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为何不往东解决高句丽? 一来这俩国不接壤,要打仗也得先打契丹,东北方向是北齐用以战略防守的后方,就算占领了高句丽,也无利于在中原争霸,所以高洋在位期间一直在修长城,其执政末年国内大部分劳役都用在修长城上了,目的就是维稳; 二来北齐的确出征了契丹和库莫奚,“既征伐四克,威震戎夏”,两战的后续所获收益极佳,契丹此后名存实亡,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皆对北齐称臣,自此其在位期间东北边疆都未再有大规模的边患出现,根本不需要打高句丽以增加其本就有的声望; 三来高句丽是东北方最早向北齐朝贡的政权,历史上无中生有征伐属国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就算天保末年高句丽鲜有朝贡,也算不上什么发起战争的理由,尚且高句丽战略重心在南方,向北齐朝贡,说明其不愿意也无力得罪北方中原势力,因此在二者有冲突时,高句丽都属于示弱一方; 四来,高洋在任期间的军事布控并无问题。在西(西魏,北周)、北(突厥)、南(陈)三个方向都有战略威胁的情况下,远征以进犯吞并已经称臣的属国是相当不明智的行为。北齐本身是就没有多少战略纵深,其强化军事防御,备战待敌的军事战略如今来看甚至很有远见,毕竟高洋刚死,突厥应北周合纵陈兵十万南下,如果其在任期间没有主修长城,那么幽州战局的结果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五,最后一点,也很重要。打仗不是吃饭喝水,是要有后勤补助的,战果也是靠人命堆积的。高洋统治末年的劳役本来就不轻,收获粮草也需要用于中原各前线消耗,于军于民都不适宜继续加重负担,题主既然也知道高句丽国力并不算弱,那自然就应该想得到北齐与之对战所消耗的兵力财力绝不是小数,西边的好邻居要不趁虚而入都对不起列祖列宗,高洋要是其真搞出这种既无军事效益又劳民伤财的战争,就不可能是这种死法了。
高洋为何不往东解决高句丽? 一来这俩国不接壤,要打仗也得先打契丹,东北方向是
博览群书名字
2024-10-19 13:01:43
0
阅读:18