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跟随唐玄宗45年的大将陈玄礼为何在马嵬坡对玄宗落井下石呢? 陈玄礼是在保

博览群书名字 2024-10-04 19:16:31

一生跟随唐玄宗45年的大将陈玄礼为何在马嵬坡对玄宗落井下石呢? 陈玄礼是在保唐玄宗李隆基的命而不是要他的命,更不是落井下石。陈玄礼是对于唐玄宗最为忠诚的部下,拿全家命保护皇帝。 有几个要点要说在前头: 一、陈玄礼是李隆基老部下,老到要从诛杀韦后说起 二、李隆基是偷偷跑出长安的,没通知别人 三、李隆基身边的军队是禁军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潼关被攻破后杨国忠便惦记着把唐玄宗带到四川,因为他本人是剑南道节度使。为了防止走漏风声,逃出长安是秘密准备的,在出走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皇帝跑了。 陈玄礼是此时护驾禁军首领。在逃跑的前几天里唐玄宗缺衣少食,甚至只能吃糙米饭,禁军更是饥一顿饱一顿,到马嵬驿时候已经是爆发边缘了。 禁军缺衣少食只获得了点赏赐,但是他们都是长安人,现在要跑到四川去避难,可是家里人都在长安。大家可以想想没吃好饭,同时自己亲人基本死定了,家也没了的一群大爷是什么态度。 作为禁军首领,陈玄礼此时除了皇帝太子之外的人都可以拿出来去平定军队的骚乱。所以陈玄礼作为将领出面平定骚乱,提出杀了杨国忠以赎罪。曾经告诉过太子(通过李辅国),太子也是老滑头不置可否,因此在得到默许后就准备拿杨家人祭旗以安三军。而马嵬驿事变也不是陈玄礼主导的,是杨国忠找死军队爆发直接把杨国忠粉碎了(没错,就是粉碎性切割),又杀了杨家姐妹,然后逼着杀了杨贵妃。 陈玄礼此时对于唐玄宗是绝对的忠诚,当着皇帝面逼死宠妃是灭九族的罪过,但是如果不这么做最理想状况也就是禁军一哄而散,一旦没有禁军全心护驾,那么安禄山军队追上来很有可能活捉皇帝和太子。 所以陈玄礼是拿着自己全家性命在保护自己的老主子安全,因此在安史之乱后自己觉得愧对太上皇也没有接受赏赐辞官归隐。 马嵬驿这个事件如果单独去看,很容易得出阴谋论的结论,比如太子李亨设套之类的。但是从一个大尺度来看的话,马嵬驿事变本质上就是唐朝由盛转衰中一个关键问题的具体体现: 唐帝国由于无法再提供土地给军人,又没有办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央财政体系,因此没有办法自己养兵(类似于宋朝那样)。导致天宝末期以后的基层兵士和低级别校尉长期为了自己的生计要么主动造反,要么被裹挟反叛。皇帝-高级将领-低级校尉-士兵处于一种互相失去政治秩序完全依靠个人魅力以及财货收买进行连接。 马嵬驿之变就是禁军失去家人敢于造反;后来在凤翔则是玄宗拿着蜀地来的丝绸收买外加个人魅力的劝导。 从这个大尺度上来看,陈玄礼已经是用自己的威望帮助玄宗皇帝躲过一劫。万一禁军一哄而散,七十多的玄宗随时会被安禄山的骑兵俘虏,那他这一世英名可真就彻底毁了。 李隆基运气够好了。 马嵬驿之变本质上和江都兵变是一回事,都是皇帝和朝廷高层带着关中良家子出身的禁军丢下基本盘出走长安,引发禁军不满情绪,进而爆发兵变。 不同点在于,江都兵变时禁军将领司马德勘裴虔通和朝中重臣宇文化及相互勾结,把矛头对准了皇帝本人,所以最后丢命的是杨广。 而马嵬驿之变时禁军将领陈玄礼把官兵们对皇帝的不满转移到了宰相杨国忠的头上,从而把事态发展方向从可能的弑君转变成了清君侧,最后丢命的是杨国忠杨贵妃等人。 这分明是保李隆基的命,哪里是落井下石? 所以说李隆基运气好,陈玄礼对他的忠诚度以及对禁军的掌控力,这两项因素哪一项稍微打个折,李隆基就得去跟广神聊天了。

0 阅读:62
博览群书名字

博览群书名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