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打了几十年仗,为何碰上匈奴却不堪一击? 现在看,正因为晋军打了几十年仗经验非常丰富,而南匈奴反倒承平日久,很多年没打过仗,所以309年汉赵两次进攻洛阳,都被晋军以绝对劣势以少胜多大败,而且过程还都非常搞笑[1]: 秋,八月,汉主渊命楚王聪等进攻洛陽;诏平北将军曹武等拒之,皆为聪所败。聪长驱至宜陽,自恃骤胜,怠不设备。九月,弘农太守垣延诈降,夜袭聪军,聪大败而还。 冬,十月,汉主渊复遣楚王聪、王弥、始安王曜、汝陰王景帅精骑五万寇洛陽,大司空雁门刚穆公呼延翼帅步卒继之。丙辰,聪等至宜陽。朝廷以汉兵新败,不意其复至,大惧。辛酉,聪屯西明门。北宫纯等夜帅勇士千余人出攻汉壁,斩其征虏将军呼延颢。壬戌,聪南屯洛水。 八月份的第一战,弘农太守自己带着一些郡兵(大概)夜里劫寨,就将刘聪击破逃走,而十月份的第二战,北宫纯率领千里迢迢赶来勤王的西凉骑兵千余又是发动夜袭,再一次给洛阳解围(号称1000破5万骑,史书数字,仅供参考)。 不过这个时候骑射党的喜欢说的一个优点多少又体现了出来(汉赵一次出兵5万骑可能是吹水,不过这么说应该确实是骑兵为主的)那就是失败了可以跑,出击的晋军毕竟实力有限,弘农太守的郡兵估计基本都是步兵,北宫纯人实在太少,所以两次刘聪可能都可以全身而退,对于汉赵来说可能的确损失不大,不然也不至于只用了2个月就可以SL重试一次。 那有人肯定会说了,既然汉赵骑兵的战斗力和经验都拉胯到如此程度了,那怎么还能把洛阳长安打下来灭了西晋,因为八王之乱后的西晋只能说是更搞笑。 经过八王之乱后,司马越已经无法指挥得动地方了,当时晋朝的实际情况可能更接近190反董剧本,而非全国一盘棋。幽州刺史王浚一直野心割据自立,其边军骑兵始终在吃瓜坐观成败,所以没有深入内地勤王(这是B站up主的观点,不过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当时由于鲜卑乌桓已经叛离了王浚,加上年年灾荒,王浚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就算真想救也未必救得了了),那么汉赵几万骑兵给放进了中原后,对于中原以步兵为主体的军队,压力确实还是比较大的。 即便如此,在司马越和苟晞决裂之后,司马越甚至仍然把主要精力用在对付苟晞上(因为苟晞确实已奉晋怀帝密诏讨伐司马越,被司马越截获[2]),对匈奴主力则极力避战保存实力(基本也只能这么解释了)。310年,司马越带着4万人出洛阳前往许昌,因为这4万还不是司州军的全部,可能他认为经过一番微操还是可以先打败苟晞、石勒再回来的,然而司马越直接在路上忧急病死了,洛阳彻底乱成了一团。 最后一幕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完全不会打仗的坐谈客王衍接管军队,决定按礼法给东海王送葬,于是将洛阳守军、禁军、满朝公卿悉数调空东出,10万人走在路上被石勒伏击全歼[3],这一战两个月后,刘聪才攻陷了几乎是空城的洛阳。 随后长安之战,也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剧本,匈奴军一路战术失败,然后无限重试,因为一片混乱中的晋王朝始终弄不出多少勤王援军,所以汉赵军一次次受挫一次次重来,一块块地的慢慢吃,最终还是把整个北方都吃掉了(尤其如果资治通鉴看了全过程,保证王浚、王衍这俩伏龙凤雏绝对能让你感觉南明史也就那么回事)。
晋军打了几十年仗,为何碰上匈奴却不堪一击? 现在看,正因为晋军打了几十年仗
博览群书名字
2024-10-02 06:22:54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