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镇上这座传承千年的古廊桥,走遍中国也找不到第二座!

驴游记 2021-10-15 21:03:17

在江西东北部,有一座千年古县铅山,铅山南临福建武夷山,自古人杰地灵,商贸发达,发源于武夷山的陈坊河,流经铅山全境,这条古老的河流,孕育了江西古代造纸业的辉煌,也见证了万里茶道的繁荣,但在多山多水的江西,它不为人知,十分低调。

陈坊河流经千年古镇湖坊,镇上老街尚存,一座独特的廊桥横跨两岸,这就是历经了千年风霜的澄波桥,其纵横双向木伸臂结构,是中国古廊桥的孤例,哪怕你走遍中国所有现存的古廊桥,也找不到第二座如此形制的。

“澄波”二字均带水,作为桥名倒也十分贴切,但其实“澄波”本为僧名,古桥由僧人澄波募捐兴建,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桥建好后,为纪念澄波法师,遂将此桥命名为“澄波桥”,而这个桥名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上的澄波桥虽然屡建屡毁,历经重建,但它始终保存着唐代初建时的独特模样,现存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群众捐资重建。作为一座传承了1400年的古桥,澄波桥不仅是铅山县史料记载最早的一座桥梁,也是江西省有记载的最古老桥梁之一。

现存澄波桥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但个人觉得,它完全符合国保资格,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古老,更在于独特,这种桥墩上纵横双向木伸臂(纵向伸臂梁托桥身,横向伸臂梁托商肆),相向设立“喜鹊窝”的古廊桥,国内再也找不到第二座。

先来看看这座古桥的结构,澄波桥为石墩木平梁桥,六墩五孔,桥墩高4米,桥长60余米,整体设计精巧、造型独特,桥墩以块石砌筑,尖端逆流,以利避水,能有效减轻流水对桥墩的冲击力。

也许你看图觉得陈坊河水平缓,船型桥墩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但洪水时期的陈坊河可不是这般温柔模样,再说,古代陈坊河水位很高,它将两岸的村庄分为东、西两处,涨水时河东与河西又连为一体,积水成湖,湖坊镇便是由此得名。

船型桥墩上方用7层粗大的枫木纵横交错作为底座,构成“喜鹊窝”的支架,这纵横交错的构建方式,倒是真的和喜鹊的窝有几分相似之处。

相邻桥墩间用5根5米多长、直径20多公分的枫木作梁,梁上再用厚实木板铺成桥面。

桥面上竖柱架梁,顶部为木抬梁结构,复以瓦盖,桥内通道宽约4米,桥面为木板铺就,两侧做有板壁,设有供休息用的条椅,它不仅能交通渡河,还能遮风避雨、纳凉休憩、交流买卖。

东西两头各以砖石砌成半圆形洞门,门额上嵌有石匾,西为“河清海晏”,东为“风恬浪静”,“风恬浪静”在特殊年代惨遭破坏,目前只能依稀可辨。

而西面的门屋已然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修的硬山顶门墙,1992年修缮澄波桥时,在桥墩下取出刻有“澄波桥”三字的石匾,遂取代了西面门屋的“河清海晏”石匾。

西面桥头还立着一块清道光十八年的奉县宪立碑。此碑为时任铅山县令李淳为整顿商业秩序而立的,这位李淳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基础建设,铅山县内著名的鹅湖书院也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得以重修的。

桥头立碑为商业秩序,可见当年澄波桥上有多繁荣,澄波桥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那12间(现存11间)“喜鹊窝”,所谓“喜鹊窝”是当地人的俗称,其实就是12间10平方米左右的商肆,澄波桥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都是湖坊镇上的墟市,桥上有店铺,桥廊里摆摊,可谓热闹非凡。

其实“以桥为市”并不罕见,直至今日中国仍有一些廊桥兼具“桥市”功能(例如湖南芷江的龙津桥),但如同这般架在桥墩上的店铺,似乎只能在历史老照片中去寻找,现实中仅存唯一。

1981年张良导演的电影《回头一笑》曾在澄波桥上取景,虽然是拍电影,但澄波桥上人头攒动,各种行当林立,桥下码头上登船的乡民熙熙攘攘,也反映了当时澄波桥的真实场景。

电影《回头一笑》剧照

电影《回头一笑》剧照

澄波桥为何商业繁荣,这要从历史和地理位置说起,湖坊镇是千年古镇,虽然不大,但地处武夷山区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万里茶道便是以武夷山为起点,沿陈坊河北上,经信江入汉口,过蒙古至恰克图,再走向世界各地的。

而澄波桥曾是湖坊镇上唯一的桥梁,澄波桥头还兼顾着码头的作用,可以想象,无论水路还是陆路,南来北往的人群都要经过这里,往来商旅行客也给周边百姓带来了多少财富,以至于时至今日,澄波桥头的古街上依然保存着不少精美的老宅。

可惜时过境迁,随着周边桥梁的通车,市场的外移,水运的衰落,曾经热闹非凡的古桥如今一片寂寥,偶有行人通过,“喜鹊窝”也早已是空空如也。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桥身的木结构已经严重虫蚀,遍布虫眼,并引发了部分木料的断裂,如不尽早维修,有可能在下一次洪水中被冲毁,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不要让这座一座独一无二的古廊桥,毁在新时代的洪流中。

作为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古桥,澄波桥历经千年变迁,却依然矗立于赣东北的大地上,虽然鲜为人知,鲜有人至,却至今依然肩负着两岸居民来往渡河的功能。

为了探访这座独一无二的廊桥,我专程往返上百里,最遗憾的是,桥虽在,桥市已不存,但作为现存中国古廊桥的一个孤例,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写这篇文章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幅老照片,那就是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的潮州广济桥“第一张照片”,1870年秋冬时节,他从香港坐汽船抵汕头,然后坐木船来到潮州。在潮州,他至少拍摄了4幅照片:两幅广济桥,两幅凤凰塔。在拍摄广济桥时,遭到潮州市民的袭击,“狂暴的人们不断用石块袭击外国人”,我们可以从他的照片中看出,当时的广济桥也是“一里长桥一里市”,与澄波桥有几分相似之处,只是经过时光的风吹雨打,广济桥已经不复当日时景,21世纪重修后恢复了明代样貌。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的潮州广济桥

潮州广济桥旧照

“板桥新月下,长夜百舸行;两岸大街远,十里灯火明;煤商议炭价,槽户说纸情;漫步湖坊畈,稻香更醉人。”曾经的澄波桥不仅仅是一座桥,如今的澄波桥依然令人难忘。

古韵遗风今犹在,澄波桥没有走远,它隐于村镇,却散发着不同寻常的光芒,1400年的历史传承,数十代人的募捐修缮,曾经熙来攘往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的车水马龙,如今回归河清海晏,浪静风恬!

0 阅读:8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