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遇到心脏骤停时,我们能做什么?

营养均衡餐桌 2024-11-13 04:40:31

据媒体报道

7月1日

亚羽联和印尼羽协发布公告称

在印尼举行的

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

中国羽毛球队的17岁小将张志杰

突然晕厥

送医后因抢救无效去世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何等惋惜!愿天堂再无病痛,一路走好。

这也让“猝死”这一沉重的话题再次被冲上热搜,因为,猝死,真的离我们很近很近!

猝死诱因有哪些?

当身边有人倒地,我们又该如何专业施救?

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一种突发的、意外的死亡,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后的短时间内,而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一种类型,主要由于心脏原因导致。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据统计,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97.1/10万,冬季早晚发病率最高。按97.1/10万人的比例推算,在中国每年发病人数接近于137万人,3750人/天,2.6人/分钟!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关键环节,指的是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泵血,导致循环丧失。

简言之,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一种类型,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正常人”会突然发生意外?

大多数不幸猝死的人在生前都看起来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异常或症状。那么为什么这些看似正常的人会突然发生意外呢?

引起猝死的根本死因是自然性疾病,但某些诱发因素会加速或导致这些患者突然死亡。

在我国的研究中发现,与猝死有关的最主要因素是情绪激动和劳累,其次是饮酒和生活不规律。

长期劳累、工作负荷大、生活压力大的人群中,发生猝死和心梗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往往自主神经平衡失调,长期存在这种状态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猝死的发生概率很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预测和预防难度很高。然而,长期面临高压、敌意情绪、吸烟、缺乏充足睡眠、不健康饮食以及不足的体力活动等因素,都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急救黄金4~6分钟

心脏骤停是医学领域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在心脏骤停发生的短短10秒内,患者可能出现黑朦、晕厥;

2分钟内,瞳孔将散大固定;

4~6分钟内,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患者的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将遭受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这段时间被称为“黄金抢救时间”,成为了挽救生命的关键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抢救时间的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要高度怀疑心脏骤停可能,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流程。研究数据表明,每拖延一分钟的抢救时间,患者的存活率将显著下降10%。因此,公众应充分认识到CPR的重要性,并主动学习掌握这一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而正确的CPR操作,不仅能够为患者赢得生机,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与守护。

面对他人突发心脏骤停我们应当如何紧急应对?

面对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公众的反应速度与正确行动至关重要。

作为第一目击者,识别心脏骤停并迅速行动是首要任务。

为了帮助公众迅速、准确地判断并实施有效地进行CPR操作,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对于大多数不具备医学背景的第一目击者,精心总结了一套口诀:

1. 环境安全2. 叫叫看3. 30: 24. 尽早AED

1. “环境安全”:

评估并确认施救现场的环境安全。这包括检查周围是否有潜在的危险源,如交通危险、倒塌物、电气风险、火灾隐患或毒气泄漏等,以确保在提供援助的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到患者,也能保护自身及其他可能参与救援的人员免受伤害。

2.“叫、叫、看”:

“第一个叫”是叫患者,呼喊并拍打患者双肩,观察其是否有反应。如果呼喊后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则表明其处于无意识状态,需要立即采取进一步的评估和紧急救援措施。在呼喊患者的同时,应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地摇晃或触碰患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第二个叫”是向周围人员呼叫寻求帮助,包括“拨打120急救电话”“取来AED”和“帮助进行CPR共同施救”;

“看”是通过观察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俯身视线从患者头侧向脚侧,仔细观察患者胸廓(或上腹部)是否有规律的起伏。如果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胸廓起伏,则可判断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应立即启动CPR。

3. “30: 2”:

是指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通气。

实施正确有效的CPR,应将患者平放于坚实的地面上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领带等束缚物,确保患者身体平直无扭曲。按压位点为胸骨中段,即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按压时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双膝打开与肩同宽,双手掌重叠,手指交叉,掌心翘起,掌根置于按压位点。上身前倾,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人工呼吸时捏住患者鼻孔,用嘴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时间应大于1秒,使患者胸廓明显隆起。

4.“尽早AED”:

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每完成5个循环,可换人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到达抢救现场。

有数据表明,每延迟1分钟除颤复苏成功率将减少7%~10%,因此心肺复苏过程中需要及时结合AED才能达到最佳救治效果。

AED最大特点是操作者无需具备高水平的判读心电图能力,只要根据录音指示操作即可,一般非医务人员只要简单接受学习演练,就能完全掌握。

AED的操作有四个步骤,“开、贴、插、放”。

(1)开:按下电源开关,开机后听语音指令。

(2)贴:按AED机壳上的图样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身上正确的位置。

(3)插:将电极片插头插入AED机身插口处。

(4)放:根据语音提示按下放电按钮进行放电。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放电结束后,施救者应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AED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只有曾经接受过AED培训的人员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操作AED,如果没接受过,那么我们建议您只进行单纯的心肺复苏而不要尝试操作AED。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及鼓励更多的民众接受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和AED培训。

2.作为第一施救者,您不能抛下患者自行去拿取AED,而是应当呼唤周围人群帮忙将AED取来,所以必须要在有人帮忙的情况下才能使用AED,否则我们建议您只进行单纯的心肺复苏。

3.并不是AED电极片接到患者身上后就一定要放电,只有分析后语音提示该患者需要进行除颤时,我们才会使用AED放电对患者进行电击。

如何有效预防猝死?

猝死的预防至关重要。要降低猝死风险,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早期筛查诊断、评估危险因素,并进行规范治疗。

大约一半的心脏骤停病人在发生之前没有症状,还有一半的心脏骤停病人,在猝死前几天~几小时内,会出现:

间歇性胸痛、胸部压榨感;

呼吸急促、胸闷;

头晕、晕厥、频繁心悸、极度疲劳、大汗淋漓。

但是,因为这些症状有的特异性不高,很难与其他疾病区分,因此很多人忽略了这些迹象。

相比识别猝死症状,定期体检+排查风险+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更为重要。

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可以参考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健康生活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包括不吸烟、维持正常体重、定期运动、均衡饮食、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0 阅读:1

营养均衡餐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