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夜公交:凌晨3点排队挂号的老人和为生计奔波的代驾

城市宝鉴 2018-12-26 16:48:18

深夜11点,钱新洪准时到公司值班室报到,11点40分开着46路区间的末班车从岭南路保德路出发,12点20分到人民广场。此时,离312路夜宵线的首班发车还有10分钟,他拿上一大杯开水上车。

夜宵线,通常指23时至次日5时之间运行的公交线,上海以39条线路总数居全国之首。近年来,夜宵线客运总量逐年下降,有的车次整晚客流以个位数计。

钱新洪与312路夜宵车。 王清彬 摄

头发花白的钱新洪已驾驶312路夜宵线20年。他服役20载的312路,每晚大多能维持100多人次的客流,主要是下晚班的饭店服务员、上早班的超市及食堂员工。近年来,增添了许多代驾司机,以及赶赴医院排队挂号的老人。

再过几个月,60岁的老钱即将退休。他觉得每天送这些“都市夜行人”去往目的地,本身就是一份快乐。那些熟悉的面孔,每每上车时,总要对他点头微笑。

夜上海是什么模样?老钱在这辆与繁华都市相隔离的公交车里,静静感知。

而民生这个宏大的主题,也就这般细细书写于这些与繁华都市相隔离的夜宵线里。

老乘客的“谢谢”

深夜12点45分,李莉(化名)从共和新路中华新路上车,嘴里的食物还没嚼完就冲着老钱打招呼。老钱对她笑了笑,“这是坐了七八年的老主顾了”。

夜宵线312路每晚有3班车,配3名司机和1名代公休司机。除了312路,老钱所在的上海巴士第五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第一车队还有305路夜宵线。两条线路一共8名司机,老钱是年龄最大、工作时间最长的那位。

按照行程安排,他的首班是夜里12点30分从人民广场出发,驶至呼兰路通河路终点站,途经17个站点,耗时约40分钟。

老乘客上车,立刻搅动了一派静谧的氛围。李莉没有立刻找座位坐下,而是站在驾驶座后,与老钱稍聊两句。

李莉虽是多年乘客,但并非每天都坐。每隔一两周,她会去参加同事聚会,赶不上46路的时候就会先乘出租车从打浦桥过来,再搭老钱的312路回家。

在公交站牌上,夜宵线与白班车标记不同:白班是绿色,夜宵是蓝色;白班只标注了首末车时间,而夜宵线则写明到站具体时间,精确到分钟。

“通常车都很准时,12点43分左右到。”李莉说,以前,她有时会花10元钱搭黑车回家,黑车被取缔后,她就只坐老钱的车,“晚上车少,到家时间差不多,而且坐夜宵线更安全”。

老钱说,因为是从人民广场出发,312路首班乘客尤其多,平日里有30多人,周末则可能有五六十人。其中,“代驾是常有的”。

夜宵线,仿佛被按下静音键播放的视频。乘客之间甚少交谈,上车后要么闭目养神,要么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发呆。

然而,温情总在细微处。4月23日晚,一名代驾上车后才发觉公交卡余额不足,而他身上只有百元大钞,正在发窘之时,一位与他并不相识的老乘客主动替他投币2元。

4月26日清晨4点30分左右,在共和新路江场路,一位熟识的女乘客下车时对老钱点头示意,说了一声“谢谢”。

老钱一个晚上要往返3趟。趁在终点站停几分钟的间歇,他会续上开水,伫立车前抽支烟。

也许人类的生物钟永远不可能完全适应黑白颠倒。老钱的徒弟王晓杰与他在同一个车队,是专门顶班的司机。王晓杰告诉记者,即使一位开夜宵线多年的老司机,也容易在3、4点时分犯困。

每位夜宵车司机都有应对睡意的独家办法。有的是开窗户,有的是靠茶叶和抽烟,有的则是强忍着到终点站后打几分钟瞌睡。

王晓杰从不打瞌睡,“睡过头就难办了”。他的办法是开大窗户吹冷风,到站了再抽支烟。

他曾经顶班开305路。这条线路在凌晨1点至3点时常无客,他一个人开着车,车上没人,街上没人,他就径直开着,什么都不想。偶尔上来一位乘客,对方也是径直睡觉,不说话。

“这是一份很寂寞的工作。”35岁的王晓杰说,有时他看见人就想跟人说说话,不管认识不认识。

3点挂号的老人

4月26日清晨3点多,在岭南路保德路,再过几分钟老钱就要发车了。一名年轻男子急匆匆赶来,手里捏着物件。老钱一看,病历本。他马上明白了,叫来去上厕所的秦明福。

原来,由于出门太着急,秦明福把病历落在家里桌上,儿子赶紧给他送来。老钱一看就知,因为上医院排队的都是老面孔了。

4月26日清晨3点多,65岁的秦明福坐312路去医院挂号。 向凯 摄

65岁的秦明福家在宝山区呼玛三村,离岭南路保德路不远,老钱的312路是距他最近的夜宵线。为了给牙痛的老伴看病,每次他都是坐3点20分这班车,到第十人民医院口腔科挂号。

秦明福告诉记者,医院6点半开门,7点钟开始挂号。第一次挂号他没有经验,6点钟才到医院,心想自己已经提前了这么久,没想到前头已有八九十人排队,早已超过全天的挂号总数。

他打听到队伍前端有些人是凌晨两三点就来排队了,于是,第二次去给老伴挂号时,他就选择了3点多的312路。

每次坐夜宵车,秦明福都会算好时间,因为一旦错过,等待时间会很长。夜宵线一般间隔35分钟到40分钟。

半个多小时后,秦明福赶到医院门口,排在他前面的已有十多人。距离开门尚有两个多小时,他们都只能在外等着。

“尤其冬天的时候,很冷。”戴着老花镜、身材瘦削的秦明福微笑告知,这是他第四次来挂号,等他挂上号了再通知老伴6点钟来。

他没有其他办法——骑车去医院,要耗1小时左右;最早的46路区间4点半出发,到了医院,早就没号了。

王晓杰顶班时开过312路。他告诉记者,312路沿线附近至少三四家大医院,“几乎每天都能碰到凌晨两三点去排队挂号的人,大多数是老人”。

半夜看急诊的,老钱一年也碰到不少。去年12月,有个男人抱着发高烧的小孩,在离站点一段距离的地方向他挥手,他立即驶到近处把人接上。由于夜宵线的站点拉得长,与急诊有段距离,老钱会视情形紧急与否,有时会帮忙把乘客送到门口。

对于公交车司机来说,乘客的生命安全排第一。开夜宵线并不会因为半夜路况较好就轻松,晚上更要提防不可预估的意外。

夜宵线有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就张贴在驾驶室左手边的窗上。这些年来,除了一起多年前因司机疲劳驾驶撞上护栏的事故,王晓杰不记得有关夜宵线的任何交通事故。

一条线一段历史

开了20年312路,老钱见证了沿线“天翻地覆的变化”。

夜宵车客流量与上海的城市发展密切相关。老钱说,最初共和新路沿线工厂林立,小的几百上千人,大的能有数万人,一次来一家工厂的乘客就能塞满车厢,而那时还是两节车厢的铰接式公交车,以致于不少企业为了保证员工上车,协商安排错峰上下班。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工矿企业多已搬迁,客流量随之大幅下降。老钱感叹道,大约从2003年开始,就不断有在企业上班的老面孔来道别——“明天坐不了你的车子了,厂子搬走了。”

4月25日深夜,记者跟着老钱跑完往返3趟,乘客共计115人次。“一年365天,从来没有遇到过空车。”在老钱看来,而今312路还能保持一定客流,是因为沿线工厂已变成住宅。进入共和新路之后,有4处大型居民区:大宁、彭浦新村、通河新村和呼玛。

20年来,312路车型换了四五次,线路却只小幅调整过两次,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此后再也没有变过。

喜欢钻研公交线路的王晓杰告诉记者,对比305路和312路的运营现状就能看出些端倪。

王晓杰是深度公交迷。为了实现开公交车的梦想,他辞掉在书店的工作,考了B照和A照,2013年8月加入公交司机行列。

“一开始就是夜宵线。”王晓杰说,因为年轻,他经常顶班,305路和312路都开过。开305路时,每天晚上11点05分,准时从上海火车站北广场出发,一路上陆续上来十余人;从南浦大桥返程时,基本上是两个人,南京东路和四川北路分别上来一个人,偶尔有人坐到火车站。在凌晨1点至3点的时间段,常常是空车往返。

但曾经,305路客流量也不小。随着火车站客流下降和沿线虬江路居民的搬迁,而今“305路一个晚上一辆车平均客流只有20人次”。

在上海市39条夜宵线路中,有20条从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等大型客运枢纽周边始发。在王晓杰眼中,早前为了接送旅客设置的线路,除了在节假日、春运等特殊时刻发挥作用外,已难满足当下夜行乘客的需求。

“夜宵车沿线必须有大型居民区才能保证一定客流。”王晓杰的网名叫“工人先锋号”,因为他在开工人先锋号65路时曾被评为先进。后来他专门顶班,对很多路线都非常熟悉。据他观察,白天路线客流高的,夜宵线也会有客流,“312路几乎是46路的夜宵车,而46路是共和新路上的头号王牌”。

记者4月25日夜里跟车312路发现,代驾占了客流量很大一部分,有几趟车几乎一半以上都是代驾。代驾们一上车,就把沉重的电动车卸在地板,相互交流,胸前的工作牌随着车身摇晃。

代驾崔师傅在晚上11点40分坐上老钱的车。据他告知,代驾对夜宵线都很了解,公司的管理人员还会特地把夜宵线路图发给他们。不过,在老钱看来,代驾这种新兴职业并不能反映一条线路稳定客流量的大小,因为他们往往在全市流动。

据市交通委的回应,今年内将力争把全市公交夜宵线路逐步优化调整到位。首当其冲是需求导向,以覆盖市区主要客流通道为主,兼顾中心城边缘地区客流需求,重点保障大型客运枢纽客流集散地和重要商业区、公共活动区与住宅区域间的连接,加强大型枢纽、繁华商业中心区和医院的线路覆盖,加强外环附近大型居住社区等存在夜间公交需求地区的线路覆盖,并增设部分夜宵线,实现与轨道末班车的换乘衔接;其次,提升效率,调整现有客流较少或走向重合较多的线路;再次,资源优化,要研究开放部分公交企业员工通勤车,为市民提供夜间交通服务。

一条线一个样本

开了20年312路,老钱的独生女儿已从稚嫩的小学生长大为成年人。

王晓杰至今记得,老钱领他入门时所叮嘱的:几点几分哪个站有多少乘客要上来,要一一关照;乘客们避风雨时,进站台要多留心,不能落下人。

他说,师父给他最大的启发,是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实际上,很少有司机愿意开夜宵线,黑白颠倒,白天睡不醒,难有时间陪家人。

开夜宵车与白班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夜宵车更注重准点到站。夜宵车间隔一般在30-40分钟,乘客一旦错过就得漫长等待,大多数老乘客都是掐着点到站的,因此驾驶员的压力更大。

4月26日晚12点半从人民广场出发的312路,在凌晨1点15分抵达终点站。老钱说,比正常晚了5分钟,“多吃了两个红绿灯”。

老钱上班必带大水杯,平时都喝白开水。只有夏天,他才会抓一把茶叶扔进去,冲3泡,顶一个晚上。他说,晚上工作湿气重,多喝开水可以祛除湿气。白天,他会在家喝姜茶。

老钱的生活很规律:深夜11点打卡上班,往返3圈之后次日早上5点下班,回家做早餐,吃完早餐后7点睡觉,11点起床吃午饭,喝口小酒后午睡,睡到下午4点,去菜场买菜、做饭,等家人回来一道吃晚饭,晚8点再睡一觉,10点起床吃碗饭,10点半出门开工。

还有几个月,老钱就要退休了。他所在的巴士五公司一车队,夜班车队有8个人,大多都已年过五旬,只有一位刚进不久的30多岁年轻人。

公交司机青黄不接,是上海公交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两年前,记者采访浦东公交人力资源部门时,负责人告知:招聘年轻驾驶员,是这3年来的“头等大事”。

放在上海公交行业的深化改革大幕已经揭开的大背景下,“人”的改革是第一位的。

曾经有媒体宣传夜宵线司机“舍小家顾大家”,但钱新洪觉得,其实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养活家庭,尽守本分”。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章友德表示,随着去年12月上海跻身全国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市交通综合体系中,更要对公交夜宵车的存在、作用、发展给予合理定位。有关部门要对夜宵线的客流群体做出整体调查,从而做好公共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要建立夜宵线路的科学评估办法,无论撤并或调整,都不应是冷冰冰的一纸通告,而要连同调研数据、科学分析、预期效果等,一并透明告知与线路调整切实相关的那部分乘客,并跟踪评估线路调整之后的客流,增强夜宵线路优化调整的合理性和说服力。“打破信息壁垒很重要。”章友德说。

一条夜宵线,就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研究样本。每条夜宵线,都有其存在于繁华都市里的独特意义。

4月26日清晨4时10分,312路从人民广场站驶出。这是司机钱新洪这一夜的最后一班车。

40分钟后,老钱到达终点站呼兰路通河路。之后,他还要将公交车开回公司,交给白班使用。此时,东方渐露鱼肚白。

原文转自:上观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