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事情办不好根本不是条件的局限性和能力问题,而是意识问题。就拿这个环屏颜色来说,蓝色换成红色,既不会涉及到成本问题,又不会涉及到政治问题,而且偏偏挑了对申花这场放出来,你说这事跟条件、能力有关系吗?不是别有用心谁信啊。
服务行业本质上就该服务大众,一切出发点都应该以你的客户为基础。足球比赛的“客户”是谁?就是这些花钱花时间买票进场的球迷,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不然可以不做这门生意,从来没听说过哪个服务行业反过来跟顾客提条件。更何况,改个环屏颜色、大喇叭音量调低一些,这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吗?
我拿身边的小事举个例子。上周我需要去户口所在街道开个证明信,因为单位要用。先是由家里人去了现场一趟,但开具回来被单位告知格式不对。后来又联系街道再改下格式(内容什么的都不用动),因为离家太远就让街道再寄过来一份(邮费自然是我出),就这么很简单的一件小事,前前后后拖了半个月没办好,以至于单位这边不断在催促。我呢,也本着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的原则,把格式自己改好了,跟街道说只需要打印出来盖个章就OK了,最大限度为他们节省了时间。打印盖章如果手速快的话,5分钟搞定没有问题,但就是这么点事拖了我半个月,也没告知我是什么原因。直至临界deadline,我不得已打了12345(其实非常不想打,因为这点小事占用公共资源挺不好意思的),结果您猜怎么着?头天晚上6点多打的电话,第二天早上8点多就把事情办好了(甚至还没到街道的上班时间)。所以你说,是办不好办不到吗?是脑子里根本没有“服务意识”的那根弦,必须得催着赶着甚至拿鞭子抽着骂着才知道干。
很多人总说服务行业要多理解多包容,这话就是以偏概全了。一线服务行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劳动者当然值得尊重与包容,但拿着纳税人的钱不干事,反倒是跟老百姓作对的,不戳你脊梁骨就不错了。
我再举个例子,以我们单位为例,因为是管理岗位,所以经常要给下级单位(一线基层单位)政策宣贯、答疑解惑还有其他方面的支持,因此服务意识特别重要。我们每周开例会的时候领导几乎都会强调做好主动服务,自己即便不能解决的问题,也绝不能说“我不知道”“你去找别人”,而是应该自己研究明白再去给人家指一条简单可行的明路。我自己有个工作习惯,就是遇到不会的问题或者暂时解决不了的,都会拿本记下来,过一段时间如果能解决了,会主动反馈回去,绝对不会出现漠视不管的情况。我觉得这才是服务。
说回正题,工体这么办事不是一次两次了,如果是一次两次有问题,大家都可以理解,三番五次触碰球迷的底线,而且永远在告知你是“有关部门”的要求。不禁想问,哪个“有关部门”这么爱骑在老百姓头上拉屎啊?敢不敢报个大名出来给大家开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