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胃功能三项(1):胃蛋白酶原及比值

张生的记事本 2024-02-19 22:00:28

胃功能三项(有的医院也称为胃功能四项)主要包括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的比值(PG I/PG II),胃泌素(主要是胃泌素17,G-17)。胃功能三项可以间接地反映胃黏膜腺体的功能状态,因此也称为胃黏膜的血清学活检。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胃蛋白酶主要作用是在胃腔内初步消化蛋白质,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膘、胨及少量多肽,有利于下游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吸收。胃蛋白酶只在胃里的酸性环境中起作用,进入小肠后活性就丧失了。胃蛋白酶原由胃黏膜的腺体分泌,在某些刺激因素作用下进入胃腔,随后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成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形成后也会促进主细胞向胃腔分泌胃蛋白酶原,这样形成正反馈,胃蛋白酶原分泌越来越多。

胃蛋白酶原分为两类,即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其中胃蛋白酶原I只有分布于胃底和胃体的腺体能够分泌,而胃蛋白酶原II则全胃甚至十二指肠的腺体都能分泌。胃蛋白酶原II受黏膜腺体分泌能力下降影响小。胃蛋白酶原的一部分(大约1%)会进入血液,因此通过检验血液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可以反映出胃蛋白酶原总体的的分泌情况。

检测胃蛋白酶原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对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意义,注意只是提示意义,单凭胃蛋白酶原水平不足以诊断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指的是胃黏膜的固有腺体的减少,腺体的减少会导致腺体分泌能力下降,包括胃蛋白酶原水平会降低。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癌的癌前状态,有萎缩性胃炎的人患胃癌的风险要高于没有萎缩性胃炎的人,尤其是有胃体黏膜萎缩的人胃癌风险较高,因此胃蛋白酶原可以用于胃癌的早期筛查。当胃体黏膜出现萎缩时,分布于胃体黏膜的腺体数量减少,相应的分泌功能也会下降,主要由胃体粘膜腺体分泌的胃蛋白酶原I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而胃蛋白酶原II由于可以由其他部位分泌所以下降的不明显或者不下降,相应的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的比值也会出现下降。

当胃蛋白酶原I以及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的比值都下降的时候提示可能存在胃体黏膜的萎缩,尤其是当“PGI ≤ 70μg/L并且 PG I/PGII ≤ 3”提示胃体黏膜存在萎缩的可能性较大。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原及比值只是提示作用,并不能直接诊断胃黏膜萎缩,更不能诊断胃癌,这两者出现明显下降应该进一步做胃镜以及胃粘膜活检明确诊断。另外要注意的是PGI 和PGI/PGII两者都要降低并且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具有比较高的预测胃体粘膜萎缩的价值,单一指标的降低诊断准确率并不高。胃蛋白酶原和比值正常也不能排除胃黏膜萎缩,比如当萎缩仅累及胃窦的情况下或者是小范围累及胃体的情况下腺体的功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胃蛋白酶原和比值可以是正常的甚至升高。

胃蛋白酶原水平升高的意义远没有降低的意义大,体检检测胃蛋白酶原主要目的是看胃蛋白酶原及比值有没有降低,从而提示存在萎缩性胃炎。在出现明显的胃体黏膜萎缩之前,很多胃黏膜疾病(主要是炎症)都可以导致胃蛋白酶原I和II水平的升高,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糜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等,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升高的胃蛋白酶原水平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由于引起胃蛋白酶原升高的疾病比较多,单纯根据胃蛋白酶原水平升高很难准确推断出胃黏膜可能具体出现什么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胃蛋白酶原的水平除了胃黏膜的疾病状态以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在60岁以前胃蛋白酶原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所以有些人体检的时候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能逐年升高。另外胃蛋白酶原的检测结果也受到采样到上机化验之间的间隔时间的影响,间隔时间过长,会导致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偏低。当导致胃蛋白酶水平升高和降低的因素都存在时,胃蛋白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甚至令人困惑。

胃蛋白酶原及比值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在不同的医院或检测机构存在差异,结果的升高或降低应该参考化验单上提供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由于主要看重的是胃蛋白酶原及比值对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有的医院出具的检测结果可能没有参考范围。

本文仅用于科普,不作为诊疗建议,具体问题请咨询医生。

0 阅读:3

张生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