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过去我们中国人对一根针有多尊重?
地理单之蔷
2024-07-24 00:18:52
由于做《中国国家地理》总有一些历史文化题材。我是做一篇报道,就爱上报道的事物,因此总去北京著名的古玩市场——潘家园。做小脚鞋,就去买小脚鞋;做背儿带,就去买背儿带……直到做银器,我喜欢上银器……本来应是我买房子的钱就逐渐转移到了潘家园卖古玩的人手里了,一次,天津卖银器的老张一边给我介绍一把精致的长命锁,一边回过身去指着身后的一幢新建的楼房说:“我刚在这楼的10层买了一套房,等装修完了,你来家里玩,”开始时我也不觉得房子比我的古董值钱,后来发现房价直线上涨,而我手里的古董却只是成就了一种嗜好。我不时地拿出来自己的收藏品把玩一番,有时还真能体验出一番人生的况味……有一天我把我收藏的银“针筒”摆在地上欣赏。忽然感慨涌来:那时候,人们是多么尊重一颗针啊……或者说一颗针的存在多么有仪式感……
我收藏的这些针筒,都是银的。它们不是摆件,是用具,打造它们为的是放针。我买时有的里面还塞满了马尾,还插着针……这些针筒造型有多种,山西一带的针筒一般是柱状的,有四棱和六棱之分……用银铂镂空雕刻,雕刻的图案有梅花、卷草等;湖南的针筒,好像是用一根银条打造,沉甸甸的……图案是戏曲的内容或传统的吉祥图案,如四郎探母和五子登科之类……雕刻手法以浮雕为主;还有来自江南的针筒雕刻的是渔夫的形象,整个是“青兜笠、绿蓑衣、清风细雨中渔夫的雕像……这些针筒还有长长的链子,用于挂在身上,难道要随时准备拿出针缝补吗?这是我对针筒有长长链子的困惑……
有时我抽开一个针筒,看到筒壁上清清楚楚刻着打造这个针筒的银铺的名号,或是银匠的名字……这是为了防伪吗?好像不是,因伪造者也可以打上这字号嘛,是银铺的logo、企业的CI吗……好像也不是,因为这名号雕刻在内壁上,只有拉开才能看到……那是什么呢?我隐隐感到那名号散发出银铺和银匠的一丝丝自豪,他们愿意把自己与这针筒联系起来……
0
阅读:0
非诚勿扰纤\
尊重生活,哪怕它和一根针一样小
So1o
太神奇了!这里面放针呀!
期待每一次相遇
明代人叫这个银三事儿,几百年了都没啥大改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