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禹来源,很多史书记载为四川,比如汉晋皇甫谧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三国志记载 “禹生石纽,今之汶川郡是也”,扬雄蜀王本纪记载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总之,相当一批古人认为大禹源于今天的四川地区。
如今考证可知,夏商都是中原王朝,其中夏朝都城何在或有争议,但大抵也在晋南豫豫西、或鲁东到豫东一带,商朝都城相对清晰,基本都在河南,前期在郑州、晚期在安阳。总之,无论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现,都表明夏朝建立在中原地区。
问题在于:既然夏朝理应在中原地区,那么为何史书上大禹会在如今四川,两种说法显然存在矛盾,难道大禹在四川建立的夏朝后来迁到中原地区?对于大禹与四川的关系,三星堆考古给出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回答,更可能揭示了夏朝灭亡之后的秘密。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文明可谓一醒惊天下,迥异于中原的文化风格,带给世人无限遐想,于是关于来源探索,其中不乏“外星人说”、“苏美尔说”等等。但实际上,三星堆文明主要源于中国本土。
成都宝墩遗址的考古队队长唐淼指出:三星堆文化在宝墩文化(被称为“天府之根”)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中原文明因素、长江中下游文明因素综合发展而来的。其中,三星堆遗址中的一些夸张造型,就有史前陕西西安杨官寨遗址(属于仰韶庙底沟文化)与安徽马鞍山凌家滩遗址的影子。
因此,距今5000年前,四川与长江黄河流域的很多古文明存在联系,并非处于封闭环境。而到了夏商更迭之际,三星堆与中原的联系进一步紧密。
社科院学者杜金鹏在《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及相关问题》中指出:“二里头文化曾对三星堆文化产生过比较明显的影响,即三星堆文化吸收消化了某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比如,三星堆二期中突然出现的陶盉,就源于二里头文化。
通过考证之后,杜金鹏指出:“三星堆文化中的盉、豆等陶器,璋(二里头王权象征)、戈、圭等玉器,最初系从中原二里头文化中传来,是大体可信的”,传入时间大约在商汤灭夏前后数十年。
四川师大李竞恒等学者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比如“三星堆所在的古蜀,是接受‘夏礼’覆盖过的方国,(夏朝灭亡后)还保存着二里头所属夏文化或夏王朝的某些礼制。”
总之,三星堆文明有其本地文化元素的传承,但也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尤其在夏商之际吸收了大量二里头文化元素,当然后期也吸引了商朝文化。
上文谈到,三星堆中不是有二里头普通文化元素,而是还存在高等级的文化,比如象征二里头王权的牙璋,还有戈、圭等。另外,考古发现的青铜神树,极有可能就是山海经中的“扶桑神木”,是上古“十日”宇宙观的具象化。那么,三星堆中的二里头文化因素,到底是如何来的?
三星堆一期(距今4500±150年)较为粗陋,二期(距今3765±80年)文化面貌出现显著变化,新出现了盉、高领罐、小平底罐、高柄豆、平底盆和杯碗等。三期与二期文化面貌相似,属于三星堆文化的繁盛期,时间是约为商代中期及其前后,四期距今3005±105年,大约为商朝晚期与周朝初期。因此,三星堆长期与中原交流,从而引入二里头文化。
问题在于:一般器物传播到四川,其实属于正常现象,但完整的青铜技术、代表王权的牙璋等能传播过来,理应存在一定的隐情,即夏朝灭亡之后夏人四散而逃,其中一支逃到四川。
商汤伐夏之后,史书记载夏桀逃到南巢(安徽巢湖边上发现三官庙遗址,高度疑似夏桀南逃后被追杀的场景)、还有部分逃到北方。夏桀南逃的过程,也是二里头高端技术文化扩散的过程,或许这就是南方多地出现牙璋的原因所在,也是三星堆人掌握完整青铜技术的原因。
除此之外,三星堆中存在笄发与辫发之别,两者之间存在权争。到了金沙遗址时代,却只有一种辫发青铜人像,预示着笄发群体在权争中失败。但有一支蜀人迁到汉中,后迁到宝鸡(弓鱼国),其中也没有辫发。那么,笄发与辫发各自代表什么人群?或许,一方是外来的夏人、一方是本地人,两者除了王权与神权之争外,可能还存在外来与本地的族群之争。
总之,以如今考古事实看,虽然还不能证实残余夏人迁到三星堆遗址,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也恰好可以解释很多“异常”现象。
综上,三星堆中的二里头文化元素,甚至出现完整青铜技术、代表王权的牙璋等,说明夏朝深度影响过三星堆,甚至部分夏人迁到三星堆。
原本源于山东的秦人西迁甘肃,最终将东夷少昊带到西部,让少昊成了“西方白帝”。如果夏人迁到四川,将大禹落籍石纽、变为西羌或西夷之人,其实属于正常现象,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夏朝在中原、大禹在四川的矛盾。最终,在与辫发的权争中夏人失败,部分迁往汉中,部分迁往不远的汶川石纽(山东有汶水,且很多地名与四川相同)等地。
笔者怀疑,浙江绍兴大禹陵、大禹后代建立越国,以及很多地方的大禹传说,可能都与夏朝后人迁徙有关,否则何以解释全国多地存在大禹起源传说!与之类似的是各地尧舜传说等,或许也是这个原因,也是迁徙产生的多地起源传说。
参考资料:《杜金鹏: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及相关问题》等
用户10xxx88
真的瞎扯淡,你可以用二里头来混淆三星堆因为有重叠期,但是4500年-4300年的宝墩遗址早就有陶盉高柄豆,既然三星堆承接宝墩,为什么还要你3750年-3520年的二里头陶盉高柄豆传给三星堆呢?既然国家文物局新闻发布会上说二里头人群是长期稳定输入的结果,那么来源人群在哪里?不就是二里头西边的羌人—西羌人(包括石峁龙形雕刻,齐家文化七孔玉刀,宝墩三星堆遗址陶盉高柄豆),都能在二里头找到传承且都比你二里头时间早,二里头就是西羌人在中原建立的前哨站才和商族群有接触,或者二里头是夏代商方国的城址有夏赐礼器也不奇怪也算夏联盟
毛毛 回复 11-30 20:59
那时不分什么羌人,早期羌人是从青海一带东迁到甘肃再到陕西的。炎黄二帝本身都是羌人!要说我们现在所有的炎黄子孙实际是都是古羌人的后裔
用户10xxx13
夏商的直辖地区仅在现在河南省一代,即便算上附属诸侯国也只扩大到河南省周边几个省,现在的四川(三星堆)在夏商时期被华夏人(夏商)称作南蛮(胡人、蛮夷),事实上在夏商时期,现在的北上广深在当时都属于蛮夷之地,都不属于夏商国土与附属诸侯国,即便是被吹成第一古都的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在秦统一中国前都被称作蛮夷(灭商前,周被中原人称作西戎,秦被中原各国称作蛮夷),更何况距中原(夏商)更远的三星堆?不能因为出土文物上有夏商特征就将其幻想为华夏,因为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华夏夏商)位置上是邻居,会存在文化交流,如果都按小编的脑回路文物存在某些特征就算谁的文明,那几万年后的人挖掘现代中国的文物发现现代中国的服装发型各行各业街道建筑都与欧美国家类似而与古代中国不同,难道就可推断现代中国属于美国吗?华夏五千年文明,但四川地区直到两千年前秦吞并巴蜀后才开始逐渐融入华夏,在此之前被华夏称作外国更合适,越南出土的也有类似三星堆的文物,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比较符合四川当地一些少数民族的特征。文化会融化但你不能把一个文明说成另一个文明,别跟棒子学。中国现在融入了西方很多文化,西方也使用了中国的四大发明等,但也不是一个国家
金生水命起运转
难道不是羌人迁到中原建立了夏商
爱来无油 回复 10-25 23:44
羌人难道不是高度文明的黄帝炎帝部落从非洲辗转到两河,尧舜禹建夏商周再带领部落辗转到中原建立了西周?
九重昆仑通天塔
“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就是西国。周人来自西北,自称有夏、时夏、夏土、西土、西国,并且自叙祖上“服事虞夏”。 那么,周也是从东方迁徙过来的吗?[得瑟]
道法自燃 坎离抽添 真智灼现
《拈花一笑,常撮谷道》 释迦文武双全,哪是文佛能言。 若要人中龙凤,必先炼此内功。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随缘)
黎波
三星堆更像上一个文明留下的种子成长起来的。
河边草
大禹:瓜娃子,给老子说说,一年给我找了几个老家老?
用户10xxx13
三星堆是南蛮人遗址。三星堆雕像跟四川本地少数民族相似。夏禹定都阳城(今登封),登封古代是洛阳的县,夏禹孙子太康迁都斟鄩,斟鄩为今洛阳偃师县的二里头遗址。洛阳偃师还有个商都西毫遗址,夏商都经常迁都,西毫是商汤灭夏后选择的定都地。之所以选西毫,是因为商汤的祖先帝喾(三皇五帝之一)定都地也为西毫。在洛阳附近的新郑是轩辕黄帝出生地。洛阳附近的巩义有距今5300年的双槐树河洛古国遗址,被认为是三皇五帝时代国都,巩义古代也为洛阳的县。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因黄河与洛河(又名洛水、伊洛河等)两条华夏母亲河而得名,最初“中国”“中原”两词仅指河洛地区,这也是为何至今河南省居民口语喜欢说“中”字的原因。河图洛书为华夏文明之源。伏羲在巩义河洛交汇处发现河图洛书推演八卦易经。这里至今广泛流传着三皇五帝时代的民间故事。史记“昔三代居于河洛之间”,意思是司马迁说昔日夏商周三个朝代(不算附属诸侯国)位于河洛地区。最初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被称作西戎,也就是西方蛮夷,最初秦也被中原各国称作西戎。周灭商类似清军入关,周武王刚灭商就与周公商定定都洛阳“宅兹中国”,周公营造新国都洛阳并于洛阳置九鼎分封诸侯(封神榜原型)
W33
所谓专家打死也不会承认,华夏文明起源于西蜀,而不是中原
天河水 回复 丞森天下 12-26 17:09
黄帝垂裳而治,就是有华丽衣服了,不再是一群穷鬼拿树皮树枝遮羞了。这些布料是什么?难道是兽皮?黄帝正妃嫘祖就是发明养蚕绞丝制丝绸的。都在四川。如果黄帝上西北的,能跑到四川找老婆?这会儿,不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母系社会氏族遗迹,在现在川西高原横断山系还有遗存。这地方是文明重启之地。大灾变,北方文明会消失。但是,四川盆地会保护这些文明火种。完成积累壮大。
丞森天下 回复 12-17 19:01
你这扯大了,炎黄二帝诞生于黄河流域,这是史学界共识
中华兴邦
历史被人改写了,尤其是汉代司马迁
用户95xxx77
的逐鹿之战呢
考古
绍兴舜禹遗迹很多,是大禹后代逃到这里,带来祖先社坛,越就是走路的王的亲卫,带着戉
天河水
华北平原是开拓地。夏商周时期,大部分都在海里。
漂泊男儿周如谦
还大禹陵?一个连真实的姓名都不敢视人的人是“王”?受令治水·一治就31年,58岁搞“会盟”就得天下了?80多岁一家人在移山是不是拿石头在建“夏朝”?王权者是看着大禹“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