞坏掉就是“把他搞臭”,“臭人”指说别人的坏话,使之变“臭”,比如:你真能臭个人儿。“臭”到极致了就是“臭儿个六门到底”。“臭讽”指诋毁,还带有讽刺、挖苦的意思,比如:我又没得罪他,他干嘛到处臭讽我?“臭色儿”和“熊架儿”意思差不多,比如:你看你个臭色儿,你动我一指头试试?

后“臭”之词义虚化,作副词,相当于“狠狠地”,《儒林外史》第六回:“揪着头发臭打一顿。”累得狠了称作“累儿个臭死”,也说“累儿个臭够”。

“香”由禾谷食物的香味泛指气味芬芳,如鸟语花香。史游《急就篇》:“芸蒜荠芥茱萸香。”也指味美,白居易《饱食闲坐》:“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黄县人形容人生活好,会说“顿顿顿吃香嘞喝辣嘞”。很香说作“喷儿香”“喷香喷香”。“香饽饽”也作“香菜饽饽”,比喻吃香或受欢迎的人或物,比如:你还成儿香菜饽饽喽;马蛛儿菜过去留儿喂猪,现在还成儿香饽饽喽。“不香儿不臭”重点是不香,比如:这火烧用嘞面不好,吃起来不香儿不臭嘞。

小葱又叫“香葱”,在南方广泛种植,与北方的大葱比起来,香味更浓。这些年随着米线、螺蛳粉店的增多,黄县市场上也可以看到香葱有卖了,只是不知道是本地种的还是南方贩过来的。

单齿螺黄县话叫作“香波螺”,这是为了与学名“疣荔枝螺”、因为味道稍辣而得名的“辣螺”区分开。

“香水牛”是一种褐色的天牛,可以烧着吃,这也是为了与不能吃的“臭水牛”相区分。香皂黄县话叫“香胰儿”,用它洗脸后老距远就能闻到香味。松香又叫“黄香”,熬化了可以给猪下货拔毛。芝麻油叫作“香油”,蹾完香油后剩下的沉淀物叫“香油脚儿”,可以留着喂花,也可以代替酱油麸儿腌咸菜,腌出的“疙瘩”“瓜唧”又香又脆。别人给你东西吃,稍吃一点儿品尝下味道叫“香香嘴儿”,比如:吃捏儿芝麻盐儿香香嘴儿。“香”又借指花,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流传甚广,“秋香”是和“春花”相对的名字。

由香味又引申为有香味的原料或制成品,如麝香、龙涎香、檀香、线香、盘香。龙口市芦头镇香坊村原名毛家村,早年间家家户户大都有做香技术,村人靠制神香谋生,村名亦改为“香坊”。俗语说,“穷算命,富烧香”,穷人穷嘞叮当响,想通过改变命运发财致富,富人则希望自己的财富得到神佛的保佑。也比喻给人送礼,请求关照。“不知哪炷香没烧到”和“谁知道哪块云彩能下雨”意思差不多,都是说事情的不确定性。“烧高香”在神像、佛像前烧长而粗的香,求神赐福或感谢神佛,借指受到恩赐或表示感谢,略带调侃意味,比如:我还指儿他养老?他不来啃老我就烧儿高香喽。“烧香找不着庙门儿”比喻拿着钱物求人办事却找不到真正能够靠得住、帮得上忙的人。“烧香引出鬼”比喻想讨好反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例如单位里的新人为追求进步,积极向领导建议搞个读书会。会开完以后领导觉得这不错,不花钱逼格还高,隔三岔五就让他组织个读书会,弄得他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同事就笑他是“烧香引出鬼来喽”。“见儿龙儿就烧香儿,见儿熊儿就放枪儿”说的是欺软怕硬的处世之道。一个小孩子哭闹不休,怎么也哄不好,他妈妈下班回来了,大家松口气:“真头香主儿回来喽!”

“香”又指赞美之词,王维《少年行四首》之二:“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吃香”指受欢乐、受重视,比如:手艺好嘞人在哪都吃香;她在领导跟前很吃香。吃得有味道或睡得酣畅也可称作“香”,如吃得香睡得香。

“香色”还指一种颜色 ,清昭梿《啸亭续录·香色定制》:“国初定制,皇太子朝衣服饰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这种“香色”是一种暗黄色,或者说黄褐色。

《四郎探母》中佘太君的香色蟒

清乾隆香色地八团喜相逢纹织金缎袷袍

还有一种说法,“香色”为茶褐色,黄县人口中的香色应该是接近后一种颜色,长蛇鲻黄县话叫作“香梭儿”,即是指其颜色而言的。

“人字梯”是经常用到的一种登高工具,将两个梯子的顶部用活页连在一起,移动的时候可以合起来,撑开并固定后,顶端即为一凳面,作业时可以坐在上面也可以踩着,故黄县北边溜儿称为“凳梯”,但在黄县南部山区,却称为“香凳”,果树队修剪树枝,秋天摘长把梨,都要用到。

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香凳本为香客集体烧拜香时人手一只的小凳子,上面可插香烛,香客几步一拜,以示虔诚。

香凳比较小巧,也比较精巧,四条腿,两端两腿之间有一条或两条“㯠(qiàn)儿”。《广韵·霰韵》:“㯠,横㯠木。”《集韵·霰韵》:“㯠,横木。”“㯠”为形声兼会意字,从木从牵,牵亦兼表声,会把两块木构件连结起来之意。“㯠”即桌椅等腿中间的横木,现多作牚(chèng),“㯠”是宋元时的词汇,现在方言中用到的也不多,黄县话中仍有保留。桌椅的横梁一是起加固作用,二也是用来搁脚。过去农村吃饭都是用矮饭桌,小巧一点的可以放到炕上作炕桌,大的可以八九个人围坐,叫大饭桌,坐具五花八门:有自己穿的马扎儿;有木头墩儿;有砍的弯曲的木杈,翻过来成为三足;也有用三块废木板胡乱钉成的板凳。像香凳这样四条腿的做起来比较难,得有比例,还有榫卯,属凳子中的精品,比较有代表性。并且香凳两端的“㯠儿”很像凳梯的“梯儿蹬儿”,实际上凳梯就像是一个加高版的香凳,二者的加工工艺也差不多,我想这或许是香凳得名的原因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