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上空陆续出现一团团的火光,这些火光有的亮度弱,有的亮度强,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亮度弱速度慢的是伊朗的无人机,而亮度强速度快的是伊朗的弹道导弹。
在无数无人机、导弹和火箭弹的共同“演奏”下,以色列的夜空被彻底划破,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为了“绘制”这幅画卷,伊朗共计发射了超过500架无人机和40枚左右的弹道导弹,还有真主党和哈马斯的数百枚火箭弹作为配合。
而作为画卷背景板的以色列,其实没有遭受太大损失,以色列官方宣布拦截了99%的来袭导弹和无人机,这个数字明显是吹牛,并且刻意混淆了无人机和导弹,糊弄外行。
伊朗发射的那些低速无人机的确很难逃过防空系统的拦截,拦截率接近100%不奇怪,但导弹却并非如此,Tiktok上光是导弹命中目标的视频就不下20个,如此算来,对伊朗导弹的拦截率不足50%。
其中有好几个视频显示,伊朗的导弹通过末端加速和机动变轨躲过了防空系统,命中了地面目标,说明伊朗的导弹技术是有几把刷子的,这对以色列不是好消息,后面恐怕要学会和伊朗的导弹共存。
共存的成本可不低,有人计算过,光是为了拦截伊朗这次的袭击,以色列防空系统就花了不下十亿美刀的成本,这还不算美国帮忙出的那部分,随着伊朗的导弹终端成品和技术持续输出,等胡塞和真主党也有了更多的导弹时,以色列的共存成本会高得吓人。
说句题外话,这次Tiktok又充当了破坏以色列“声誉”的角色(虽然犹太人本就没什么声誉可言)。要是没有Tiktok上面的诸多打脸视频,以色列就实现了99%的成功拦截,难怪要封杀Tiktok,不封杀不行呀。
伊朗的战术其实很简单,先用无人机消耗以色列的防空系统,然后是比较落后的导弹跟进,最后是比较先进的导弹,战术很简单却也很实用,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在打完第一波无人机后需要补充弹药,伊朗的导弹利用的就是这个间隙。
此次受到打击的以色列目标主要是三个:戈兰高地的摩萨德情报中心、内盖夫沙漠西南部的拉蒙空军基地和内盖夫东北部的内瓦蒂姆空军基地。
伊朗之所以打这三个地方,政治意味比较浓。戈兰高地的摩萨德情报中心为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提供了情报,轰炸大使馆的F-35战斗机是从内瓦蒂姆基地起飞,拉蒙基地则是轰炸加沙的主要基地。
情报中心的损失不明,拉蒙基地和内瓦蒂姆基地只是跑道被炸了几个坑,起飞功能中断了几个小时,部分建筑和一架C-130运输机疑似被破片击中损毁。
总的来说损失不大,主要原因是伊朗的报复是出于政治目标,也就是对国内有个交代即可,没打算真的开打,所以早在72小时前就私下通知了各方,以色列得以提前对三处目标的人员和装备进行了疏散,最后被砸到的按照以色列的说法普遍是轻伤。
内塔尼亚胡在召开内阁会议后,决定放弃对伊朗的进一步报复,据说这个决定是在与拜登通话后做出的,拜登理由是,你没受到什么损失,而伊朗的大使馆被你炸了,所以这个回合你赢了,没必要报复。
但以色列会不会进一步报复,还得视后续走向而定,这一点后面会详细说。
随着打击帷幕的落下,各方不禁松了一口气,而在伊朗的导弹袭击之前,局势的走向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大打出手,第六次中东战争到来。
这个局面最符合谁的利益呢?
俄罗斯。
乌军当前的状况已经越来越糟糕,部队不断出现抗命,比如最死硬的第3“亚速”突击旅,在阿瓦迪夫卡战败后就像丢了魂一样,原先的那种死战到底的士气日渐丧失,竟然连续两次拒绝了西尔斯基将他们调往恰索夫亚尔“救火”的命令。
乌军第67旅更是被西尔斯基下令解散,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纳粹武装“右区”,原本应该十分死硬的,但是最近却在恰索夫亚尔接连多次逃离阵地,导致西尔斯基十分不满。
“右区”成员游行
可以看到,即便是由民族主义者组成的部队,经过两年的大量消耗后,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有了明显的下降,已经远不如开战初期那样死硬了。
而只要第六次中东战争开打,美国只能选择保以色列,乌克兰会被断奶,乌军仅存的最后一点士气都可能崩掉,俄军将获得极好的机会。
这个局面不是中美愿意看到的,两家都不想俄罗斯赢得太多,同时美国不想被以色列在中东拖下水,中国也不希望中东爆发大战,伊朗也不愿意开战,我多次说过,伊朗在实现和沙特的复交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展才是伊朗的第一要务,机会实在难得,不管其国内的左派还是右派,都不想偏离这个大方针。何况作为中东唯一的工业国,幅员辽阔的伊朗发展潜力远超面积狭小的以色列,没必要“毕其功于一役”,完全可以相信后人的智慧。
所以伊朗武装部队的总参谋长巴盖里,在导弹打击后就公开说“军事行动已经完成”,显然是不愿意继续扩大。
随着伊朗的报复结束,第六次中东战争暂时是不会了,第二种可能性随之到来:各方暂时鸣金收兵。
我们在《以色列大规模撤军,是怎么回事》一文中说过,经过长达半年的军事行动,无论是以色列这个国家还是IDF都到了极限,不撤军不行了。
可怎么体面地撤军是很考验以色列政府的,一旦没有好的理由就贸然撤军,等于承认战败,是极其丢人的“硬着陆”。
但从事后来看,以色列先在愚人节当天炸了伊朗大使馆,还在同一天炸了NGO“世界中央厨房”的车队,再以舆论压力和“防备伊朗报复”为由从加沙撤走大部分侵略军。
这一切是不是内塔尼亚胡在下一盘大棋呢?是大棋也好,单纯的歪打正着也罢,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总之“软着陆”实现了,以色列用过得去的理由实现了撤军,保住了最后的面子。
无论中美还是伊朗,暂时都不用担心“S3赛季”了,鸣金收兵对三方都是好消息,接下来可以继续比拼战略定力了,但对俄罗斯却未必,当今的中东局势和乌克兰局势是高度联动的,两者的关系成反比。
一旦中东局势降温,乌克兰局势就得升温,美国势必重新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投入,争取让乌克兰先稳住。
虽然共和党会阻挠,但如果中东局势降温,阻挠力度也会相应减弱,一些重要的援乌项目比如争论了许久的600亿美元,要是拜登愿意做大交易的话,不是没有通过的可能。
只不过,中东局势是否真的降温了,是要打个问号的,美国还有个很棘手的问题需要处理。
我们知道,由于战事不利,以色列国内要求内塔滚蛋的呼声很高,而他身上背的案子实在有点多,根本不敢下台,所以不断通过军事行动来展示强硬,给自己增强合法性,这也是加沙战事打打停停,一直拖到现在的重要原因。
但是内塔这样拖,对美国就很不利了,等于被拖下水。忍耐力是有限的,在援助了半年后,民主党也受不了了,舒默等大佬公开要求内塔和内阁中的极右翼分子下台,并在安理会的停火决议中投下弃权票,局势于是达到高潮。
现在随着IDF的大规模撤军和伊朗的报复结束,局势似乎有了好转,但内塔及其极右翼盟友的去留,怎么办?要不要清算他们?
如果清算,内塔为了自保,完全可能再度大规模派兵进入加沙,让局势重新紧张起来,别忘了以色列目前并没有结束战时状态,在加沙还留了两个旅呢。
而内塔的那些极右翼盟友,比如本格维尔,更是手握大批私兵,在民众和强力部门内部不乏支持者,有独走的资本。
比如前几天,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加沙的家人就遭到了IDF的轰炸,导致3个儿子和4个孙子死亡,直接导致在开罗举行的停火谈判暂停。
后来披露的信息显示,这是极端势力的独走,由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和南方司令部共同策划,内塔和国防部长加兰特事先不知情。
哈尼亚
对于伊朗的导弹袭击,这些极右翼认为必须进一步报复,内塔做出不报复的决策,是顶着不小阻力的,美国要是敢打击惩罚他们,他们绝对敢于再次独走,裹挟着内塔报复伊朗,升级局势。以色列目前国内的整体氛围就是右倾的,他们升级局势会得到不少民众的支持,令美国处理起来很棘手。
但是不打击惩罚他们吧,等于他们绑架美国大半年,最后什么后果也没有,下次肯定接着绑架。
对于这个大难题,拜登的解决方案是要求以色列提前选举,目前以色列政坛支持率最高的是中间派的本尼·甘茨,他看上去不那么极端,不会绑架美国,让他上台最合适。
只不过,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本尼·甘茨支持率高不假,但以色列社会氛围的整体向右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氛围的根源来源于生存焦虑,以色列毕竟是个小国,没有多少发展潜力。
今天美国健在,能保着以色列,明天呢?后天呢?保得住一时,保不住一世,更何况这次IDF在加沙的表现,已经证明以色列即使面对哈马斯,也相当吃力了。
面对比哈马斯更强大的对手,该如何是好?基于这种巨大的焦虑,以色列社会的氛围才会加速向右,特别是极右翼,希望赶在美国衰落之前、以色列优势尚存的阶段完成开疆拓土,吃下约旦河西岸和西奈半岛。
只要以色列的国土面积达到一定的规模,再加上其占据的重要战略位置(以色列所处的迦南平原是亚非拉三洲结合部,交通枢纽),不管谁成为新的世界霸主,都得在中东地区和以色列合作,以色列这个国家就真的活下来了。
这种焦虑是社会性的,除非完成领土扩张,或者美国“重返中东”,否则无法降低,只会越来越高。不管是哪个以色列政客都不会有太好的办法,本尼·甘茨这种中间派,也只是拖一下时间罢了。
以色列这个大坑,不管美国愿不愿意,早晚都是要跳的,不过晚跳总归比早跳好,“S3赛季”晚到比早到好,对我们来说亦是如此。
太早下场的选手,通常捞不到太多的好处,而越晚下场,能摘到的桃子越多。
急什么,以色列急着打,伊朗不用急,慢慢封锁消耗就完事了
咋感觉这貨以前怼美国也是虚张声势,还不如土鸡呢,至少土鸡还敢对抗一下大毛!
说话不算数,要就别说
伊朗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