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五胡乱华和晚唐五代十国哪个更恐怖? 首先,晚唐是晚唐,五代是五代。 就拿南方来讲,唐末时南方各地大小军阀割据,无日不战,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例如江淮间数位军阀混战,至887年杨行密入广陵时,“城中遗民才数百家,饥羸非复人状”(《资治通鉴》)。 但南方在经过一番混战后,迅速形成了几个割据政权,也就是到了所谓的“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国大都能保境安民,休养生息,于境内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招徕商旅,让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并发展。 范仲淹曾在其奏疏中道,五代时群雄争霸,如果本国岁饥,向邻国买粮是很困难的事,所以各国都重视农桑水利。等到北宋统一了,某地岁饥,国家可以统一调配,于是官员反而怠慢农事,导致江浙的米价比五代时要贵十倍。 且如五代群雄争霸之时,本国岁饥,则乞籴于邻国,故各兴农利,自至丰足……臣寻访高年,则云嚢时两浙未归朝廷,苏州有营田军四部,共七八千人,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以减水患,于时民间钱五十文籴白米一石。自皇朝一统,江南不稔则取之浙右,浙右不稔则取之淮南,故慢于农政,不复修举,江南圩田,浙西湖塘,大半堕废,失东南之大利。今江浙之米,石不下六七百文足,至一贯文者,比于当时,其贵十倍。 ——《答手诏条陈十事》 这倒不是说割据胜过统一,但至少可以说明在吴越国、吴国/南唐治下的百姓,生活水准是不比北宋时差的。 所以五胡乱华应对标的是唐末,南北朝则可以对标五代十国。 其次,五胡乱华和唐末对标,恐不恐怖得看你是哪个层次的人。 历史上每逢中原大乱,北方人口就会大量向南迁徙,西晋、唐、北宋概不例外。但唯有五胡乱华这次人口迁移有个说法,叫做“衣冠南渡”。 “衣冠”二字,透着体面和尊严的味道。如果你是士族的一员,那么在五胡乱华期间,是有机会在族中长辈的带领下,有组织、有计划、有基本保障地向南方迁徙的,一旦到了南方就进入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门阀政治时代了。 如果留在北方呢?抛开石勒袭击王衍那次,大部分留在北方的贵族其实没那么惨,如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等高门都积蓄实力保持观望,最终在北魏统一后顺利进入统治阶层,北方的五姓七望其传承远胜过南方王谢桓庾。 寒门和士族其实类似,南迁的话也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基本保障的,不过大概率过不了江(皇室和士族不允许),而会留在江淮间,为了生计极有可能得干些劫掠客商的无本买卖。若是留在北方,那就是在坞堡中自守,然后对胡人势力表示出表面上的恭顺,暗自积蓄实力。 对于真正的底层百姓来说,没有宗族可以依靠,就真的很恐怖了。考虑当时北方人口的锐减,想活下来都是奢望。如果能成为某个士族、哪怕是寒门的荫附,即便丧失人身自由,活下来的希望也会大得多。 唐末相比西晋,社会组织形式已经发生巨变,门阀依然存在,但已经逐步和寒门庶族地主合流,自给自足的大庄园经济也逐步被佃农经济取代。 唐代贵族们不能再像两晋时那样封山占泽、筑坞据堡、吸纳流民武装、垄断经济文化,所以一旦天下大乱,空有地位和财富的他们就成了待宰的羔羊,这才有了所谓的“天街踏尽公卿骨”。 综上,对于贵族来说,唐末比五胡乱华恐怖。对于百姓来说,兴亡皆苦,实在没什么好比较的。
#秋日生活打卡季# 五胡乱华和晚唐五代十国哪个更恐怖? 首先,晚唐是晚唐,五代
博览群书名字
2024-10-08 08:16:29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